漫笔录(四)

漫笔录(四)


我做了两篇名为《从偏激说起》与《漫笔录——他人即地狱》的文章,我在文中所主张的观点,果然还是被诸位先生批判了一番。并控诉我的思想大有“一偏之见”的嫌疑。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招惹是非了,每当我发表文章时,便会受到先生们的“特殊照顾”,虽然这对我而言,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我还是有几句话要说。

我发表杂文的目的是想完整地表达出我的主张,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来赞和我的观点,也从没有毫无底线地来标榜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说去博诸位先生的眼球了,可是先生们却即刻给我冠以“思想变态、人格偏见”的重罪,并以为自己代表了十多亿的中国人,认为我的思想是颓废、阴暗的,充满了负能量的,还叫我收回自己的文章,不要给春色满园添堵!我表达的观点或许是错的,但也不至于让诸位先生格外费心地判我死刑,甚至都不从我文中的观点去思考,只是抓住了我“思想负面”的小辫子施以言论上的打击,方法虽然很摩登,但似乎过分了一点。

况且诸位先生又如何能代表十多亿的中国人呢?我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与诸位先生的意见相同吧,诸位先生这样做无非就是想告诉我现在是孤立无援的,可先生们也没有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啊,又如何知道我是单枪匹马呢?依我看,诸位先生只是冒充代表了所有人的意见,其目的就是想从中获得一丝快意罢了。

再说说我这两篇文章的观点。《从偏激说起》这篇文章,我先是通过自嘲,提到了圣人的“仁恕”。然而“仁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事情的,当圣人们遇见违背“仁恕”的思想后,他们也就不愿意再去“仁恕”了。所以,像孔老先生这样的圣人也会利用“仁恕”的背景墙,去做一些杀戮相关的事情。其中,少正卯就是被孔老先生以五宗罪将其杀害的。而《漫笔录——他人即地狱》是从哲学家萨特的主张里面得到的结论,进一步又说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并提出了“如果大家把圣贤的道德、学者的理想与平民的现实混为一谈的话,就显得有些蚕绩蟹匡了”。

这两篇文章的主旨的确是犯了大忌。在中国,我们对圣贤文化,大多都是采取“存而不论”的方式。这也足以说明,中国人的思想自古以来都受着“孔孟道德”的支配,故而大家一提到孔老先生的问题时,总显得“噤若寒蝉”。但是“从来如此,就对么”?人文精神的进步,全部去生搬硬套古人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总要有人来发现和说破古今思想的利弊,这也是希望能给予自己或更多的旁人一点启发,却不料这样的思想,竟成了诸位先生口中所说的“思想变态、人格偏见”了。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诸位先生的评论何尝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又何尝不是一种“偏激”呢?如果这不是事实,诸位先生又何必以“仁恕”之刃,来灭我“小人”之风呢?这就是诸位先生锱铢必较的证据,也说明了先生们的思想有诸多的缺陷,并对“虽覆能复”的手段了然于胸。

也许是诸位先生平时不爱照镜子,无意中竟变成了拿班做势的“小人”,但这并不是罪恶滔天的事情,因为还未达到 “思想变态、人格偏见”的程度,所以由此可见我也不是那样的人。否则,诸位先生对我的评论就好像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自己人了”。

我想,评论的事情,扣帽子、妄下定义,是不会有太多友善的回复,更不用说彼此的启发了。倘若是发现违背自己“仁恕”的思想时,便任意妄为的给人判死刑,是极其幼稚的事情。故而,请诸位先生还是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吧!孔老先生不是说过,“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的话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