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论经济指标的前提下,继北上广深后的第五城会是谁?

我有F1驾照


天津,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和工商业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1]。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1916.8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007.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59.60万人,城镇人口1296.81万人,城镇化率83.15%。

天津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2019年上半年gdp 排名,如下图

综合GDP 、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等因素,虽然目前天津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认为目前第五城还是天津,过几年就不好说了。



星耀城市榜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的不断发展,我国内城市的排名逐渐的变了样,而目前来说,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我国内四个实力最强的城市,并且在榜单上相信会占据很长的时间,但是除了这四大城市外,我国的第五大城市会是哪个呢? 根据我国的综合分数来划分,我国的四大城市依旧是北上广深,而并非北上深广。但是我国的第五城其实也并非经济排名第五的重庆,重庆在综合实力的排名上只是排到了第九位,第五位是天津。

天津,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但是也被称为是最弱的直辖市,如果从经济上看的话确实天津最弱,但是如果从综合实力上看的话,天津的实力则比重庆高的多,重庆也只是排名全国的第九位。天津作为我国老牌的工业城市,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在经济上敌不过重庆外,在综合实力上还是要比重庆领先很多的。 天津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因为与北京相邻,也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然而北京在天津的经济上其实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天津很多时候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有这么强的经济实力,对于天津成为我国第五城,你们觉得意外吗?


恐龙微笑


提问者是重庆人吗?或者对重庆有什么感情。因为这个题目明显有所指,很多人答案就会是重庆。

(重庆)

经济指标代表不了综合实力。否则的话,苏州的综合实力就超过了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如果仅仅以经济指标来评判中国的第五城,那就是以偏概全,很不准确。

但在实际上,重庆的综合实力是比不上成都、武汉等城市的。人认为中国第5层最大的可能性,要么是成都,要么是杭州,没有第3个答案。

什么是经济指标

经济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

具体来说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民营经济增加值、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等。以上这些指标中最核心的就是地区生产总值,代表的一段时期内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活跃程度。

北上广深之所以成为我国四座一线城市,和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以GDP为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是我国GDP总量最高的4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去年的GDP超过了3万亿元。深圳是2.4万亿,广州是2.2万亿。

(北京)

排名第五的就是重庆,它是在2018年首次突破2万亿的。像其他省会城市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均为1.5万亿元以下。我们这些城市GDP总量和重庆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但重庆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相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居民比较穷。这一点就体现在人均GDP上。由于重庆人多地广,2万亿的GDP其实并不算高,平均一下人均GDP只不过是6万元左右。而在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中,深圳已经达到了18万,广州15万,上海和北京是12万。所以对比下来,虽然重庆的GDP总量和广州较为接近了,但是居民富裕程度要差很大。

(深圳)


财经知识局


经济指标有很多,比如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资金总量、工业产值、CPI、PMI等,在这么多指标中GDP是最重要的,北上广深是全国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它们的GDP也高居全国前四,当然,不只是GDP,北上广深其它的经济指标也是名列前茅的。

如果只论经济指标的话,那么继北上广深之上的第五城是谁?这里小编这里小编主要以三个重要经济指标为依据,即GDP、城市资金总量、财政收入。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对于一座城市而言,GDP可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城市的实力与财富。根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已经有16座城市GDP跻身“万亿俱乐部”,其中北上广深之后,排名第五的是重庆,GDP达到了20363.19亿元,而天津、苏州紧随其后。

城市资金总量是一座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截止2018年,全国最有钱的20大城市如下,其中北上广深之后,排名第五的是杭州,而紧随其后的是成都和重庆,三者之间差距不大。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座城市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2018年中国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25名如下,除去北上广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最高的是重庆,达到2265.5亿元,苏州、天津紧随其后,差距不大。

综合以上三项数据来看,北上广深之后,第五城应该是重庆,但小编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同意,毕竟重庆虽然是直辖市,毕竟体量太大,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规模。退而求其次的话,则在天津与苏州之间选择,虽然两城的资金总量排名相对靠后,但GDP、财政收入都是仅次于重庆,那么大家又怎么看呢?


锦绣中源


既然提到经济指标,那么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衡量一个座城市的经济指标,主要有7个,分别是:固定投资占GDP比重、民营经济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GDP、全社会科研经费占GDP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需要对比的经济指标已经清晰了,那么接下来就是确定候选城市,蒋老师认为,应该从目前16个GDP过万亿的城市里面选择,且人口要高于1000万,这样才有可比性。目前来看,除掉北上广深,常住人口过1000万,且GDP大于1万亿的城市,只有: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成都、郑州、杭州(接近)。

那么这7个城市,谁才是中国第五城呢?我们用上面的八大经济指标来论证:

固定投资占GDP比重:

其实这是一个反向数据,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固定投资占GDP比重越高,反而说明这座城市的经济缺乏内生动力,目前来说,中国很多城市的虚妄之火猛烈,这是一个巨大的假象,很多城市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来拉动。所以,评选中国经济第五城,一定要去伪存真!

下面请看7大城市的固投占GDP比重数据:

成都固投:9404亿,占GDP比重68%。

苏州固投:4556亿,占GDP比重24.4%

重庆固投:17440亿,占GDP比重89%

天津固投:11274亿,占GDP比重61%

武汉固投:7871亿,占GDP比重59%

郑州固投:8520亿,占GDP比重84%

杭州固投:6079亿,占GDP比重45%

从七大城市的经济内容动力来看,最好的是苏州,其次是杭州,然后是武汉,内容动力不足的城市分别是郑州和重庆,都高于80%。

民营经济占GDP比重

从省域经济来看,广东和浙江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数据是最好的,浙江整个省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9%。如果从七大城市来看,杭州领先,其次是苏州、武汉、成都,杭州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了71%,苏州为67%,武汉是65%,成都是61%,而重庆、天津、郑州三座城市的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则低于60%,天津最低,仅为37%。

很多城市的GDP很高,但其实经济的活跃度并不是特别好,这里典型的两座城市就是重庆和天津,从这两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也可以看出,GDP总量高,有很多因素,人口总量固定投资总量,但是GDP总量高的同时,民营经济占比越高,城市经济越活跃,发展潜力越大。

从这一点来看,杭州是领先其他6个城市的。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并不能看这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为什么这么说?

以长三角为例,上海的服务业占比是最高的,所以上海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城市,而旁边的苏州和杭州,分担了一部分上海的制造业职能,所以不能说苏州和杭州的经济不好,只是每个城市的定位不同罢了。这里,我们探讨的是中国第五城, 蒋老师认为,中国第五城,至少第三产业比重不能低于50%,下面请看七大城市服务业占比情况:

杭州:62%

天津:61.9%

成都:57.7%

重庆:57.6%

苏州:50.4%

武汉:54.6%

郑州:56.4%

从第三产业占比来看,杭州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2%。

人均GDP

如果说GDP总量反应的一座城市的经济规模,那么人均GDP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富裕程度,要成为中国第五大城市,在总量高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也要跟上。

下面对比七大城市的人均GDP:

苏州:17.4万

杭州:14.2万

武汉:13.6万

天津:12万

郑州:10.1万

成都:9.39万

重庆:6.5万

因为重庆和成都位居我国西南,经济平均水平落后中西部,这是有地域差异的,可以理解,从中部和东部城市的人均GDP来看,武汉人均GDP有13.6万,这是一个经济质量非常好的数据表现,说明武汉不仅GDP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人均GDP在全国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的。

综合来看,人均GDP表现最好的城市是苏州,其次是杭州和武汉。

全社会科研经费占GDP比重

R&D经费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是全球通用的核心经济指标,主要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创新指数,以及该城市对技术产业的投入情况,投入越高,说明这座城市在新经济领域表现更加抢眼。

如果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该项指标领先的国家是以色列,以色列的科研经费占GDP比重高达4.4%,其次是芬兰(3.9%)、韩国(3.7%)、瑞典(3.4%)、日本(3.3%),美国和德国均为2.8%。

如果从城市角度来看,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最高的城市是北京,超过了1000亿,占GDP比重为5.7%,其次是深圳,高达4.13%。

如果从以上七大城市来比较,科研经费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还是杭州(3.53%),其次是武汉(3.31%)、天津(3.27%)。这些城市基本上与全球主流城市的科研经费占GDP比重靠拢。

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占GDP的比重

这里面大家要明白个数据概念,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并不是全口径的消费额,主要是看日常消费和大众消费,这个指标直接反应了食物消费和实体经济对GDP的拉动能力。


这项数据,在以上七大城市的表现中,成都数据是最抢眼的,其次是武汉、郑州,然后是重庆、天津、杭州、苏州。

因为东部城市的高房价,使得人们的消费紧张,那么杭州和苏州、天津等城市,在消费数据上,可能表现力不及中西部的武汉、成都、郑州。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比重

这项数据主要是看各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目前,中国经济大环境是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也的提升,中国智造2025计划关注的十大重点领域,大部分都是高技术领域,所以,这个指标表现越高,说明城市的经济战略地位越高。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深圳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工的比重是最高的,高达65.6%

从以上七大城市来看,表现最好的是苏州(53.5%),然后是武汉(45.9%)、杭州(44.3%),成都、重庆、 天津、郑州都低于40%。

综上所述

从以上七大指标来看,苏州有3个指标领先,杭州也有3个指标领先,成都一个指标领先。

但是从7大指标的权重顺序不同,杭州的经济指标表现比苏州略好一些。

综合来看, 各大经济指标的表现,杭州大概率成为我国第五城。


蒋昊说经济


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有很多指标,如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三大产业占比、财政税收收入、城市化进程、社会消费平零售总额等指标,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定位,有侧重的指标,所以选择所有指标去衡量一个城市是无法完成的,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榜选择的经济指标是GDP和居民储蓄,华顿经济研究院前身是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已经连续多年发布城市百强榜,2018年城市百强榜中,经济指标排名前四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个大家都会比较认可,经济指标排名第5-8名的是苏州、天津、杭州、成都,我们对比一下苏州、天津、杭州和成都GDP指标和储蓄指标。

苏州、天津、杭州、成都GDP

2018年苏州GDP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万亿元左右,全国排名第8,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

2018年天津GDP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万亿元左右,全国排名第7,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6%。

2018年成都GDP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万亿元左右,全国排名第9,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

2018年杭州GDP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万亿元左右,全国排名第11,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

从GDP总量看,天津、苏州、成都、杭州。

苏州、天津、杭州、成都储蓄

2018年末苏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916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8.55万。

2018年末天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001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6.42万。

2018年末成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314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8.04万。

2018年末杭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1019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10.4万。

综合上面GDP和储蓄两个指标综合经济指标得分,苏州市经济指标得分为71.36分、天津经济指标得分为69.78分、杭州经济指标得分为68.85分、成都经济指标得分为64.80分。所以第5城个人认为是苏州。


互金圈


只论经济指标,第五城应该是苏州。

苏州>天津>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








上天保佑中华


我认为是重庆,现在北上广深都属于东部城市,国家现在在开发上一直在推动南北共同发展,这个时候,重庆的发展机遇会比较大。在加上重庆的底蕴,而且属于直辖市,所以我认为重庆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生活不堪


经济指标的后盾是什么?

  • 首先是政策导向的丰厚资源

  • 改革开放之初,让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优先支持沿海地区

  • 沿海港口拥有出口、进口权

  • 内地商品在港口出口并获取退税加成

  • 进口商品加价转售内地

  • 优先获取外汇、外资,外资、合资企业率先建成

  • 进口材料就近加工,转向出口

  • 吸引大量内地青年廉价劳动力赚取初始资本

  • 这个时期,人口红利丰厚,没有五险一金,不养老,不抚幼

  • 在沿海港口实行优先发展政策时,内地计划经济控制严格

  • 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产地没有定价权,也没有参量定量权,

  • 例如:数十年电价保持在0.5元

  • 这些优厚资源优势将逐渐丧失

  • 越来越多的内地城市获得出口、进口权;

  • 外资、合资企业不再是沿海地区的特定包装

  • 人口红利将转化成为人口负担

人口红利逐渐成为人口负担,老龄化时代来临

  • 1962开始每年近3000万新生人口就是1985年开始的劳动人口红利;

  • 同样,这每年3000万新生人口跨入老年,曾经的人口红利变成人口负担;

  • 对应的就是这批人口的子女

  • 1985年开始每年近2000万的新生人口,有效接替父辈工作

  • 2000年后新生人口降到1500万,只有1962年时代的一半,

  • 人口红利结束,各城市拉开抢人大战

  • 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没有出现预想的新生人口爆炸,2016/2017年每年仅仅增加了130多万。

  • 2018年再次降到1500万,2019年将断崖式的掉到110万

  • 国有企业改革多年不在新增加员工,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压缩员工人数

  • 私有企业发达的沿海地区,房价高涨,996式工作制等,抽空一个家庭的钱包的同时,也大幅度压缩的新生人口数量!

  • 大家看数据

  • 1962年开始的每年3000万人口开始老去

  • 2019年每年只有1100万新生人口(1:3)

  • 数据告诉我们,这一代青年2口,将赡养6口老人(1:3),2口幼童(全面放开二孩)

  • 他(她)哪来精力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上6天班,996工作制为谁创造财富

  • 这类杀鸡取卵式的模式还能坚持多久?

  • 恰恰是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苏州等城市婚龄人口生育率最低,也说明这类模式需要改改了!

  • 最多10年,这种红利引发的人口负担将如约而至!

以外资、合资、私有企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将迎来经济中最核心的人力资源挑战

  • 首先,劳动人口大幅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 以青年为主的消费群体大幅度减少,商品竞争加剧:

  • 沉重的养老和抚幼压力,在香火传递和金钱面前,放弃加班加点赚取更多金钱时代将结束;

  • 以新生人口较多,人口数量庞大的山东、河南、四川等为代表的省会城市济南、郑州、成都将迎来新时期发展机遇。

  • 2018年重点城市GDP,北上广深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短期无法追平

  • 2018年前三季度

  • 2019年前三季度

  • 1.2万亿经济体中,只有成都持续保持近10%的发展速度

  • 另一个表现不错的城市是武汉市

成都、武汉分别是长江上游、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持续走强

  • 西部南向国际通道建设,重庆、成都成为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

  • 成渝将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四个国际发展核心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如果你要衡量城市竞争力,经济数据一是只代表现在,不代表未来,二是可以造假。最好的指标是人口净流入,从这个指标看应该是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