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强调清零 不利科学防控


简单强调清零 不利科学防控

1月23日伴随武汉封城,武汉交通全面暂停运营。昨日,在武昌火车站公交车总站,一名保洁员在为一辆公交车消

香港文汇报讯 武汉连续多日报告的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为零,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昨日指出,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武汉疫情分析小组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仍可能有无症状感染者等潜在的传染源存在。武汉市如果再出现零星病例亦属正常。疫情分析小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培训处处长罗会明指出,零报告不等于零病例,零病例亦不等于零风险。社会对疫情「归零」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有时一味地强调「零病例、零死亡」并不利于科学防控。

武汉疫情分析小组是由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疾控部门在武汉临时组建的。

不一定把清零作为目标

疫情分析小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培训处处长罗会明指出,零报告不等于零病例,零病例亦不等于零风险。社会对疫情「归零」的迫切期盼可以理解。但有时一味强调「零病例、零死亡」并不利于科学防控。

罗会明告诉记者,与公众关注的「清零」相比,疫情分析小组理解的「清零」,更加注重科学性。他解释,从怀疑的人群中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现确实不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例,这样产生的「零」才是更为科学、准确的「清零」指标。「从专家组角度,我们反覆说,要从方方面面确认都是零,才是真正没有疫情了。」

罗会明认为,发病、就诊、诊断、报告是一个过程,报告新增为零不代表没有了病例。「我们更关注零背后的东西,新冠病毒肺炎是全新的传染病,我们打交道还不到三个月,认识需要不断积累。从专业层面,我们不一定会把零作为追求目标。」

对疫情走势要有容忍度

过去近60天,武汉曾连续17天新增报告的确诊病例数超过千人、峰值达13,000多例。3月11日,武汉新增报告的确诊病例首度降至个位数。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新增报告的确诊数字明显下降是公众期待成果,说明前段工作有成效。此外,出院人数不断增多、重症及危重症病患人数减少、每日新增死亡人数降低等均佐证形势向好的判断。

「但必须承认,仍可能有无症状感染者等潜在的传染源存在。所以,我们今后对于疫情走势要有容忍度,特别是当社区出现零星病例报告时。」他进一步指出,武汉市如果再出现零星病例亦属正常。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便不会造成新危机。对此更重要的是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原则,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将关口提前至社区及发热门诊。」

在疫情分析专家看来,当前阶段,人类对新冠病毒全貌认识不够是最大的困难点。雷正龙说,新冠病毒隐匿性强的特点导致存在隐性感染,且部分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呈阳性。此外,人员流动增大后,进一步找出密切接触者亦是难题。

输入病例增加带来挑战

罗会明补充道,对新出现的可能病例以及聚集性疫情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有可能出现的「死灰复燃」情况及时发现和扑灭,既是重点、难点,也是风险点。

雷正龙提到,呼吸道疾病控制难度本来就大,加之复工复产后人口变稠密,防控难度也将随之增高。如今国际上疫情发展速度较快,境外输入病例明显增加也带来了挑战。

即便武汉和湖北解除了封城措施,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看来,武汉九省通衢,可能马上将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因此相关防控措施要持续相当的时间。「全球疫情才刚刚开始。这对中国造成防控压力,不能掉以轻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