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醫保放開,巨頭們嗅到了真正的機會


前一陣子,多個公眾號發佈雷同文章,製造各國“疫情嚴峻,華商太難了”之類信息,成為網絡笑柄。

但近幾天,另一批“雷同文章”密集出現在微信公眾號中,卻迎來一片讚譽。

先來看看發佈的內容:

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也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向海外華人推薦上述三家互聯網問診平臺:

互聯網醫療國家隊官宣:BAT挑大樑,春雨丁香平安好醫生靠邊站?

微醫是騰訊主導投資的在線醫療服務公司,另兩家一看便知。BAT在互聯網醫療賽道上各自發力,疫情再一次把它們綁到了一起,承擔起了中國網絡醫療“國家隊”的角色。

新冠疫情註定造就互聯網醫療的又一個春天,政策推動和需求拉動之下,行業再次洗牌可能很快就會到來。


1


3月8日,阿里健康通過官方微博宣佈,聯合支付寶開通了海外僑胞在線醫療諮詢專區。當天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和駐日本大使館就在官網上進行了推介。

微醫則在3月14日上線了中英文版的微醫全球抗疫平臺,微醫官方宣佈,聯合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匯聚海內外醫療資源,向旅居海外6000多萬同胞和億萬國際友人推出新冠肺炎實時救助服務。

百度是在3月18日推出海外抗疫公益計劃,免費為海外同胞提供線上醫療諮詢、心理諮詢、專家直播、防禦工具等四大服務。

三大平臺雖然名稱各異,但服務內容大致類似。因為遠隔重洋而且缺乏檢測依據,所能提供的絕大部分是心理疏導,以緩解海外華人的焦慮。

國內問診平臺集體開展海外抗疫服務,有聲音稱,可能是為今後業務出海做準備。

但有互聯網醫療人士表示,佈局海外問診業務有難度。世界各國的醫療制度不完全相同,國情也不一致。有的國家有很完善的家庭醫生體系,能夠很方便的接觸到普通醫療資源,相當於國內在線問診這一部分。

由此看來向海外推介的BAT在線醫療服務,並非意在全球市場。這段時間,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的巨大變化,才是巨頭們的真正目標。

2月3日和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連續下發《關於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諮詢服務工作的通知》。

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開展線上服務進一步加強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遠程醫療服務、推進人工智能服務等方式拓展線上服務空間,緩解線下診療壓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

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聯網醫療機構複診可依規進行醫保報銷。

如果說前面幾個文件只是針對新冠疫情期間,那麼國家醫保局的文件則指向了互聯網醫療最大的命門:醫保。一旦網上診療、開藥能夠接入醫保,那就能真正構築起醫療服務和處方的閉環,讓在線醫療能夠真正脫離線下機構,實現對醫療領域的全面覆蓋。

醫保支付涉及民生命脈,儘管在2019年8月國家醫保局就下發文件,明確互聯網醫療的醫保支付政策,但符合條件的“互聯網血統”網上醫療機構幾乎沒有。

3月2日的文件,在疫情之中打開了互聯網醫療的醫保大門。


2


此次BAT以國家名義對外提供醫療服務,獲認可的意味已經十分明確。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過1000家從事在線醫療相關業務的企業,北京地區的企業數量達到350餘家。這些企業中,共有201家天使輪融資企業、181家A輪融資企業。

大量從事互聯網醫療的企業之中,幾大頭部公司廣受關注,尤其是在這兩個月裡,互聯網醫療收穫大量市場,更是引發“春天來了”的感嘆。

平安好醫生2月17日發佈的《社會責任報告》顯示,疫情期間公司平臺訪問人次達到11.1億次。而到去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也才8.54億人。低頻的網絡問診能夠創造出如此高頻的訪問量,更何況國內互聯網醫療平臺數量眾多,只能說平安躺在了風口上。

疫情爆發以來,醫院成為高危區域。平時人滿為患的醫院,由於非急診的門診業務關閉,使得大部分就診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量需求轉移到網上。這是對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服務火爆的一種解讀。

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疫情期間很大一部分網絡問診都是有關新冠肺炎的。

丁香醫生截止到2月5日總問診量超過60萬,有關肺炎的佔比30%,其他包括口罩如何選擇、低熱怎麼處理、孕產婦防護諮詢等,與疫情相關的問診量約為50%。

平安好醫生的情況也類似,與武漢、福建等地開展抗疫義診等活動,大大刺激了平臺的問診數量,註冊用戶數一度增長10倍,日問診量增加9倍。

線下大量就醫需求集中在慢病領域,在醫保完全放開之前,這些需求不可能大量轉移到網絡端。

這給了BAT們巨大的市場機會。微醫已有較為完整的互聯網醫療體系,對於阿里和百度來說,如果能整合龐大的資源,藉助醫保的力量,迅速建立起超越現有互聯網醫療水平的新平臺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此前,BA兩家在相關領域都有大量投資。百度曾推出移動醫療事業部,但在2017年因變現不利被砍掉;阿里的電商體質也一直未能完全打通醫藥銷售和醫療機構之間的通路。

疫情或許正是一個契機。阿里健康的問診業務是在今年1月24日正式上線的,而百度健康則是3月12日剛剛成立的。兩大機構的初創業務迅速受到官方認可。

接下來是借政策優勢自主擴張地盤,還是做成平臺併購其他選手?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