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采访,这种病毒比新冠需要警惕

2019年12月8日,武汉发现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公开发布通报:目前已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有多例肺炎病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未见明显人传人和医护感染;

2020年01月06日~17日的几次通报:确诊病例从59例降至41例、没有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2020年01月23日,病例陡然巨增,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采取“封城”措施,暂停全市公共交通并且关闭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

2020年01月31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针对公众质疑武汉市的多家医院医疗物资告急,公开求助:红十字会接收了大量物资,为什么医院还是缺物资?

2020年02月08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要求集中两天时间将全武汉市累积的所有疑似患者检测完毕,释放医护力量和医疗资源,集中用于确诊患者。

2020年02月13日,国家及各地卫健委发布新增病例超过1.5万。

小编针对疫情期间的信息公开重点时间线进行了简单盘点,并在近期就“疫情的信息透明度和人们的生活”这一专题,对来自不同行业、年龄和地区的群体进行采访,了解其对疫情信息的捕获渠道、知悉其对信息流的感受和生活上的变化,从而展开本篇报道。

疫情采访,这种病毒比新冠需要警惕

01 /

Q:大概是什么时候知道疫情的出现?会主动每天关注国内新闻吗?

A1(60后|女性|财务):我在跟别人的微信聊天和看到电视上的新闻知道那时候(1月26、27号)才意识到武汉都封城了,每天新增人数也会令我很害怕自己会不会被感染。但是在之前一家人都没有意识到,甚至年初一都出去吃饭。酒楼那边也没有什么防护,而且去酒楼的人也没有人戴口罩,大家都不以为然。

到了年初二、三(1月26、27号),是我女儿跟我们说疫情很严重,要戴口罩,那时才会带口罩。年轻一辈接受新消息比我们快,所以也会听他们说话,那时候也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疫情的情况。

A2(60后|女性|机构老师):大概是1月20几号的时候知道的,不会每天都看新闻,如果看也是看央视比较多,或者从网上看消息。

A3(80后|男性|创业者):1月24日的时候,当时听到武汉封城,就感觉原来疫情已经那么严重了,我们村里年初一会举办的一些贺年活动,也被取消了。我们也能理解,所以取消也配合,我们村里习俗就是聚餐,我们也没有聚,然后就是村里面需要拜神,我们也会错开时间。我是每天看新闻,然后自己搜知道疫情,还有就是家族群会互相转发,会看一些权威性的东西,公信力强,自己会有思考筛选掉信息,所以也不会经常看到谣言信息。


A4(90后|男性|湖北志愿者):一开始我是01.20从四川回去,之前就有听人说过这个疫情,不过那时候不是疫情,是流感方面,当时也没有太过关心,直到湖北地方台一些报道就感觉到疫情的严重性了,虽然周围人也会有讨论,但也只是讨论一下,也没怎么当一回事。

02 /

Q:当您看见疫情人数不断上升的时候,您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A1(24岁|男性|HR|海外生活5年,年前已返国):在疫情前期因为不知道事情会那么严峻,其实也没怎么当一回事,不着急,身边的人也不会很焦虑、着急,家里人会比较敏感,自己每天也会关注新闻,但是以观望者的态度比较多吧。到中期会觉得很烦,不给出门,生活很不方便,看到很多防护用品都趁这个时段高价出售,表示不理解。到现在肯定会安心一点,也有一些期待吧,就算看看各方面会如何兴旺起来,餐饮业会不会恢复那样。

A2(90后|男性|编导):过年的时候疫情比较严重,我就会比较担心,每天起床之后都会看看新闻,但是过多的信息,也没有办法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认为不出门就比较安全。

A3(60后|女性|机构老师):前期的时候感觉这个病毒和感冒发烧差不多,因为到每年冬天都很多人都感冒发烧,很正常,但是从一开始到现在其实我都不太了解病毒性肺炎的具体情况。

A4(80后|男性|创业者):看到确诊人数上升的时候会比较担心公司这一方面,因为不清楚资金能不能支撑的住,考虑到公司压力会变大。但是实际情况比我预期想象的好,因为我们在线上也会有联系客户。

A5(90后|男性|湖北志愿者):刚开始看到疫情严重性的时候我会有点焦虑,当时如果知道会这么严重可能就不会选择从四川回去。我现在已经在家里待了接近50多天了,并且刚好前段时间又看韩国的一个电影《流感》,湖北那边封城,连楼道也不给出来,只能一直待在家,所以心情还是会有恐慌的情况。

03 /

Q:疫情对您来说,有什么影响?

A1(60后|女性|财务):有挺大影响的,之前上班乘坐的是公共汽车,因为疫情就不敢乘坐。一来是地铁、公共汽车的频率没有以前高,等车时间变长,二来是害怕在密集的地方有感染的机会。对于吃的方面也很麻烦,想出门找吃的也找不到,很不便利。在工作上来说感觉工作没有以前那么多,业务会比较少。

A2(60后|女性|机构老师):我个人是没有什么影响,回老家就是陪家人,没有对生活产生影响,就是拜年期间拜访的人少了,我个人也挺清净。

A3(80后|男性|创业者):在疫情期间,我在农村,家里都是种田有很多粮食,所以也不会有很大影响。在工作复工后,客户有增加一两个,大多数都线上来找我们,我们也会加大线上宣传力度。目前不会担心公司运转问题。

04 /

Q:受疫情影响,谈谈您对行业内发生的变化看法?

A1(60后|女性|机构老师):(针对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从事者,任何一项新事物的出现,它都不可能一下子完美。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中国在近10年,网络有这么大的发展,中国在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学生可以停课不停学,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有条不紊地学习,在这件事上,是不可否认的好事。

关于教学成果如何,即使是线下教育,学生老师面对面上课,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成果也是不一样的,在网上教学,网上优秀的老师比校园的老师多,不好的老师根本驾驭不了。

网络可以跨越地域、超越时空,可以多了更多选择去听课,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契机,促使了社会的进步,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太小的孩子不适合:自律问题和视力问题,但是个人认为一年级的小孩也可以,关键是看老师的教学水平、亲和力,在教学要求,其实无论是网络还是线下都是一样的。

A2(60后|女性|财务):(针对经济)对国家方面,自己会害怕经济会倒退,经济变得低迷,货币贬值使得我们生活也不好受,也会害怕自己的工作能不能坚持住,因为自己是做财务的所以会比较担心疫情后对经济的影响。

A3(80后|男性|创业者):(针对自媒体)我会有担心公司成本的问题,因为我在1、2月都是空白期,没有收入的,会担心公司人力、成本问题。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我比较不担心,对新媒体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很多都是可以线上完成的,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人与人的交流和人脉方面会有点损失,还有交通方面也非常不便利,经济成本也有影响,交流人脉也需要走访的,所以那方面会损耗,不过我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的,因为政府也有减免政策,虽然也没有减多少,但是也有这个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我也很支持这个政策。

05 /

Q:您如何看待有些人不公布自己的出行史?

A1(80后|男性|创业者):我觉得不把行程公布出来的人就是公害,应该严格惩罚才行。外国说是人权,但是隐瞒会使很多人失去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宝贵,所以我觉得国家公布出行离历史是正确的。

A2(60后|女性|机构老师):个人是可以理解的,就好比当时从武汉逃出来的人,有一个人患病了但是逃到西藏,大家都重视这一病例,该名患者被治愈之后,也非常感激西藏的医护人员。武汉封城后还有30w人逃离,但是他们也不是很坏的人,他们的选择都有自己的道理。个人理解但不代表认同,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

06/

Q:对比信息造成的恐慌,和缓解恐慌的隐瞒,您认为哪种更重要?

A1(60后|女性|机构老师):信息公开透明比较好,让民众知道,了解事情程度当然是好事。

A2(80后|男性|创业者):我认为即使国家不公布信息,但是在当下自媒体这么发达的时代,自媒体大量地曝光事件,这时候对人民的心理才是真正的恐慌,所以国家去公布数据,才是最正确的。

Q:对比非典时期,您认为和这次的疫情,您两个时期的情绪感受一样吗?

A3(60后|女性|财务):非典的时候也不是很担心哦,那个时候持续没有这么长,而且重点地区是在香港,但是现在这个新冠病毒的疫情持续太久,而且极易传播,就更加担心。加上现在手机网络太发达,比非典时期看到的东西很多,信息传播很快,但是疫情信息公布出来还是好事。


综上,本阶段的采访告一段落,小编针对“疫情的信息透明和人们的生活”,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

01/信息时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纸包不住火,当疫情信息被官方正式发布之后,所有隐瞒的事实被揭开,所有人都低估了这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的威胁力如此巨大,各行各业都被卷入这场旋涡,没有人可以掩耳盗铃。

在疫区宣布两天内要将所有疑似患者检测完毕,几天后突然新增的确诊病例超过1.5万的时候,暂且不说数据的精准度,就这一举措也表明了政府愿意正视灾难的一种态度。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也不要低估渺小个人的作为,就本次疫情,国内万众一心的居家隔离对这场疫情的控制的确贡献了一份巨大力量。

疫情采访,这种病毒比新冠需要警惕

02/ 信息带来的共情心伤害

所谓共情伤害,指的是一个人长期、大量关注灾难信息,同情心导致的代入感伤害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甚至精神崩溃。非疫区群众大量接触疫情报道,尤其是那些生动、写实的现场报道,会引起观者的“共情伤害”。

疫情时期,自媒体的崛起让每一个人成为一线报道人员,各个层面的信息和个人的体验直接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

多少人在疫情期间每天捧着手机跟踪疫区的求助信息、各种疫区情形的描写和报道,从而体验到压倒性的绝望感,觉得人生如此虚无充满了无意义感。陷入心理困境中的群众,暴露在大剂量的疫情信息中,尤其是那些充满了绝望的信息、大量没有办法快速应对的求助信息时,会唤醒内心的绝望感、内疚感甚至是愤怒感。

在此强调对信息的评估,当个体接收到的信息已经影响到个人的情绪体验、行为反应、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安排,请及时适当调整所接受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

疫情采访,这种病毒比新冠需要警惕

03/ 谣言——信息病毒

网络时代我们不可能完全回避疫情信息,谣言就这样隐身在大量的信息流里,而消除谣言的最好方式就是政府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就此呼吁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用公开透明的信息拉直公众的防疫问号。

此外,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接受合适的信息指导应对发展的疫情,因此政府的广泛普及科学防护知识也极其重要:应引导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最后,小编希望权威信息能被及时发布、群众关切能有回应,众志成城共同早日打赢疫战。

疫情采访,这种病毒比新冠需要警惕



审核:陈风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