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我報名!”

2020年3月10日上午,剛接到國資委需要派一名同志參加機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長寧集團公園綠化公司的吳俊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申請加入機場駐守志願者隊伍。


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今年43歲的吳俊,是新長寧集團公園綠化公司養護管理部的一名管理人員,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項防疫支援工作,就在此前的一週,他才剛剛從虹橋街道的居委一線支援歸來。

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這一次,他還沒來得及和家人打聲招呼,就直接報名參加機場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了一名機場抗疫志願者。公司領導出於關心同他確認是否要和家裡商量一下,他卻堅定地說:“我是黨員,同意要去,不同意我也要去!”就這樣,他和“大白”這個身份結了緣。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開了動員會,吳俊牢記了幾個工作要點,心理盤算了大概流程,來不及多慮,收拾好行裝,直奔機場。


隨著境外疫情擴散蔓延,防止疫情境外輸入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志願者們化身為機場“大白”,只為牢牢守住“防輸入”的第一道關卡,將風險“守”在前線。浦東機場的每班值守是12小時,全程需要防護衣、N95、護目鏡等嚴密裝備,第一次套上二級防護裝備,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好像動畫裡的“大白”,緊張而新奇,當然其中也夾雜著些許的恐懼,還有厚厚的護目鏡以及口罩帶來的呼吸不暢與壓抑。雖然身體行動不大方便,但這些重量卻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看到機場裡各區嚴陣以待的場面,之前所有的緊張與擔心全都化為了信心與決心,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在機場,所有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工作任務忙碌而有序,駐點組、接機組、護送組、應急組分工明確,吳俊所擔任的就是浦東T1航站樓旅客入境信息核對、記錄和信息登錄的工作。T1航站樓每天都會有幾次集中性到達的航班,瞬時會出現高峰,排隊很長,吳俊可以說是

“三不停”——“手腳不停”、“嘴巴不停”、“筆不停”。由於他動作快、使用翻譯機熟練,他可以在完成自身工作的情況下,協助其他崗位夥伴,如安排車輛發車、與出入境民警互換角色等等,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的本色。


為了方便後續防疫跟蹤追查,登記工作吳俊一點也不敢馬虎。“防疫管控系統就是由這樣簡單的一個又一個環節構建而成,相信只要把每一個流程、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做精做細,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硬仗!”


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水都不敢喝上一口,長時間佩戴口罩,耳朵被勒得生疼,呼吸時產生的水汽模糊了護目鏡的視線。當一天的任務結束後,脫下口罩、護目鏡,吳俊臉上已經勒出了深深的痕跡,但他從不叫苦叫累,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接待超過百位從世界各地回滬的旅客。


剛下社區一線,又上機場前線!“大白”原來是“大伯”!


由於航班流量很大,有些航班的旅客已經在飛機上等了很久,難免會有焦躁情緒,旅客大多經過長時間的飛行和過關等待,才到達長寧登記點,根據防疫最新要求,這些旅客需要進行核酸檢測,還需要等待。這長時間的等待,又冷又餓,情緒往往很不穩定,吳俊和其他志願者們常常會拿出志願者們自己的食物保障份額,將其送給有需要的旅客,為他們帶來長寧人的點滴關愛。


對於自己所做的一切,吳俊說:“既然來做志願者就不是圖享受的,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為這個城市做出貢獻,我不覺得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被克服的,有這次經歷我很榮幸!”


總有人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

願逆行的“大白”們

平安圓滿地完成此次疫情防控任務

最終按下這場疫情的“停止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