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后若房价再次上涨,我们还能有什么措施?


这几年楼市调控被谈论最多的举措就是"房住不炒"了,前段时间因为央行发布的政策中未提到这个词,还被媒体大肆宣扬是不是要放松调控来了。随后而来的中央会议,又再次提到了"房住不炒"这个定义,同时还着重提到了稳房价的措施。

对于中央的基调,应该是在意料之中,整体调控不会放松,城市之间会有差异,但最终会保持在稳定的趋势。对于这种不痛不痒的楼市政策,很多专家学者表达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中央政府对于楼市调控在表决心,也有人认为我们要谨防在房价下跌预期效应下,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小编更关心的是,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如果房价再次上涨,我们还能有啥办法?

其实,要说这一轮调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限制了金融。供应端限制了开发商的资金流,避免了开发商肆无忌惮的炒作土地价格,从而抬高钢架;需求端限制了购买者的资金,提高贷款利率,增加了购房的还款压力;限制贷款额度,变相就加大了购房者只有资金的要求;同时在去杠杆,加强金融监管的一系列举措下,能流向楼市的资金在不断的减少。很多人都表示这次金融强整顿把笼子以外的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给彻底扼杀掉,彻底切断了其流入房地产的渠道,是这次调控最大的惊喜。

但是当我们说,一个政策在做到极致之后就不可能再有趋严的可能了,因为那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大家也不要寄希望于金融政策的管控会有放松的可能。现在包括银行职工在内,单位都一再提醒不能涉及任何房地产信贷,个人的信用额度第一条就要求不能进入房地产行业中。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监管措施,控制非法的手段把资金引向楼市。当金融政策没了继续的动力,我们就只能依靠房地产自身条件去维护市场稳定。

首先,放开对地价的垄断;很多次,很多专家都表达过的看法,破除高房价最好的手段就是打破高地价的垄断机制。因为我们独特的土地政策,导致了土地的所有权只能有两个,一个是国家,一个是集体。目前,只有国有土地才能上市交易。地价主要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因为地价垄断在政府手中,政府机构具有土地资源的配置分配和定价权。稳地价的难度在于破除土地财政,土地资源税收,以及高地价带来的高房价,高房价带来的GDP政绩,房地产税收等既得利益。所以,未来土地市场化改革才是根除高地价的治本之策。

农村土地直接入市,农民拥有土地,并且允许进入市场流转买卖。这一步迈出来很难。如果土地改革没有一个根本性本质上的推进,土地一家强势垄断的格局不打破,那么治理高房价的药方只能是止痛药,根除不了高烧的病因。

其次,弱化政府在楼市当中的作用;在楼市发展的这些年中,政府的这只大手,在楼市当中充当了太大的作用了。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左右楼市的走势,楼市根本就不是在市场化的运行。就好比这轮房价的平稳和下跌,其实都不是市场自己的行为,都是在强制的新政措施下才出现的。而这样一系列的操作,也被很多人所诟病,认为并不是长久的计策。调节一个市场,并不是靠"堵",而是要疏导,通过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行对症下药。

如果,未来市场还是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行使控制权,那未来我们的房价将会进入一个死循环当中。房价涨,调控严;房价降,调控松。虽说对政府是好的,对经济发展也是有利的,因为市场牢牢的掌控在政府的手里,可以随时对市场进行调节。但实际上,却是不利的。因为市场被掌控过度,我们就会极度的依赖这个市场,想通过这个市场获得支撑。而且楼市这样会产生暴利的市场,大家更多的是不愿意看到它下滑。

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弱化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尽量的依靠市场自己的运行规律去调整,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房价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