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是個偽搖


這麼多年你一個人一直在走  方向和天氣的節奏會讓你憂愁  你說你遇見了一大堆奇怪的人  他們看上去好像都比你開心


最近網上又出了很多鑑別偽搖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你其實是個偽搖


你其實是個偽搖


你其實是個偽搖

你其實是個偽搖


四張圖分別鄙視了:偽搖、所謂的“迷笛女孩”、所謂的“女滾青”、所謂的“男滾青”。不知道我引用的圖片作者是隻要是其中一條中就可以扣個帽,一棒子打死,還是得“七條中三條就是”。



朋友圈定位總是在歌曲裡面出現過的地名以及各大livehouse。

我覺得這個沒毛病啊,比如我喜歡某逼,就會熱衷於去南京的熱河路、山陰路、挹江門、鹽倉橋、應天大街、秋林龍蝦店。儘管從理性角度思考它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地方而已,但它也切切實實成為了一條我想了解某逼走過的路。對於發朋友圈不發朋友圈的話,看個人喜好吧。


無論自己知不知道某樂隊都要去看某樂隊的演出並且舉起金屬禮高呼某某牛逼,穿梭於各大音樂節的同時從頭到尾某逼牛逼和痛仰牛逼,我太喜歡痛仰了。

這個無論句型就很捱揍了,這就對症下藥吧。從頭到尾也很捱揍,說實在的除了這兩隻樂隊之外,還是有蠻多值得喊牛逼的樂隊的。


歌曲只會唱副歌部分,聽前奏永遠想不起來是那首歌。

就拿我來說,儘管高中被稱為“小陳奕迅”,聽了大多數陳奕迅的歌曲,也確實是一聽前奏就想起是哪首歌,但是你說要完整唱的話,只有特別練習過,特別喜歡的歌才能完整唱。


穿潮牌或者什麼美限、亞限去看音樂節。

說實在的假如是一般家庭,一個月看一次Livehouse不去打兼職,一般來說還是衝不起什麼限定、潮牌,俺是想都不敢想。為了買好一點的耳機設備,常常要從吃飯、服裝裡面扣一些錢。


你其實是個偽搖


第二張圖我覺得還可以,沒有特別要鄙視的地方。


對於迷笛是不是最好的音樂節我做不了評價,因為自己就去過一次迷笛音樂節。然後在音樂節的那些POGO,我覺得還蠻正常,特別是戰國舞臺,之前去蘇州迷笛音樂節,甩了兩下就吃不消了哈哈哈哈哈。


還有喝酒的話注意身體。


個性簽名的話:槍花跟涅槃本來就是比較知名的搖滾樂隊,所以假若兩個都特別喜歡,搞一個:“生如槍花,死若涅槃”不奇怪,儘管違和感很重。還有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是出自:《達摩流浪者》,一位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於1958年創作出版的一部作品。


第三張圖。


服裝方面我覺得你穿著開心就好,起碼穿個紅肚兜,扎個哪吒頭一點事情都沒有,如果有人多看你幾眼,只能證明你很好看,或者你臉上有飯粒。


然後平時在學校裡走一百米就累了。一到音樂節玩了命地往第一排擠,看到攝影師豎金屬禮,事後微博找自己的圖,這一天的勁兒也算沒白出。

這句就很有鄙視的勁頭了,第一個是強調了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具體就是在學校走一百米就累了,然後是又強調了去音樂節拼命去擠第一排,這時候看到攝影師豎金屬禮,事後微博找自己的圖。屬實很憨憨。但是我覺得假如不是拼命往第一排擠,而是從容地早點去第一排會好些。儘管你事情做得好不好,跟別人評價你好不好關係不大。你做的漏洞百出,人家就可以各種挑刺,你做的盡善盡美,人家依舊可以陰謀論。總歸注意素質~


回去坐在綠皮火車上開心的發著朋友圈。“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明年xx見。”其實頭髮嗖的旁邊老大娘都要暈過去了。


我覺得沒毛病,理想主義本來就是大多數青年擁有,烏托邦也是這段時期的人所迷戀的。所以坐綠皮火車一點問題也沒有,發這樣的朋友圈也一點毛病都沒有。最後一句倒是哈哈哈哈哈,有氧運動過於激烈~老大娘你要挺住!


你其實是個偽搖


最後一張圖的作者倒是蠻幽默的。


逢人就炫耀自己的網易雲聽歌量。

逢人、炫耀、網易雲、聽歌量。前兩句話就可以開始鄙視了。我覺得聽歌量跟欣賞音樂程度沒有必然的關係,如果一直都是去其糟粕,那就是退步,若是聽了少些優質的音樂,也算是進步。


留一頭大黑長髮,上一次洗已經是端午節了。衣櫃裡全部都是黑色樂隊logo的T恤,一雙匡威上面可以摳得下幾乎是宋代的泥土。

事實證明還是要愛乾淨點。


在微信群裡又自稱金屬狗,經常求低價livehouse跳車門票,關鍵時刻喜歡賴賬,說一些什麼:“紅磡精神”、"核狗固窮“、“要藝術自由""懷念南京市民李先生”之類莫名其妙的怪話。

這是這些紅磡精神、金屬狗、藝術、核狗、自由、李先生,被黑的最厲害的一次。建議不賴賬,真要賴賬就別說莫名其妙的怪話,好好賺錢還錢吧!


組樂隊的時候排練主要就是點外賣、取外賣、吃外賣。

哈哈哈哈哈哈哈,確實沒必要搞藝術,還是當個自主經營的外賣員比較合適。


所以笑完了之後,我們所說的搖滾精神到底是什麼?


一種主流之外、商業之外的,獨立的、批判的、年輕的、自由的、多元的,以及,一種本能的生命力的反抗。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


所謂的搖滾精神不一定就是任意癲狂,不一定就是離經叛道。別把所有反社會反人類甚至反地球的帽子都往“搖滾”二字上扣。如果只懂反叛只懂自由只懂狂亂而不懂思考不懂感悟,那這只是侮辱搖滾這個詞的偽搖滾。


“獨立思考”是搖滾精神嗎?後來我發現獨立思考是一個社會人成年人最基本的能力,相反滾圈裡面一天到晚高喊“獨立思考”的青年,在一些熱點輿論事件上面,不少是被人當槍使的炮灰。


“真實”是搖滾精神嗎?但為什麼大家都要用搖滾來尋找不存在的“烏托邦”


我朝的搖滾青年有一個習慣,一向視商業化,金錢為洪水猛獸。任何為了錢做的音樂就會被打上不搖滾的標籤,

玩搖滾如果為了錢,就是偽搖滾。覺得玩藝術就得窮才叫藝術,只有絕望到一定程度才能獲得重生。其實我朝現在有幾位搖滾音樂人,還有些樂隊商業化都挺成功的。我一直不明白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是從何而來的,似乎搖滾成了金錢的對立面,二者不可共存。我舉一個家喻戶曉的例子:槍花(Guns N' Roses),眾所周知這幾位爺可沒有我朝搖滾青年的那些清高,哥幾個玩搖滾就是為了掙錢,吸毒,玩女人。


“我知道熱烈的火焰來的兇猛 卻難以維持。”


光是聽歌經常帶來短暫的火焰,但是要做出改變還是得看主觀能動性。


機智的人都在好好生活,剩下傻逼跟二逼在爭議搖滾是什麼,誰是偽搖誰是真搖。


好好工作,認真生活,盡情享受音樂本身,別的去他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