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從“軟弱渙散村”到“先進示範村”的蝶變

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基層工作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固本強基則枝繁葉茂,強根鑄魂則百木迎春。只有強健根基,根深入裡,才能樹立和維護黨的良好形象,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流坑村黨支部在樂安縣牛田鎮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通過強弱項、補短板、建機制等舉措,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實現後進變先進的華麗轉身。

樂安縣牛田鎮流坑村:從“軟弱渙散村”到“先進示範村”的蝶變

一、動真碰硬瞄靶心對症下藥治頑疾

“和以前相比 我們村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環境變好了,風氣也變正了,辦事情方便多了。”談及黨組織整治帶來的改變,流坑村一名普通村民在黨群通辦理完電子通行證之後高興地說。

“我現在身體不太好,打水不方便,接通自來水幫了大忙了,十分謝謝黨和政府能幫我解決實際困難”流坑村貧困戶董乃狗在看到自家通了自來水忍不住心中的喜意向村幹部表示感謝。這只是流坑村黨支部為百姓做實事的一個縮影。

誰能想到,流坑村之前還是一個典型的“問題村”。該村原書記涉黑,原村主任有過刑事犯罪記錄,成了軟弱渙散黨組織,兩委幹部不能匯聚合力,工作很難推行,讓村民有很大的怨氣。

從“後進典型”到破繭重生,轉變的根本在於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敢於碰硬啃“骨頭”,讓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得到明顯增強,基本實現了由“亂”到“治”,煥發出新活力。

1.建強班子聚合力。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成立了“軟弱渙散”班子整頓建設工作小組。調查研究村支部的各項工作情況,根據調查研究實際情況,制定專項整改方案,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落實督查考核,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今年四月開展村主任選舉,選舉出一名有黨性、願作為的年輕村主任,清退一位不作為村幹部,提拔重用兩位年輕後備幹部,對村“兩委”隊伍全面“回頭看”,對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村幹部,和對受過刑事處罰的村幹部全部進行清理,同時時刻對所有村“兩委”成員過“篩子”,堅決把不為群眾幹實事的人員全部清除出基層幹部隊伍。包村幹部對村“兩委”幹部進行談心談話,全力打造一支關係和諧、團結共事、思想過硬、業務過硬,真正將服務群眾落到實處,有凝聚力的組織。

2.完善制度固成果。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既要治標,更要治本,將短期整頓效果固化為長效制度機制,才能防止 “舊病復發”。

流坑村在開展整頓工作過程中,積極探索完善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的制度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組織體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和“三會一課”黨的基本制度的貫徹執行及以“四議兩公開”、黨務公開為核心的民主監督管理制度的落實,一改之前制度落實打折扣、政治生活不嚴肅的常態,流坑村2019召開19次支委會,12次黨員大會,紮實開展“兩學一做”三個主題、“俊波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等;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建好了村老年活動中心,修復了流坑村羊田片區水渠,水渠總修復長度3456米,解決了600畝農田的灌溉問題,流坑村黨支部把形象樹立在基層、把服務拓展在基層、把民心凝聚在基層,切實以人民滿意度作為檢驗標準,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整頓成效取信於民。

現在流坑村支部正在推動書記主任“一肩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進一步突出村黨支部在農村工作中的領導地位。

二、黨員擔當勇爭先 勠力同心齊抗“疫”

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流坑村黨員幹部亮身份、作表率,築牢聯防聯控每一道防線,讓黨旗紅始終飄揚在防控疫情第一線,成為讓人民放心的戰“疫”堡壘。

1.內穩存量、外控增量,既要做好“戰鬥員”,又要當好“服務員”

流坑村總人口6000餘人,在外務工人員近2700人,防疫形式十分嚴峻。流坑村實行全面摸排、跟蹤監督,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平,打好穩控存量攻堅戰。從大年初二開始,接到命令後,村兩委幹部立即取消春節休假,全員到崗,第一時間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積極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短短一天時間內,累計有50餘名黨員群眾主動請戰爭當“逆行者”,年紀大的不適合成為志願者的便在後方積極支援、主動捐款,截止目前流坑支部黨員捐款比例達到100%。 他們採取了分片作戰的方法,將30個村小組劃分8個片,測量體溫、上戶宣傳、信息排查,到戶到人,不留遺漏。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董朝真同志負責最偏最難的三個組的返鄉人員排查。

“兄弟,現在是特殊時期,流坑村已經實行了全封閉管理,走親串友的外地車輛一律不允許進入,希望理解,還請您離開”流坑村志願者瞭解對方的來意之後堅決予以勸返。對於流坑這個大村,以往過年期間走親訪友和旅遊的人員格外的多,為了不讓任何隱患進入村莊,流坑村第一時間關閉了流坑景區並對進村各個入口設立了7個攔截點,志願者們每天24小時進行把守,平均每天攔截勸退車輛52輛。 “不走親戚不訪友、不去外面到處走”、“居家觀察14天、出現症狀要報告”這些口號已經成為了流坑村小孩的新順口溜。流坑村兩委幹部和志願者隊伍通過上戶宣傳、張貼通告、懸掛橫幅、微信群發、散發宣傳單以及利用村廣播站和手持移動喇叭等方式,目前全村散發傳單5000餘份、張貼通告20餘張,懸掛大橫幅2副。正是通過每天對村民進行“洗腦”循環宣傳,大大提升了村民對防疫知識的知曉度,極大的方便了各項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過年之際疫情還十分嚴重的時候,為了讓村民安心在家村兩委幹部從群眾的需要出發,每天晚上提前訂好第二天的各種物資,到了第二天再定點配送,光蔬菜平均每天就需要準備1200餘斤,當了解到很多村民想吃牛肉之後,他們甚至連夜用車裝來了一頭活牛,讓百姓既吃驚又感動;為了減少疫情對百姓日常生活的影響,他們會定期幫助村民到鎮裡領取快遞、幫村民採購藥品、堅持每日對菜市場、主幹道等人們生活的必經場所進行消殺,並在市場入口處安排人員把守負責測量體溫和阻止未佩戴口罩人員進入,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雖然病毒毀了大家的新年,但是在兩委幹部的關心下,村民們還是感到了年的溫暖。

2.持續穩控,精準對接,既要繃緊“戰役弦”、又要按下“復工鍵”。

雖然流坑村所有返鄉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目前全部狀況良好、情緒穩定,但是兩委幹部並沒有一絲鬆懈,在接到上級黨委政府的指示之後,在鎮幹部的指導配合下,積極開展復工復產工作。

2月3日,38名村民、4戶貧困戶在鎮村兩級幹部的統一指導下,在經過全面消殺和再次防疫知識培訓後,全員佩戴口罩上崗康,這天,他們採摘了7000斤雙孢菇,收到18000元,這是新年後流坑村雙孢菇產業基地的第一筆收入。同時復工復產的還有蠶桑基地和EPC項目等,各項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正常。

為了幫助滯留在家人員實現顧家、養家兼顧的想法,流坑村打印了工業園區招工宣傳單3000餘張,防疫宣傳和招工宣傳兩步走,對有意願且與企業需求匹配的,鎮村兩級在統一登記的基礎上,自行安排車輛接送村民,實現“點對點、一站式”對接。目前已經為樂安工業園區提供 13戶貧困戶共35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工廠招工難的問題。同時為方便健康人員正常外出復工同時減少人員接觸,流坑村通過村裡的黨群通幫助村民辦理電子健康證登記,目前已有369人通過該方法辦理了電子健康證登記。

三、脫貧攻堅再發力 精準施策求實效

流坑村是十三五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69戶1585人,其中2019年脫貧21戶83人。“越是困難的工作,越能證明我們村軟弱渙散的‘帽子’是否真正地摘掉了!”在扶貧工作佈置會上,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董朝真擲地有聲地說。

2019針對貧困勞動力無技能的問題,流坑村開展了就業技能培訓,全村技能培訓貧困勞動力5批次105人,涉及黃牛養殖、柑橘黃龍病除治、烤煙、果業種植、特色水稻養殖5個專業,針對性的培訓有效提升了“造血”功能。對於想要外出務工或不適合做農活的貧困戶,流坑村兩委實行點對點對接,積極引導輸送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472餘人,縣內務工254餘人,增加公益性崗位護林員2個,就地解決2位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大力扶持發展眼鏡扶貧車間,吸納和帶動了28戶貧困戶在自己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人均年增收入2萬元。

2019年為加強和改進健康扶貧工作,流坑村兩委積極實行了由政府代繳貧困戶新農合參合費,實行了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醫療商業補充保險由政府代繳,全村369戶1585人貧困戶都參加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為做好貧困學生的教育扶貧工作,流坑村主動全面落實國家現有助學政策。

其中2019年春、秋季享受義務教育補助和高中助學金的貧困學生584人,共享受資金35.48萬元;享受雨露計劃43人,共補助12.9萬元。為確保貧困戶住上安全住房,我村根據貧困戶現有居住條件,一是通過危舊房改造維修和易地扶貧搬遷措施保障安居房。

對全村房屋進行展開式摸排,對369戶貧困戶房屋進行房屋安全鑑定並懸掛了農村房屋安全等級牌,其中A級322戶,B級47戶。對所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辦理了農村住房安全保險。

四、村莊改造下苦功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流坑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綠樹環抱,依山傍水,

如今的流坑,村道整潔乾淨、自然有序。村主任董朝真表示,以前流坑村因為缺乏有效管理,村內環境“髒亂差”問題突出,垃圾亂堆亂放、汙水亂潑亂倒現象隨處可見,雜物堆放雜亂無章。

村幹部意識到要改變大家的行為和發展特色旅遊業,環境整治是關鍵。為解決上述問題,流坑村大刀闊斧地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拆除村內豬、牛欄,在村外搭建新牛棚三座;拆除村內旱廁,並讓每個村民都能使用到衛生廁所,建造了五個公共衛生廁所。

採取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性整治,對街上路仿古街進行仿古改造全面清理私搭亂建清理,採取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性整治,對街上路仿古街進行仿古改造拆除村內違章建築,打通鄉村連通道路和硬化村內主要道路,配套建設供水設施、排水溝渠及垃圾集中堆放點、集中場院、農村基層組織與村民活動場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設施等。

整治後的村莊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硬化路面符合規劃、飲用水質達到標準,廁所衛生符合要求,排水溝渠和新舊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轉運場所無害化處理,農村住宅安全經濟美觀、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汙染得到有效控制,醫療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村子環境變美了,村民行為也就是改變的主要原因。村幹部都說:“如今村容村貌變美了,大家也珍惜來之不易的舒適環境,願意維護美麗環境。”

兩委幹部做的工作,村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上。通過這一件件實事,村“兩委”重新架起了與村民之間的連心橋。從剛開始時對村幹部不聞不問,到如今村民見到都會熱情招呼,這也讓每位幹部對自己的付出深感值得。

大木百尋,根積深也;滄海萬仞,眾流成也。要讓黨和政府各項政策紮實落地,離不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流坑村這個曾因存在問題而被確認為“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在經過“破繭成蝶”變化後:抗擊疫情,他們衝鋒在前;為民服務,他們全心全意;脫貧攻堅,他們不辭辛苦。他們在各個“考場”上,交出讓黨放心、讓人民檢驗滿意的合格“答卷”。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道河。“蝶變”之後已換新顏,他們還在繼續勇往向前。

(黃群祥 婁敬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