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陷入无数次惶恐焦虑之后,我又回来了


写作:陷入无数次惶恐焦虑之后,我又回来了

这段时间,整个写作状态像是陷入了沼泽里,越挣扎越焦虑,越焦虑越写不出来。

作为一个文字输出者,想聊一聊,这个月心里上的起伏跌宕。

1、无限的惶恐,焦虑

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写不出来,就像一个人睡不着觉一样,失眠到天亮,无比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

这段时间,工作忙的焦头烂额,下班后孩子见到妈妈,又想我能留出时间多陪伴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是临睡前那仅有的一个多小时。

动笔并不意味着,信手拈来,一篇文章的呈现,不只有故事本身,更体现了一个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为了准备素材,我特地的去看许多书,却不能马上倒逼输出,影视剧断断续续追了几集,总觉得找不到自己想写的痛点,课程听了,说到底还是要落于笔下。

几重的压力,让我陷入了惶恐,焦躁不安之中,脸上,背上都开始长逗,体内的火气,像是要马上喷发出来。

想一想,为什么非要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无缘无故的去承受这样的煎熬,这是不是有病,做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坚持下去有没有意义。

这样的问题,我曾经质问过自己很多次,但每次的答复都是坚持下去。

我知道这次,答案依然不变。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也曾崩溃过无数次:

真想抱头痛哭一场。你是这样的无能,竟然连头都开不了,还准备写一部多卷体的长篇小说呢!

没有一篇文章,一本书,是踩着七彩祥云来的,它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孕育出来的作品。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字输出者,这一点要考究明白。

2、质疑+失望=丧失了动力

有些文章,写了一半,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了。

观点文,需要准备几个论点,还有几个案例,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对于生活阅历尚浅,看书不多,有不懂的积累素材,写作这件事就很难了。

尤其是吭哧吭哧写了两三年,还抵不过别人半年的成绩,质疑这张底牌,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冲抵自己的内心。

时不我待,写作这条路太难了

心中遮了一层雾霾,仿佛又有一种声音在耳边缠绕,在怎么写,也不过如此,难道还有可能成为亦舒,张爱玲,村上春树等知名作家嘛。

那股失去的动力,在脑中不断的回荡,或许好好努力工作,把份内的事做好,这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心累,不想再带有写作目的去做任何一件事,我断更了微头条,不再逼迫自己收集素材,破罐破摔似的,就这样吧。

不写了。

我解脱了。

3、去思考,写作的意义

停笔之后,我以为我真正得到了解脱,但并没有。

脑子里每天都有一个闹钟在提醒我,你今天的文章没有写哦。

第二天,它又提醒我,你昨天的文章没有写,今天也没写。

事实证明,写作一旦被列入计划,无论你写与不写,脑子里都是挥之不去的。

于是我又一次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动笔写作?

如果想自媒体变现,就去写流量大的文章,或者悟空问答,这些都可以立竿见影见到钱。

如果想获得青云或者出书,就要耐着性子去好好的研究别人的文章,不要这么心急一口吃个胖子。

如果想拿出非常优秀的作品,就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底蕴来支撑,就好好的看书,不要带那么的功利心。

我总会在很多答案中摇摆不定,追流量时,我会觉得这样的文章没有营养,追青云体时,我又觉得文章枯燥无味的程度,连自己都读不下去。

那我究竟为什么写作?

是不甘心,不甘心生活趋于平淡。

写作:陷入无数次惶恐焦虑之后,我又回来了

4、我的心得:写作,只是自己的事

一个人的写作,就像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与这个世界对抗,我胆子小,所以常常喜欢与人同行。

原来的文章,段不成段,句不成句,参加了写作课,在老师的逼迫下,和自己三分钟热度的维系下,文章可以流畅,思路开始清晰。

那时候,我焦虑,是因为一篇文章都不成样,但又幸运,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导,我像一颗树苗一样,努力的吸收着养分,慢慢的成长。

现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不在是问题,可是在内容上,没有办法深入。看着别人的文字,只有羡慕和感叹的机会。

于是我鼓足勇气参加了无戒365天训练营,我希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能够突破下自己。

最近课程开的热火朝天,群里小伙伴讨论的很热闹,我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无法融入。

别人的日更,让我开始不安,看到别人成长,我更加焦虑不堪。

当烦躁的思绪,无形的压力,让我终于到了极点。我关闭了消息,放下了手机,暂停了听课,一切的一切,一下子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

原来这么多天的吵闹,不是我被动的接受,是我主动的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我认为跟着大部队走,一群人的力量更强大,写作需要这样的力量。

但最终,写作还是一个人的修行,跟别人真没什么关系。

5、我的动力:要有一个希望,才会变得更好

甩掉这些包袱后,偶尔竟冒出来一些灵感,这种感觉像意外,又像是惊喜。

原来适当的放松,大脑会得到一些缓冲,心里压力小了,写作的思路像是回笼一样,也跟着跑了回来。

有了写作的源泉,心里揣着希望,便更不愿意放弃这条路了。

燃起了斗志,就更有勇气,面对路上的拦路虎,原来犯的心病,被清扫的一干二净。

制定计划,重新出发。

每个月都要有一条写作线,因为知道要做什么。

写微头条,更文章。

看书,写书评,努力的加深了解。

这几天一直有研究书评文章,比如先了解它的格式:

破题、引题(图书封面)、逻辑主线(金句点题),亮点解读(小标题),立意总结(金句回到书升华)。

然后再去看别人书评文章的引入,精华。按照这样的格式往里面套,一点点的钻研,一点点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写作不能心急,先有量才有质,但如果慢耕,可以出好内容,高质量,那么就慢下来也没错。

写作:陷入无数次惶恐焦虑之后,我又回来了

6、写作中,学会自我认可

写文章,其实是自我思想的一次更新和交流。

对于一个不善表达的人来说,情绪上能够得到很好的控诉和发泄。

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工作上能够得到很好的梳理和归纳。

对于一个愿意分享的人来说,语言上能够发挥极好的锻炼和影响。

余华说,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

写作中,会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本真的你,还有一个虚构的自己。我相信每一种形式都是教我们认清自己,以此来达到自我认可。

每一次写作,都是将原来的自己撕裂,长出新的骨肉,重塑,迎来一个新的自我。

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一次次的重燃希望,一次次打回原形,一次次的又满怀期待,无限循环没有尽头,只要心中还有那份热爱,这种痛苦伴随的幸运,便永无止境。

只要不止步于当下,我们相信,你想要的,时间都会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