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育邻梦

为什么会出现学历很高而工作能力很低的这种反差与现象?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如果把学以致用比作盖楼房,学习就相对于收集了一堆建筑材料,而高文凭能够证明的就是谁准备的材料报表更多;能力则是将建筑材料建造成楼房的能力,它是一项综合型的能力,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匹配、组合、搭接,最后还要经过无数道工序才能转换为可用的房子。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动手才能习得绘画

高学历、低工作能力的根源

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人完成学业的情况,对学校教授知识的理解与完成考试内容的情况,而工作能力则是需要能够实实在在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建筑行业中的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拥有建造师资格证书的人并不会现场管理,而拥有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却很难通过认证考试。因此,才会出现众多施工企业或者小开发单位实际资质备案的人员并不完全与实际管理人员对应。

高学历、低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统一的素质教育,对知识内容高度“精炼”了,与很多生活实践活动并没有完整的契合起来,最为直接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学生已经很难分清地里面长的是麦苗、韭菜还是水稻,又或者根本不知道玉米到底结在底部、中部还是顶部......城市化、大规模统编教学,与生活正面临“相见难”。再者,几乎所有的孩子对于动物的理解都停留在了布娃娃、绘本和动物园里,对其他动物的认知几乎不会与自然练习起来了。

高学历、低工作能力的最终诱因还在于教学考评体系和社会现实的用人体系,教学体系以学生完成卷面试题分数高低决定优先录取谁,而企业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就是看学历,没有学历的人根本就不会被绝大多数HR看上眼,也就是说很多HR宁愿录用一个高学历但可能能力确实很差的人,也不愿意给一个没有学历的人机会。因为,学历被视为了获得好工作的“通行证”。

学习的核心原本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活,然而个人所获得的任何成长荣誉都是被其他人授予的,也就是个人的好坏、善恶、美丑都是被评定的。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每个人都在努力、努力成为他人认可的对象。所以,家长和学校合力让孩子多学课本知识,争取考得高分,而那些喜欢动手实践的孩子往往被视为“调皮捣蛋”。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示范效率最高

提升工作能力必需从实践入手

知识是人类总结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是指导社会和谐进步的根源。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工程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为后辈的成长进步节省了摸索时间。但是,生活必定需要面对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并且只有在正是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检验所学知识的价值,不如就会学成只会“纸上谈兵”。而今,教学活动中为了追求组织高效,往往采用新媒体技术,也就是将真实的事物以视频或者图片代替,这就从根本上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脱节。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应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正真的“学以致用”、学能有所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的基础都源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获取素质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孩子开始学步到能够自由行走,必定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来;从孩子开始会讲出第一个字音,也必定经历了无数个犯错被纠正,而后才能完成自如交流。而今很多教育已经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德育几乎停留在了教材上、自然课停留在了图片上.......以至于孩子们对于小麦、玉米、韭菜、水稻等食物的苗完全没有区分它们的概念。

素质的意义在于求知,现在很多教育活动的第一目标是要求孩子记住,而不是理解、更不是知识与内容能够相互结合起来。生活中时常有人说:“授人鱼不如受人以渔”,但是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乐于“授鱼”而不是“授渔”给孩子,人们侧重于要求孩子背诵课文、完成试卷得高分,却少有引导孩子们掌握记忆与的高分的学习方法。因此,素质教学课堂教学应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孩子由此及彼能够联想学习到新的事物。

人们常说:“学习要学会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现行教学体制分科明显,各科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点,而各科老师在各自的教学活动中也少有引导学生融通。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高效学习的根本在于实践,从做中学、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工作能力必经深入实践教学需要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验求知、交往过程,不是背诵、模拟、旁观,用真实的碰撞和交流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生活的体验才能将知识的根深深的扎进突然里,两片森林的故事:

有两个退休的老人,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树林,其中的一位老人每天都给树苗浇水;另一位老人则是每天在林间散步,发现有树苗确实需要“关照”了才浇水。

若干年过去了,两片树林都长成了茂密的山林。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经历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天放晴了,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的来看望他们种下的树苗。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细心照料的那边树林很多都倾倒了,而很少浇水的那片树林虽然枝丫被吹断了不少,但是却几乎没有倾倒的。经过细心观察,两位老人惊奇的发现,那些倾倒树木的根系无一例外都是横向生长、只生长在土壤表面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工作是干出来的,期望教学能够“学以致用”、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就必定要注重学习活动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源于生活,想要提升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显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学育优制度、社会人才选拔标准等诸多方面......最好的学习是与生活相依的“实事求是”,也就是教学活动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实践环境做背景,才能培养出高学历、高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实事求是”是化解高学历、低能力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