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和《误杀瞒天记》相比,哪个看起来更有感觉?

玩转数码世界


你好

印度的《瞒天误杀计》的表演和故事情节之精彩不再赘述,不精彩你也不会翻拍。可是,翻拍要有翻拍的价值,如果只是精彩桥段的再现,那只能叫山寨,最多叫致敬。既然是纯粹的山寨作品,又何必讲什么超越和价值?

曾经在2015年,印度版的《误杀瞒天记》至今仍然在豆瓣上保持着8.5分的好成绩。而国产版的《误杀》相比较前作,是做了更多的升华和改编。目前在豆瓣上9482人打出了7.6分的高分,算是国产悬疑电影的精华之作。

虽然没有《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主角王宝强和刘昊然,然而,却能依靠黄金组合扛起了“质量”的大旗。

在复杂的电影类型中,翻拍片始终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其中有像《超人》、《金刚》这一类,翻拍年代久远的片子,依靠不断发展的影像技术,从视觉上让它们复生,从而能够随着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冲击。另一类则是像《无间道》《完美陌生人》一样,看中了高口碑的故事和观众缘,它们基本沿用着原版的大致故事脉络,然后适当增减一些细节,再辅以本土化或者导演本身的作者性。观众对于这种影片的要求会更高也会更挑剔,因为难免要拿来和原版比较,当然如果做得好确实能够带给大家惊喜。

《误杀》是由陈思诚监制,新人导演柯汶利执导的长片处女作,它讲述了育有二女的李维杰(肖央 饰)和他妻子(谭卓 饰)的安定生活因为一次突如其来的插曲而被打破——李维杰的大女儿被当地警察局长(陈冲 饰)的儿子强暴,因反抗而误杀对方。影片便在这样一个为了保护家庭埋尸掩盖一切证据,一个为了保护家庭拼尽全力查案的情境中展开。

翻拍延续了原版精彩的剧作,除此以外,导演还继承沿用了原版镜头语言上的大部分优点,强有力的蒙太奇与交叉剪辑时刻调动着观众的注意力,不断制造悬念以此来凝固影像本身的质感,搭建起与角色共感的桥梁,传递着紧张和刺激。在好几处多人物的高潮戏上,也用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完成出色的场面调度。

并且在这些“不变”中,导演又往里塞入了许多“变”来增添其独特性,而这些“变”大多都通过了其对剧本细节的适当删减与补充而得以表现出来。在印度原版163分钟的基础上,《误杀》减掉了50多分钟,选择性地删去了许多冗杂而不必要的场景,更加聚焦于整个“猫鼠游戏”的案件过程,紧凑着影片整体的节奏。而补充在于对全片一以贯之迎合主题的阴冷色调的运用;对激励事件动机的强化(由原版偷拍洗澡视频而上升到强暴);对迷影情节的更加充分利用(警方根据观影记录来破案);通过“羊”这样一个符号的反复出现而到最后以替罪行为反转情节完成彼此身份的互换,人物不再如原版一样沦为模板下推进叙事的工具。

同样“变”的还包括了剧本和演员共同赋予其的鲜活度。首当其冲最为惊艳的便是陈冲,游走在家庭与警察局两个外部空间,在其营运起来的强大气场下,而对她在两种空间中虽然差异分明的两种状态却又不得不信服,甚至有几个镜头在她对反派的塑造表演下,会下意识地惊吓到本能不自主地往座椅靠背缩了缩。同样还有从《唐人街探案》系列中蜕变出来拓宽戏路的肖央,由一直唯唯诺诺到最后为了家庭而能够变得勇敢强大到与陈冲对峙,还有充满层次感的谭卓。他们的表演都是《误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误杀》将背景设置在了一个架空的环境里,在这样虚构的环境中,阶层差距巨大,同时警察也因滥用职权而失信于民。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压迫里,才导致李维杰在悲剧酿成后选择掩盖一切而不是报警,也导致后来结尾民众以这次的案件为引子而掀起了一场暴乱。整部电影在讲着李维杰与督察长的斗智斗勇,实际上也是在讲着贫富阶层间巨大的矛盾对立。虚构国度里的暴乱是救赎之前对吸血体制蔑视的众人的最后一场狂欢,这样的寓言放在哪里都不会过时。

翻拍版中改编了的还包括了分别从对立的两方来讲述各自对于自己家庭的一种重构与守护。

在虚弱与强势两种人格的差异对比下,却都可以望见他们在面对来自于外部一种准备打碎家庭的力前,爆发出的源自本能的强大。这样的强大隐于一次次“有爸爸在”的话语中,隐于一次次坚定眼神的传递和一次次给予温暖的拥抱。在危机中才能坚固家庭,宽慰中却又带着那么一丝丝的无可奈何。

最后,比较有争议的是李维杰一家以自首实现自我救赎的结局,或许仍有人并且是大部分人对这样处理的不满,但它至少做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不像其他大多数翻拍片一样是为迎合审查下的一种突兀生硬。

毕竟正如前文所说,原版构建起来人物的几乎是用一个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来概括,而最后其只是善击败恶、瞒天过海这样单纯刺激感官带来瞬时体验的结局确实也高明不了多少。于是,《误杀》在原版的基础上,经由导演对电影本体在创作上的拔高而得到了升华。

当然,这部翻拍的导演处女作还称不上完美,它的优点同时也双刃剑式地指向不足之处,即导演把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和社会性议题一股脑儿地全往里塞,便导致整体的影像或许会有一些些拥挤,但就单论一个高概念的犯罪悬疑反杀爽片,它已远超及格线至所谓的惊喜可言了。《误杀》整体的传达是带着有效力度的,于是便不得不期待柯汶利导演在接下来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作品与欣喜了。


影视大馒头


1.女儿不是维杰的亲生女儿,而是从垃圾桶里捡出来的婴儿。全家人做出的牺牲是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当维杰妻子和亲生小女儿被殴打时,他们都没有想到放弃凶手是大女儿,突出了维杰和妻子的善良性格。《误杀瞒天记》 中大的女儿是李维杰和李维杰的亲生女儿。李维杰和李维杰的风险都是基于父母保护子女的本能,即单纯的感情。

维杰《误杀》又高又壮。他在店员面前有老板的威严,敢于面对警察压迫村民的理论。李维杰《误杀瞒天记》是一个又丑又胖的中年人。他很善良,在邻居眼里是个好人,但在警察面前却很懦弱。这为李维杰被捕后的辩护铺平了道路。更令人震惊的恰恰是这个懦弱的人保护家人的能力。

3.《误杀》 维杰这个家庭在当地的经济状况很好,我岳父岳母和姐夫等亲戚住在一个村子里。是萨姆的入侵改变了他们家庭的幸福生活。《误杀瞒天记》中学的李维杰是个孤儿。这家人从中国移居国外谋生。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他们住在墓地附近的一所廉价房子里,这使得主要家庭和警察局长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更加不同。

4.《误杀》 维杰的妻子年轻漂亮。她会撒娇,让丈夫带着家人去城里购物。她有点可爱和任性。这样一个小女人在雨夜下葬,在背后面对审讯和折磨的表现更加勇敢和坚强。《误杀瞒天记》中李维杰的妻子是一个普通的日夜工作的底层女性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她不再美丽的母亲。然而,无论是在她的小女儿发现搬运的尸体时,她命令她的大女儿“带她姐姐去睡觉”,还是挖了一个坟墓,打开一个棺材,让一个瘦瘦的男人独自躺在里面,她都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决心、勇气和力量。


方方方方方呀


《误杀瞒天记》,我最喜欢它的结局,尸体埋在警察局下边——这个真的好讽刺啊,尤其是那句“你会永远保护我们的”,太赞了。不过原版剧真的太太太长了。相比国产,有些地方设计的冲突性不是很强:

1.男主责任感的体现。国产很好地把男主跟大女儿事故前后的关系突出,表明责任意识的转变

2.强暴比偷拍更严重!!!(最起码在中国是酱紫的)

3.大女人与母亲在仓房与死者的打斗原版有些平淡,感觉没有杀死人的情感烘托。而且是女儿杀了人,损失了母爱的体现

4.死者的爹妈原版里感情看着还不错,只是给钱,没有突出死者性格变异的本质原因是家庭教养缺失。国产里边,死者被亲爹打了一耳光,亲子关系破解

5.原版女警官只会打人!!!智商体现不足,而国产用一个杀人案就说明了。国产最精彩的两个母亲的独白,原版没体现!!!这也是国产为啥将凶手设置成母亲,因为母爱是共通的情感

6.最关键的“破案因素”,电影,既然都锁定嫌疑人的兴趣爱好了,就能找到突破口,原版居然没去查男主的观影记录,而是女警官自己推测(前期并没有表现她很聪明),没有了“蒙太奇”的因素

7.国产的暴乱因素、舆论影响比原版只是叫了一群人来凑热闹更让人愤怒。而且国产中,男主直接让朋友给死者父亲的竞选对手打电话,更能引起后边的一系列冲突




疯火剪辑


相比《误杀》,《误杀瞒天记》更有感觉

《误杀瞒天记》作为一部印度电影,不得不说这样做很需要勇气。但从整体的剧情节奏把控来看,确实也不需要添加歌舞来灌水拖时间,因为它本身就有160分钟左右的时长。演员的演技是最能体现电影魅力,但剧本台词是它的基础。《误杀瞒天记》在160分钟的时长里,几乎每一个演员的每一句台词都经得起推敲,首先是符合角色,是那个角色所讲的话语,而不至于出格;其次电影台词几乎没有任何废话,要么是为作为前因,如废弃的采石场、挖坑堆肥,要么就是作为后果,如维贾伊在重编故事时所做的一切。


有时候看似毫无意义的镜头,都有它独特的含义,比如开头时一分钟左右的公交车路线和沿途的风景,它所代表的是彭朵林是一个偏僻而又落后的地方,人们法律意识自然十分淡薄,因此,在后面的剧情中,哪怕是想要去伦敦见儿子办理护照的沙威,在遭到盖顿德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时也没想过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当然,山路的曲折也不排除这是对整部电影剧情节奏的预言。还有就是旧的警察局和新的警察局,是不是也意味着破旧除新呢?


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尤其是对男主维贾伊的刻画,导演可谓是用心良苦。在对待员工荷西、餐馆老板马汀、及自己家人时的一些很琐碎的小事时,很能彰显出他的性格特征,当然,像对电影的爱好这一人设,更是将此发挥到了极致,并将此融入到他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为接下来的重大剧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盖顿德的头次出场是在荷西的口中,然后再通过一对老夫妇的口中叙述,直到最后,人物才真正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就相当于已经给了观众一个预期,对于接下来他所做的敲诈勒索的事情也自然觉得合情合理。

果亚总长蜜拉是在解决别人对她属下的指控时出场的,而她的行事作风更接近于黑帮的解决方式,或许是想要给她更强大的气场,便有了一段自带的BGM,效果很好。对于属下的事情都是如此,自己亲儿子山米事情更无需多说。倘若不是维贾伊还算聪慧,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乃至最终借助舆论的力量,蜜拉怕是不论如何都能敲开他的嘴。


在作为母亲方面的表达上,新上映的《误杀》则表现得更好,如休憩是梦见自己的儿子。同样在父亲的角色上,《误杀》给出的市长候选人的人设也比《误杀瞒天记》要好。

前面的生活有多美好,后面就有多大的动力和决心,山米死亡的悲剧也就显得愈发痛苦和惨烈。试想一下,就像维贾伊所说,假如安祝和山米互换一下位置,那结局又将如何?

《误杀瞒天记》看似处处在遵循法律,但事件的过程中却几乎很少真正遵守法律。不论是盖顿德的行为,还是蜜拉的做事方法,更或者是维贾伊的结局,大家都在拼命的寻找法律的漏洞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或许就是《误杀》所改编的目的之一吧


喝汽水看电影


《误杀》改编自印度高分悬疑犯罪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了一个丈夫为了保护家人,用自己平时看电影的经验,把妻女误杀警察局长儿子一事弄成了悬案,最后让全家人脱身的故事。两者前面的剧情都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于结尾,印度版用一个非常精彩的交差剪辑让丈夫安然无恙的走出了警察局,而国内版是丈夫去自首后一个人在监狱不知望着何方。相比前者扬善除恶的酣畅淋漓,国内版就显得平淡甚至多余,所以遭受诟病,被骂狗尾续貂。


但真正只是单单为了在国内上映,才弄了这么个具有我国“特色”的结局吗?其实不然,因为国内这版才真正体现了影片的高明之处。

先说说两者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变化。首先是警察局长的儿子,印度版直到他拿手机偷拍男主大女儿洗澡的视频才登场,给人感觉他就是个典型纨绔子弟。而国内版他的出场先给一段戏做铺垫,他残暴,充满戾气,打瞎了别人的眼睛也毫不在意。在夏令营下药迷奸了大女儿,把偷拍变成了强奸这样严重的刑事犯罪。他的形象被刻画的更凶恶,更让人愤懑,打死他罪有应得,淡化了致他而死的男主一家的犯罪感。

而陈冲扮演的警察局长,印度版强化的是她警察局长的社会身份,而忽略了她作为母亲的家庭角色。虽然两者同样以审讯犯人的方式出场,但印度版警察局长给人印象是官官勾结,为己私利威逼利诱不择手段。而陈冲的审讯对象是个杀人嫌疑犯,她冷静干练聪明,三两句就点破了犯人的杀人手法。用伪证诱供犯人,展现了她破案大胆不按常规。这个角色的出场是正面的,只是故意给她打的光阴暗低沉,让人错觉她是反派。后面还有一场她给儿子擦伤口的戏,小心翼翼的动作,温情的眼神。虽然她极其溺爱孩子,但这就不是生活中一个疼孩子过分了的妈妈吗?所以陈冲给人的更深的是一个母亲形象。

肖央扮演的男主,印度版中男主是中产,敢跟恶警刚正面刚,而国内版他是低产,对恶警唯唯诺诺,生怕得罪。相同的是平时都喜欢看电影,对家人和朋友很好。国内版多了肖央去寺庙布施和提点一个儿子被警察局长打瞎眼睛的老人两处情节,说明肖央心善信佛,充满正义。其中还有一场恶警殴打朋友被他踹了脚后,他马上向恶警道歉的戏,这说明在身边的人受到伤害时,一直小心谨慎的他会不计后果的奋起反抗。也为后面他对警察局长的儿子动杀心埋下伏笔。

两版都是大女儿用锄头“打死”了警察局长的儿子,那为什么说肖央对警察局长儿子动了杀心呢?印度版的确是大女儿打死警察局长的儿子,因为男主当头晚上在公司看电影没接电话,第二天回家后才知道发生的事,所以警察局长的儿子是在当天死透了。国内版是肖央在酒店给家里打电话没人接后,马上赶回了家,而那时候事情刚发生完,妻子已经把警察局长的儿子埋了。肖央了解情况后,问了一句,“一点血都没有吗?”这就表示他对警察局长儿子是否已死起了怀疑。因为人在受到撞击突然晕倒的情况下会失去意识,舌头的肌肉不受控制下垂堵住呼吸道,时间久了会造成窒息而忘。所以肖央在看球赛时会给身边一个拳迷解释,为什么拳手晕倒后要帮他把舌头马上拉出来。

影片中警察局长的儿子确实只是晕倒吐舌“假死”,扮演妻子的谭卓在搬运他时不小心让他的身体从车上掉了下来,可能是那一下的碰撞让警察局长的儿子舌头松开了 ,使他埋进棺材里后不久醒来。肖央挖开墓地后,他双手呈爪状向上,眼睛睁大,棺材盖上满是血痕,实际上他真正死亡原因是在棺材里被活活憋死。

肖央当时有过怀疑,那他究竟知不知道警察局长的儿子在棺材里有一段时间其实还活着呢?事情发生后,有一次他们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小女儿拿叉子一直划桌面发出刺耳的声音,镜头给了桌面上划痕特写,肖央对小女儿说让她别划了。这时,肖央应该是想到警察局长的儿子在棺材里也曾拼命用指甲划棺盖产生类似的声音,留下划痕。还有其中一张海报就是一个男人拿着带血的铁锹,脚下躺着一个满头是血的男孩,这也是在暗示电影里肖央才是想致警察局长儿子死地的人。而且他打开棺材看到警察局长的儿子不同寻常的死状时十分淡定,说明他早就知道里面的人怎么死的,尸体会是怎样。

身为父亲,女儿遭受这样残忍的伤害,对于这样的畜生,没有什么能比手刃仇人更要泄恨,所以明知道埋在棺材里的人没死,他也不希望警察局长的儿子出来继续骚扰女儿,成为其挥之不去的的阴影。就像他结尾里说的,“我没能让妻子女儿不受到伤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让她们再次受到伤害。”早前他也耳闻警察局长儿子的残暴,再加上知道对方的背景,目睹了警察的贪婪和恶行。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他在棺材里不要出来,让这一切都了无生息,随雨埋进泥土里。

电影开头讲的一个故事就是肖央被活埋在棺材里死了,看过这么多部电影的他应该知道《活埋》里的男主人公,在棺材里的无法得救失去希望后有多么的无助和恐惧。虽然警察局长的儿子做出畜生之行,但也罪不至死,何况还是个十六岁的孩子。肖央在他挖出尸体后,一直都很内疚,前面说过他信佛,经常去寺庙里布施,可后来大师拒绝了他的布施,说只接受“无相布施”。

不求报而做的善事,就是无相布施。为了求名,为了求利,为了怕堕入恶道,甚至为了求得自身的健康福祉而布施,就叫有相布施。大师能从他满脸心事看出所求,说明他此时的负罪感已达到峰值。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结尾警察局长夫妇二人声泪俱下渴求着答案,他看到的是同样也是一对疼惜自己,而为自己的孩子肯牺牲名利地位甚至一切的父母。将心比心,他明白孩子遭受伤害后父母的痛苦,既然警察局长的儿子已死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那么他也要给遇害者的父母一个交代。站在妻女的身前,完成一个家庭对另一个家庭的责任。再加上因这件事产生的暴乱,更多无辜的民众被卷入其中。还有小女儿在全家看完《天才枪手》后把试卷的分数改成100分,使他明白父亲不仅要保护孩子,还要给子女做出正确的表率。在多重线索的铺埋下,他的自首看起来就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不会刻意生硬而显得突兀。

前面说过,陈冲在这部影片第一印象是一个溺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在警察局见到自己孩子的幻影,导演表达的是她对儿子深深的思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推理肖央一家怎样利用路人瞒天过海做了不在场证明,看到儿子友人手机对肖央大女儿施暴的视频后,她的情绪瞬间从刚刚还能分析案情的冷静到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失声落泪的痛哭。一直担心的事最终发生了,她显得惶恐和紧张,更加确信肖央就是凶手,儿子可能遭受不测后,她表现出的是撕裂和绝望。毕竟,她是位母亲。相比丈夫更注重事业,她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儿子。

在关押肖央一家人的时候,为了淡化矛盾,相比印度版孩子都打,国内版只对大人动手。在审讯小女儿时,不知是不是有意找了个长得蛮有喜感的演员演问讯的警察,让情绪看起来没那么紧张,甚至成了一个笑点。而且后面警察带队找尸体挖人祖坟的时候,群众的对警察的反抗显得更自然接地气。给陈冲丈夫参加市长竞选的竞争对手打电话,也为后面的舆论宣传和暴乱提供了合情合理的依据。不仅宣传的口风在为肖央一家无辜者的形象造势,而且很可能暴乱中那些趁火打劫的不法分子,也是陈冲丈夫的竞争对手安排的。其实肖央让人给陈冲丈夫的竞争对手打电话前面还有一个引子,大女儿第一次被叫出去问话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羊的视力很差,很容易离群被大型凶猛动物吃掉。”也就是说,男主一家势单力薄,如果不利用他这个低产平民的身份发动更多群众为他抱不平,很可能会被陈冲定为罪案,因为他并无辜,而且不知道妻女能在审讯中挺多久。

那么多的这场暴乱跟肖央案子有什么联系?先看看暴乱产生的原因。好像就是底层人民对滥用权力的警察们反抗。可事实上除了施名帅饰演的恶警对普通百姓的剥削和欺压外,并没有说这就代表了大部分警察的形象。相反,黄健玮饰演的上司在调查时一直帮肖央说话,并有次在恶警对肖央拔枪后制止了他,还在陈冲对肖央动手时提出异议,这同样展现的是警察正面向上的形象。也有人说陈冲作为里面出现的级别最高的警察,她的行为很自然的就让观众对警察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那么先抛开社会身份,把肖央看成父亲,陈冲看成母亲。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时,父亲可以对行凶者的死束手旁观。同理心,母亲为了能找到儿子,使用了卑劣过火的手段。两人行为都有错,只是社会阶级的差异,让我们出于同情,不自觉就站队在了弱的一方。所以,结尾对民众的采访,也同样是导演留给观众的反思。不法分子趁暴乱烧杀砸抢对无辜小贩的造成了伤害,肖央的行为,无形中也是给一个母亲一个家庭带来了痛苦。

法律是为法治服务,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一方服务。因此,导演安排肖央的自首,就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行,对人性如何才能完善而应该怎样做的思考。最后肖央的自首,前面寺庙宝塔的故事已给了暗示。为了赎罪造了一座鸽子飞不到头的高塔,对比影片开头肖央借《肖申克的救赎》经典台词的话,自由鸟比喻他自己,也对应着鸽子。高塔对应监狱,飞不到头表示他在监狱不知待到什么时候。至于他到底有没有越狱,导演留了个开放的结局,就是他望向远方不知何处。如果外面的家人再次受到伤害,那么家人即是自己全部的他应该会越狱出去再次替家人遮挡风雨。我想,这个彩蛋会不会是为了拍续集的准备呢?

另外,影片中提到的几部电影很有意思。肖央模仿的两部影片《蒙太奇》和《控方证人》不用说,致敬的影片有开头的《活埋》和《肖申克的救赎》,他们全家在电影院看的是《天才枪手》。警察查出他观影记录有四部,《狩猎》,《七宗罪》,《蒙太奇》和《白夜行》。《七宗罪》最后是布拉德皮特出于妻子被杀的愤怒枪杀了凯文史派西,《白夜行》是男主为了守护爱人行凶杀害了伤害女主的人,这些都对应了他为保护家人选择让警察局长的儿子在棺材里死去。有意思的是,片中的《白夜行》海报是韩国翻拍版,公认这版是没日本原版经典的,看来编剧真的很喜欢韩国犯罪题材的电影(也是导演对自己的翻拍有种黑色幽默的调侃吧)。《涉猎》在片中的介绍是“群众会根据自己看到听到的东西盲从跟随主流”,对应了后面民众根据电视台的报道而发生的暴乱。本片英文名是《Visual》,直译过来就是“视力的; 视觉的”,一是肖央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让路人集体替他做了不在场的“伪证”,二是对比前面说羊的视觉不好,而片尾采访时有个民众说,“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不知道这是对制度的暗讽,还是导演对这场民众的暴乱持保留的态度呢?

本片最出彩的一场戏是雨中警察挖坟的那场,运用大量慢镜头通过各色人物的神情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民众的愤怒和呐喊,恶警的嚣张和跋扈,陈冲夫妇的焦急和等待,肖央妻女的担忧和惊恐,肖央本人的悲怆和彷徨。这幅众生相在雨中相交呼应,配合雨落灰暗的画面,极容易带动观众的观感。再配合背景音乐慢慢积压情绪,直到棺材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只羊,这时音乐急转而上,情绪在瞬间爆发,民众暴动,恶警被打,让观众有了一种酣畅淋漓的发泄感。这场导演的调度已经把本片推向高潮,相比后面平庸的结尾,所以自首的情节就很难再打动观众。而原版在推理上要比本片的严谨和精彩,最后男主潇洒的从警局走出时,揭秘了尸体的所埋地,让得到谜底的观众看得大呼过瘾。而且从电影的表现手法来看,那段交叉剪辑又相互叠影的画面,真是让人百看不厌。观众本身就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暴动和救赎绕的有点复杂,失去了直截了当惩恶扬善的快感。这也难怪监制陈思诚会觉得,明明各方面都完成的可以,情节还更紧凑,而内容和立意上更丰富有层次,怎么在豆瓣上还会输原片一分呢?

如果把肖央去警局的坦白看成是一种承担的话,就是愿意为家人独自面对罪恶。他的做法是为了让受“杀人”事情影响的妻女最终能释怀放下,即使逃脱了法律,但善良的一家肯定跟肖央一样饱受良心上的煎熬。所以让警察局长的儿子死,是每个父亲都会做的选择。但自身的灵魂被玷污,如何能保留这份善良,导演就用了全家人都去警局自首来修补有了裂痕的良心,这样算是情理和法理上最好的交代。毕竟,让罪恶的罪恶,让纯真的纯真,不能因警察局长儿子的罪恶而忽视了母亲对孩子的纯真,也不能因父亲保护妻女的纯真而忘掉了他舍弃了他人自私的罪恶。

另外,羊被恶警打死有一个星期了,4月又是泰国最热的时候,但挖出来的时候没有腐烂的痕迹,这算不算道具的穿帮呢?而且棺材盖上的划痕有警察局长儿子的血迹,肖央又一直盯着棺材盖看,如果不是后面的暴动,以陈冲的观察力和智慧,应该说很容易发现证据。这处又算不算是个漏洞呢?只能说女性毕竟是感性动物,爱子心切让一位精明的母亲在现场失了水准吧。


龙儿看电影


首先,电影《误杀》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男主李维杰憨厚老实的平民,妻子阿玉圣妻良母,有一对可爱的女儿,虽然拮据但也凑合过日子。然而故事的矛盾开始于警官的恶少儿子,没想到大女儿被恶少看中,并对其进行了欺凌行为,女儿和母亲一起不小心打晕了警官儿子,以为死了就便埋了。李维杰为了保家人平安精心设计一番操作,和恶少的警官母亲斗智斗勇。

因为案件的一方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家四口,《误杀》 的断案、审讯过程在紧张之余,也就出现了很多令人不禁会心一笑的部分,比如年纪尚幼的小女儿面对警察叔叔时的必杀技是"卖萌装可怜”。

但也正是小朋友这个角色,帮助《误杀》完成了最精彩的一段高潮大戏。经过多次侦查审讯,已经猜透李维杰作案方法的警长却迟迟找不到决定性的证据,母爱保护欲击溃理智防线的她撕破了最后的”伪装”,直接对李维杰一家”刑讯逼供”,大人惨遭殴打,小女儿则被陈冲饰演的警长单独抓走进行心理恐吓。严肃的面部表情,变幻的光影和尖利的吼叫,别说几岁的孩子,屏幕外面的成年观众都觉得害怕。

后续的多轮反转揭秘在此不多做剧透。可以确定,近年的华语犯罪悬疑片中,《误杀》可以算是完成度较高的一部。与《误杀瞒天记》质感上似乎更胜一筹。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




影视先知者


我是先看了翻版《误杀》之后才回顾的印度版《误杀瞒天记》,总体而言两部影片都各有优劣,以下我细说下:

  角色方面:翻版《误杀》对于死者素察纨绔子弟的形象刻画比较饱满,刚开始一件打人小事描述了一家三口人的性格。从政的父亲一心投入选举对孩子比较严苛;担任警察局长的母亲缜密的逻辑判案对于孩子又十分溺爱;素察就在这个有钱又被母亲溺爱的家庭中逐渐变坏。这也让镜头转到威胁平平事件时十分圆滑,而母亲的溺爱也使得其一味地为找到孩子而动粗显得合理。相反印度版《误杀瞒天记》中漫长的前情交代对于这个家庭的人物的形象刻画较少,尤其是其软弱的父亲在剧情中显得不是很重要,完全是强势的母亲撑着整个警察方面的调查。而对于母亲刚开始的那个案件说实话,只能看出印度落后的警察制度外看不出母亲的探案能力,她能想出男主的计策让我感觉瞎蒙的可能性更高点。

  案件逻辑:从刚开始的布局而言,印度版《误杀瞒天记》更合理些,那些布局想法都是从身边的事引发而来,比如车被推进的是被废弃工厂的池塘,不像翻版《误杀》一拍脑门想出来的。但是最后的实现形式上,印度版《误杀瞒天记》要比翻版《误杀》要逊色些。时隔多日,通过再碰面的方式捏造真实发生的日子,讲真,如果我记性好点这个谎言就被揭穿了。相反翻版《误杀》的手法却很独特,通过蒙太奇的方法,每个人只是故事中的一个碎片但是所有的碎片放置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故事,这个技巧才是真妙啊。

  最终结局:刚开始我的观点是翻版《误杀》的结局是个不负责任的行为,男主离开之后留下了母亲和孩子独自生存,面对这样有争议的父亲,他们在学校、在社会上如何继续生活?因而我更喜欢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的结局,没人认罪的尸体则被埋在新警察局下(一个几乎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地方)。

  但是在我回头看到翻版《误杀》的结局评论后我进行了反思,因为漏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小女儿的考试考卷考了70分,但是自己改成了100分给男主希望能买口琴。这就是孩子学习的天性,从这件事情上她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获取利益。因而男主在那口钟声钟忏悔了,他希望以身作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骗,最后是颂叔的无声回答让电影的层次升华了不少。

  因而总的而言,如果说印度版《误杀瞒天记》开创了先河,那么翻版《误杀》就是一次完美的模仿,而且比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的逻辑更加合理,提高了立意以及教育


小魏子讲故事


  我是先看了翻版《误杀》之后才回顾的印度版《误杀瞒天记》,总体而言两部影片都各有优劣,以下我细说下:

  角色方面:翻版《误杀》对于死者素察纨绔子弟的形象刻画比较饱满,刚开始一件打人小事描述了一家三口人的性格。从政的父亲一心投入选举对孩子比较严苛;担任警察局长的母亲缜密的逻辑判案对于孩子又十分溺爱;素察就在这个有钱又被母亲溺爱的家庭中逐渐变坏。这也让镜头转到威胁平平事件时十分圆滑,而母亲的溺爱也使得其一味地为找到孩子而动粗显得合理。相反印度版《误杀瞒天记》中漫长的前情交代对于这个家庭的人物的形象刻画较少,尤其是其软弱的父亲在剧情中显得不是很重要,完全是强势的母亲撑着整个警察方面的调查。而对于母亲刚开始的那个案件说实话,只能看出印度落后的警察制度外看不出母亲的探案能力,她能想出男主的计策让我感觉瞎蒙的可能性更高点。

  案件逻辑:从刚开始的布局而言,印度版《误杀瞒天记》更合理些,那些布局想法都是从身边的事引发而来,比如车被推进的是被废弃工厂的池塘,不像翻版《误杀》一拍脑门想出来的。但是最后的实现形式上,印度版《误杀瞒天记》要比翻版《误杀》要逊色些。时隔多日,通过再碰面的方式捏造真实发生的日子,讲真,如果我记性好点这个谎言就被揭穿了。相反翻版《误杀》的手法却很独特,通过蒙太奇的方法,每个人只是故事中的一个碎片但是所有的碎片放置在一起就能够组成一个让人信以为真的故事,这个技巧才是真妙啊。

  最终结局:刚开始我的观点是翻版《误杀》的结局是个不负责任的行为,男主离开之后留下了母亲和孩子独自生存,面对这样有争议的父亲,他们在学校、在社会上如何继续生活?因而我更喜欢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的结局,没人认罪的尸体则被埋在新警察局下(一个几乎永远不会被发现的地方)。

  但是在我回头看到翻版《误杀》的结局评论后我进行了反思,因为漏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小女儿的考试考卷考了70分,但是自己改成了100分给男主希望能买口琴。这就是孩子学习的天性,从这件事情上她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手段来获取利益。因而男主在那口钟声钟忏悔了,他希望以身作则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骗,最后是颂叔的无声回答让电影的层次升华了不少。

  因而总的而言,如果说印度版《误杀瞒天记》开创了先河,那么翻版《误杀》就是一次完美的模仿,而且比印度版《误杀瞒天记》的逻辑更加合理,提高了立意以及教育意义,真心不错。


南无野客


但是同样看过印度电影原版《误杀瞒天记》的朋友,再看完《误杀》之后,觉得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结局的不同。原版电影中最后男主免受牢狱之灾,家人团聚得以善终,而肖央所饰演的李维杰最后选择自首,承担一切。

这两种结局的不同,个人感觉国产版看着让人憋屈,原版让人看着更过瘾,更解气,但是过后细细想想,国产版的结局是符合我们的特色的,一是体现出法制公平,你触犯了,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与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价值观相向。显然,如果国产版的结局也是和原版结局一样,那电影是不是在教给我们遇到和电影里面发生相同的事情,要像男主一样去解决,那么社会岂不是要乱了套,所以原版的结局放在国内广电总局是不会给他过审的。



环球周刊报


1.《误杀瞒天记》中大女儿不是维杰的亲生女儿,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婴儿,全家所做的牺牲都是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当维杰的妻子、亲生的小女儿挨打时也夫妇俩也没有一个人想过供出杀人真凶就是大女儿,突出维杰及其妻子善良的品格;《误杀》中大女儿就是李维杰夫妇的亲生女儿,李维杰夫妇的冒险都是出于父母保护孩子的本能,是纯粹的亲情。

2.《误杀瞒天记》中的维杰高大魁梧,在店员面前十分有老板的威严,敢于和欺压村民的警察理论对峙;《误杀》中的李维杰是一个其貌不扬中年发福的男子,为人和气,是街坊邻居眼里的老好人,在恶霸警察面前表现懦弱,这为李维杰被抓捕审讯后街坊邻居都为他辩护做了铺垫,也正是这样一个懦弱的男人在保护家人时爆发出来的力量才更让人震惊。

3.《误杀瞒天记》中维杰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不错,还有岳父岳母和小舅子等亲戚居住在一个村子里,正是萨姆的闯入使他们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误杀》中李维杰是孤儿,一家从中国移居国外讨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住在坟地旁便宜的房子里,使主角一家和警察局长一家经济实力、地位上的对比更加悬殊。

4.《误杀瞒天记》中维杰的妻子年轻美丽,会撒娇让丈夫带家人去城市逛街游玩,有点可爱的任性,这样一个小女人在雨夜埋尸以及后面面对审讯拷打时的表现,更显勇敢坚强;《误杀》中李维杰的妻子是一个常见的日夜操劳的底层妇女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自己不再美丽的母亲,但无论是她在搬运尸体被小女儿发现时喝令大女儿“带妹妹去睡觉”,还是以瘦弱之躯独自掘开坟墓打开棺材把一具男尸放进去,同样都表现出令人震惊的果断、勇气、力量。

5.《误杀瞒天记》中维杰和家人的矛盾主要是他把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用来看电影了,家人间虽偶有拌嘴的小插曲但总的来说关系和睦;《误杀》中李维杰和家人的矛盾主要是因为贫穷,由于贫穷,比起《误杀瞒天记》中维杰答应女儿去野营,李维杰答应女儿去夏令营的决心下得更为艰难,正处青春期的大女儿嫌弃他寒酸、没有文化,父女俩关系紧张。

6.《误杀瞒天记》中萨姆偷拍了大女儿洗澡的视频,以此要挟她和自己共度春宵,被女孩的母亲发现后甚至想强暴女孩的母亲,但是计划最终没有得逞就死了,也就是说萨姆没有直接对大女儿的身体造成伤害,但在印度的文化习俗中这对于一个女性也是致命的,电影中多次提到公开视频会毁了这个女孩的人生;《误杀》中素察在果汁里下药迷奸了平平并拍了视频,对平平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后用视频要挟她再次发生关系,被平平的母亲阿玉发现后也无耻地想强暴阿玉,对阿玉进行了残暴的殴打,平平母女当时遭遇的情形比《误杀瞒天记》中更加危险。

7.《误杀瞒天记》中维杰曾经利用自己在电影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帮助一对老夫妇,这一剧情是为了说明维杰虽然辍学早但极聪明,因为看电影这一爱好学到了很多知识,为维杰从电影中得到启发设计瞒天过海做铺垫,这对老夫妇遭遇的具体是什么样的困难对影片的主线剧情无影响;《误杀》中李维杰同样利用自己在电影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帮助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的孙子眼睛被警察局长的儿子打伤了,这个剧情为素察的出场做了铺垫,为其品性恶劣增加了一个证据,前后看似不相干的剧情联系起来了。

8.《误杀瞒天记》中萨姆的父母一度以为怀不上孩子了,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独子,所以对儿子过分宠爱,导致萨姆变坏;《误杀》中素察变坏主要是因为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管教,尤其是作为警察局长的母亲或许是出于补偿心理对儿子无限纵容。

9.《误杀瞒天记》中萨姆的父亲和妻子相比稍微像个好人一点,一出场就表明了对妻子溺爱儿子的不赞同,后又多次表明他认为主角一家没有撒谎希望妻子停止为难他们,在妻子滥用职权拷打主角一家时也于心不忍说出“这是犯法的”,但他大多数时间仍然是妻子身边沉默的帮凶;《误杀》素察的家中也是严父慈母,父亲对母亲溺爱儿子有不满,但只顾忙于事业自己也不曾好好教育孩子,故事发生时素察父亲正在竞选市长,他也曾阻拦妻子抓捕审讯主角一家,那是因为怕损害自己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影响选举结果,最后李维杰也是利用了这一点,借素察父亲竞争对手的力把事件的影响力扩大,引导舆论,给素察父母施压。

10.《误杀瞒天记》中监察长米拉一出场就在严刑拷打犯人,她能面不改色地下命令把人沉入海里,不惜利用犯人无辜家人的生命安全做威胁,一开始就把这个角色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展现得淋漓尽致,后面她会对主角一家采取屈打成招的策略就再正常不过了;《误杀》中警察局长拉韫出场就利用伪造的证据和嫌疑人的心理弱点解决了一桩难度极高的杀人案,善于推理而不是善用暴力,虽然看不出是个好人,但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她是守法的,突出的是拉韫极强的侦查能力,为她和李维杰在智力上的较量拉开帷幕。

11.也就是因为上一条,《误杀瞒天记》中米拉在推测出作案手法后马上第二次抓捕了维杰一家,直接采取了打到他承认为止的策略,拷打中途萨姆的朋友来说出了萨姆曾偷拍维杰大女儿洗澡的秘密,坚定了米拉的猜测,回去加重了拷打的力度;《误杀》中的拉韫在素察朋友说出迷奸的秘密后也坚定了自己的猜测,由于素察的所作所为比萨姆更恶劣,拉韫相信视频内容足以让一个父亲痛下杀手,几乎可以确认儿子真的死了,此时失控的拉韫才下令第二次抓捕李维杰一家,动用暴力也是在又一次语言逼问无果之后。

12.《误杀瞒天记》中米拉调查的过程中萨姆的父亲一直陪在她的身边,米拉大部分时间是长发披散身穿裙子的打扮,在丈夫肩头哭泣的样子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的柔弱妻子;《误杀》中素察失踪后拉韫调查的大部分时间,素察的父亲都在忙自己竞选市长的事,拉韫始终身穿制服以精明干练独立女强人的形象示人,非常具有隐喻意义的一幕是拉韫在警察局开会时面对众人站在百叶窗前,窗外是丈夫的巨幅竞选海报,两个形象重叠在一起,丈夫面对选民的标志性笑脸的正中间站立着神色严峻的拉韫,既像来自背后的某种嘲讽,又像是来自上方的某种支持和保护。

13.《误杀瞒天记》中萨姆和父亲没有发生冲突;《误杀》中素察因为差点弄瞎别人眼睛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和父亲吵架后离开,所以素察失踪后父亲以为他是离家出走故意不接电话,没有积极去寻找。

14.时间线的不同,《误杀瞒天记》中萨姆2号晚上被杀,维杰3号早上从店里回到家中,花了一天的时间销毁证据、去帕纳吉买奶油面包、买电影票、取钱,4号早上带家人出发去帕纳吉,5号返回;《误杀》中素察2号晚上被杀,李维杰当晚从罗统的酒店回到家中,凌晨销毁证据,3号早上带家人出发去罗统退房、吃奶油蛋糕、看电影、看泰拳,3号返回。

15.从上一条可以看到两部电影的手法其实是有所区别的,《误杀瞒天记》中维杰3号独自去帕纳吉买奶油面包、买电影票留下了3号的票据,在帕纳吉取钱留下了3号的监控,4号带家人去帕纳吉在听经的地方找到了2号讲经的录像,晚上入住酒店并偷偷把登记时间篡改为2号,5号和家人去同样的店吃奶油面包、同样的电影院看电影,返回时和售票员说要去取钱,假装不经意地强化所有人关于他们一家是2号3号来帕纳吉听经的记忆,利用的是人们只对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而不记得日期;《误杀》中李维杰同样利用了人们不记得日期这一点,但他是2号独自在罗统入住酒店、取钱、看了泰拳,留下了2号晚上酒店的登记、取款机的监控和泰拳比赛的记忆,当晚发现不对赶回了家,3号早上带家人去罗统,退房时给前台留下昨晚是他们一家四口入住的错误记忆,在所有游玩的地方留下3号的监控,看泰拳时故意打翻爆米花借口取钱让售货员对他们一家来看了泰拳并取了钱记忆深刻,李维杰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自己独自一人在2号的活动和一家四口3号的活动剪辑在了一起,更加天衣无缝。

16.《误杀瞒天记》中维杰的侥幸在于成功趁酒店前台不注意篡改了入住登记,并恰好找到了2号讲经的录像;《误杀》中李维杰的侥幸在于他刚好于2号出差在罗统住了酒店、看了泰拳甚至在有监控的取款机取了钱,并在之后有效利用了这些条件。

17.《误杀瞒天记》中维杰一家声称去帕纳吉的重要活动是听经;《误杀》中李维杰一家声称去罗统的重要活动是看泰拳,因为李维杰一家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他给僧人布施,但本人不是佛教徒),而且2号晚上李维杰看的泰拳的镜头和同一时间阿玉被素察殴打的镜头剪辑在一起,非常具有冲击力。

18.《误杀瞒天记》中米拉是从证人们的口供中敏锐发现破绽自己推理出作案手法;《误杀》中拉韫是查了李维杰的观影记录,从电影《蒙太奇》中找到线索推理出作案手法。

19.《误杀瞒天记》中维杰把萨姆的车推入了废弃采石场中央积水形成的湖中,废弃的采石场人迹罕至;《误杀》中李维杰把素察的车推入了一个周围草木丰茂环境幽美的湖中,因为有草所以安排牧羊人赶着羊群经过就显得合理了。

20.与上一条有关的,《误杀瞒天记》中维杰把萨姆的尸体换成了狗;《误杀》中李维杰把素察的尸体换成了羊,羊这一意象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在僧人经过的路上、李维杰处理车的湖边、李维杰和恶霸警察起冲突时、大女儿平平的课堂上以及电影快结尾时李维杰也看到了羊。

21.《误杀瞒天记》中维杰向萨姆的父母剖白是在一个海边的荒地,是由萨姆的父母派人邀请维杰用车接他过去的;《误杀》中李维杰向素察的父母剖白是在佛塔,这个佛塔同样多次出现,平平参加夏令营时就有解说这个佛塔是古时一位君王为了忏悔修建,李维杰之前就来过这里。

22.《误杀瞒天记》中有一个经常欺压村民的坏警察,大家对他怨声载道,餐馆老板和他有过口角,维杰为了正义和他据理力争,就是这个警察目睹维杰上了萨姆的车,向米拉告了状,但村民们都认为他是因为素与维杰不和所以公报私仇,最过分的是最后他对维杰年幼的小女儿也拳脚相向;《误杀》中也有一个恶霸警察桑坤,向拉韫揭发了李维杰,但区别是这个警察更加凶狠,喜欢用枪吓人,餐馆老板不敢和他顶嘴,李维杰在他面前也是怂得一批,街坊邻居们也都认为他是公报私仇,那是李维杰唯一一次、也是故意和桑坤正面发生冲突,一反往常的懦弱在众人面前踹了桑坤一脚,这个细节是李维杰深谋远虑的体现,也就是在这次冲突中桑坤打死了一只羊,后来从坟墓中挖出来就是这只羊。

23.《误杀瞒天记》中米拉抓捕维杰一家甚至使用暴力激起了民愤,维杰最终的成功有一部分得益于舆论;《误杀》中拉韫抓捕李维杰一家同样激起了民愤,除了李维杰是个老好人、人缘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平民对警方的怨气已经积压了太久太久,他们早就需要一个机会来为自己奋起反抗,最后李维杰事件为社会带来了一个影响就是警察再也不敢横行霸道了。

24.《误杀瞒天记》中母女俩把萨姆埋进了维杰之前挖好的堆肥坑;《误杀》中阿玉掘开了去世没多久的恩叔的坟墓——李维杰家住在墓地旁边,把素察放进了棺材,阿玉这个决定非常需要勇气,在挖之前她还在默念“恩叔对不起”,最后拉韫带人来挖坟墓进一步激发了民怨,因为这是挖别人的祖坟、开别人尸骨未寒的父亲的棺材,当众人看见棺材里取出来的不是素察尸体而是被桑坤打死的羊时,又勾起了大家平时被警察欺压的记忆,民愤就像洪水一样决堤了。但这里有一个疑点是,为什么没有人追查这只羊为什么会出现在恩叔的棺材里。

25.《误杀瞒天记》中维杰把萨姆的尸体转移到了新警察局的地下,观众知道这一点是因为电影最后有他拿着铁锹从还是土坯的警察局走出来的镜头;《误杀》中李维杰把素察的尸体转移到了什么地方没有给出答案,但是观众可以推测也是警察局的地下,因为李维杰要给新警察局铺设网络,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出入这里完成转移,有一个镜头他蹲下来对着地上的大坑看了几秒钟。

26.《误杀瞒天记》的结局是维杰一家过回了正常平静的生活;《误杀》的结局李维杰自首了,很多观众不能接受,觉得那之前所做的一切不是白忙活了吗,但结合前面来看李维杰选择自首又是合理的,在路上向僧人布施时被拒绝,小女儿学会了瞒天过海修改试卷上的分数,在象征忏悔的佛塔下与素察的父母对话,或许是出于心灵的愧疚,或许是担忧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总之最后他选择了自首,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社会风气变好了。

27.改变的还有警察局长夫妇,《误杀瞒天记》中萨姆的父母被停职,伤心之后决定去伦敦生活,走之前对维杰表达了悔恨;《误杀》中素察的父亲竞选落败,遭到了竞选对手的报复,拉韫被停职,拉韫家窗户玻璃被砸碎,别墅被暴乱人群烧毁,他们比米拉夫妇遭受的打击更大,与李维杰在佛塔相遇时素察父亲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28.《误杀瞒天记》中大女儿被叫出教室时还没有意识到是什么事,看到了停在外面的警车才惊慌起来,然后回忆了爸爸的话迅速镇定下来;《误杀》中大女儿在教室里被叫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大事不好了,看到停在外面的警车证实了她的猜测,可以看出自从素察死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这件事,内心没有一刻是平静的,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绷状态。

29.《误杀瞒天记》中米拉让人把维杰、维杰妻子和大女儿带出了屋子,把小女儿单独留在屋里,面对大人的恐吓小女儿仍然坚持,但在遭到坏警察的殴打后终于说出了秘密;《误杀》中拉韫在李维杰、阿玉和大女儿正在遭受殴打时,把小女儿拽进了里间,小女儿一边听着外面传来家人被打的声音,一边承受着来自拉韫你会变成孤儿的恐吓,最终说出了秘密,没有给出小女儿被殴打的镜头。

30.《误杀瞒天记》中大女儿砸碎了萨姆的手机,维杰把SIM卡换到了买来的一部旧手机里,还是特地让手机店老板换的没有留下自己的指纹,把装上萨姆SIM卡的手机丢进了卡车里,卡车里装的是绳索一类的材料,当卡车上的这些东西被卸下来时这部手机可能就会被人发现了;《误杀》中平平也用锄头砸了素察的手机,但是手机还能拼起来开机,李维杰在处理这部手机前看到了相册里女儿被迷奸的视频封面(没有点开播放),很难想象一个父亲目睹这样的画面时有多心痛,但他还是冷静地把视频删除,把手机丢进了一部运沙子的卡车里,沙子被运到目的地后可能会被倾倒出来和成水泥浇灌进钢筋里。

31.《误杀瞒天记》中维杰问母女俩误杀萨姆时没有留下血迹吗,这是一个疑点,或许当时萨姆并没有死,但这只是观众的一个猜想;《误杀》中直接暗示了素察一开始没有死,除了李维杰问母女俩没有流血吗,还有李维杰看泰拳时给人解释的吞舌现象,棺材盖上血淋淋的抓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