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对现在停课不停学是怎么看的,能有多大的成效?

幸福指路人


没有多大成效,反而有很多负面现象会出现。形

影响父母的工作,很多孩子还小不自觉学习,老师和父母着护。再说很多村里的孩子都是寄宿上学,父母在出打工,别说电脑,不另中学或高中不拿手机的很普遍,他们上那里去学,你了解吗?别看你有电脑有手机有电视,可城里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脑,这些孩子上那里去学?





昂首乞丐


作为一名家长,我亲身经历和参与孩子居家进行的停课不停学,现在已经十余天了,我的感觉并没有像上述所说的那样,我觉得挺好,是有些媒体和部门似乎陷入一种教育焦虑的状态,不能沉下心来去面对停课不停学。

我对停课不停学表示支持的原因之一是在防控疫情期间,课外辅导机构全部停办,我和孩子完全可以不再来回奔波,也不再花费补课费那笔大的开销。从以往我和孩子参加培训机构的情况看,作用并不明显,而且孩子非常疲惫,确实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现在好了,孩子居家进行网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所学的课程,还可以回放,即使贪睡了一会儿也不要紧。更重要的是,孩子觉得停课不停学非常自由灵活,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过多干扰,可以深入学习。

其二,停课不停学使孩子居家学习有了规律。在学习上,没有一点压力也是不行的。根据老师的安排,孩子每天会坚持早起晨读,然后根据课程安排进行网络学习。我和妻子在厨房里烧水做饭,配合孩子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孩子网课学习很轻松,也能保证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老师的反馈,也会及时认真改正。网课学习给了孩子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利于孩子的学习。我不知道对停课不停学持反对意见的其他家长是怎么想的,但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即使我上班了,孩子也会自己开始学习,因为有网课课表,老师都会及时给通知的,我和爱人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把饭准备好,孩子很高兴地居家学习,对吃什么饭倒无所要求。

其三,停课不停学居家学习,孩子的心理平稳,情绪沉静,自然利于身心健康,因为更多的时间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孩子的身心会得到彻底的解脱和回归。而父母及家人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这不是很好吗?有的家长认为长时间居家学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不牢固,这点我觉得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学校教育也有弊端,一位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肯定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也就是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而在家里,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进行功课辅导,这是最好的一帮一,这种方式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的作用最为明显。因为要给老师进行作业上传,所以孩子自己也会很注意字迹的工整程度,不想落后,在这种意识行为的支配下,孩子的学习会很快提高的。我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了。因此,从心底里我是支持停课不停学这种方式教学的。

我的孩子今年上高三,如果我陷入教育焦虑之中,肯定会整天焦虑不安,快高考了怎么办?孩子居家学习有时还玩游戏怎么办?不按时起床怎么办?我遇到的这些问题大家都会遇到,但是焦虑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我们所要做的和想到的,就是把每天的事情做好,只要孩子不是过分贪玩和迷恋游戏,做家长的还是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不要太施加压力,孩子很清楚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有时,玩一会儿游戏纯粹是遇到难题在做暂时的放松,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转移,会扭转钻入牛角尖的尴尬。有时,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遇到难题也一样,这时做一点其他事分散一下注意力,回过头来再处理那棘手的事情会感觉思路完全不同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正确面对特殊时期进行的停课不停学行为,不要焦虑。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要沉下心来,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并率先做好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相处



平民王者荣耀


作为家长首先这种形式的上课是头一次,我觉得还是不如在课堂上,因为都是隔着屏幕老师在那讲,学生的状况老师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人数和听课时间,至于有没有认真听记没记住是一回事,我也是一个家长我是不看好这种方式,不过没办法非常时期,老师隔几天也会给来一次班会,我也在里面听简直一团糟,都是家长反应给老师的情况,被窝里听课,吃饭,然后上完课也不复习,还有的家长说等开学老师肯定不认识学生了,在家也不运动了胖好多,当然也有的学生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上课,我建议开学以后在班里严肃的来一次家长学生会,看看孩子在学校什么样,家里又是什么样,来做一次对比。以后让他们不能在家一个样学校又是另一个样,我觉得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个人观点不代表大众望理解。


百味and生活


所谓的停课不停学,就是指现在的网上授课。针对于网上授课,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首先我要说,对于新生事物,我们要发展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目前好多培训机构,都采用网上授课,效果还是不错的。那是不是所有的大中小学也都适合网上教学呢?

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情况就不适合:

(一)自制力差的孩子:

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监督,还有些校园的规章制度,这样,那些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会收敛很多,也能学到知识。

(二)小年纪的孩子:

小年纪的孩子眼睛正在稚嫩期,容易被电子产品伤害,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势必会影响视力。这对整个国家的长远大计来看,损失是巨大的。

(三)家中没有家长陪护的孩子:

现在的手机,电脑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信息都有,很多都是少儿不宜。家长不在身边,孩子难免会点开一些不良的游戏或者看到一些不宜的图片和信息,这会玷污孩子幼小的心灵。更有甚者,可能是他们走向犯罪的诱因。

(四)不便于老师精准指导:

每个孩子的禀赋都不同,有的接受快,有的慢。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课间作业等方法,准确的知道每个孩子学习的状况,对那些接受慢的孩子可以给予二次教育。网上教学老师和孩子不在一起,无法准确的知道每个孩子具体状况,也就没有办法做到精准辅导。

(五)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产生影响:

孩子终究会长大,走向社会。孩子在学校可以学会很多社会规则,知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等。有些团体活动,需要群体参与,还会让孩子从小养成合作精神。在家里网上教育,社会性的培养就会缺失,孩子没了规矩,这也不利于孩子今后发展。

总之,我觉得网上授课可以做为补充,孩子学习的主要阵地还是离不开学校。教室里“朗朗的早读声,课间体操和眼保健操,以及定期的班会总结”,这些很有仪式感的团体行动,会让孩子产生神圣感,这对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大有必要。


不老真言


鉴于这次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到开学又不能让学生来学校上课,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于是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被一众老师蜂拥使用,而后教育部又很快叫停,但一些地方和学校已开展得如火如荼。

线上教学,网络学习作为新鲜事物,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见识一下适应一下还是可以的,作为局部内容的补充也是可行的。但是,一刀切,都用网上学习课本的主科内容,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而成效甚微。

一.线上教学的网络课堂不可控,反馈不及时,效果无从谈起。

网络课堂,老师在这端,学生在那端,老师在讲课时,学生不过看手机还是电脑,在做什么,是不是在认真听,有没有分神?老师不能把所有的听课学生纳入到自己的监管之下。

同时,学生出现哪个环节不清楚,也不能一一反应出来,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每个孩子听课状态怎样?掌握得如何?老师心中没数,效果差强人意!!

二.对部分没掌握好的同学,需二次授课,低效浪费时间。

线上教学会有部分同学因各种原因,没有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因此要重新补讲,这种半生不熟的教学,既低效又影响学生的连续性学习,浪费宝贵时间。

三.家长陪听,影响工作。

线上教学,往往家长不放心,于是陪着一起听。听后,自己搞清楚了再讲给孩子听,这样可能会帮到学生。但家长自己要工作或有其他事,不可能全程陪听。不陪听,孩子又不自觉,一会倒水,一会上厕所,一会看其他东西,注意力不在学习内容上,收效更差。

四.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

一天听几节网上授课,盯着屏幕几小时,视力自然会变差。作为祖国的未来,从小就视力低下,以后如何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其他原因影响学习效果

没课本,学生就没有可操作的蓝本。

一家两个孩子,操作起来更困难。

信号差,卡机等等。

表面看起来,老师家长学生都在忙,所谓停课不停学。其实只是个面子工程,老师钻研线上教学技术加班加点,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辛苦疲惫,家长陪听苦不堪言。最后结果是学生感觉似学非学,似懂非懂,老师感觉讲了白讲,等到回校又要回炉!

其实,这段时间不上网课也是完全可以的,既可以在每周拿一天来补上,又可以把暑假放假延后。大灾面前,为什么要墨守成规而不寻求变通呢?

在这段时间,家长可以就这场疫情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学习,让孩子感受:

爱国主义: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全国各省医疗队支援武汉,驰援湖北,《我的祖国》响彻云霄。

科技力量:医学可以拯救人类于疾患之中,要认真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

责任与担当:大疫当前,医生,护士,年迈的院士,还有社区工作人员,警察,部队,他们冲在前面,不惧危难,舍小家顾大家,这是平凡而伟大的责任感和顶天立地的担当!

追星不如比贡献:不追星,要追就追科学家医生警察军人关键时候对社会有用的人!

如此等等,我们应就地取材,让孩子在这次疫情后心理上有成长。知道生命可贵,珍惜生活和眼前人,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数学茶楼


先回答问题:我认为目前这种“停课不停学”的行为,是在综合考虑疫情和教学的需要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在巩固学习成果,对正式学习前的收心,提高入学后学习效率还是有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认为,如此大规模的网上授课,还将会对未来网上教育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并且会加快BAT等行业巨头投身“网课”行业。

2月4日教育部因疫情影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停课不停学”,中小学要制定至少一个月的在校教育计划

2月底,广东省发布消息,要求大学也严禁返校,严防聚集性疫情。并要求各大专院校、中职学校在3月起开展线上教育

此政策一出,各大中小学生一片哗然,老师空前紧张,毕竟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习过如果做网红。还有一群人也进入兴奋状态,那就是互联网公司,它们敏锐的嗅觉让他们积极在此方面布局。这里的佼佼者就是钉钉APP,短时间此款APP下载量就过了亿,这成功来的太舒爽了。可是天道好轮回,哪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爆炸下载量来了海量的评论,

你见小学生饶过谁,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整的APP团代跪地求饶。

调侃归调侃,钉钉团队还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潮中获胜了。在网课领域,企鹅的布局应该是最早、规模最大的。腾讯网课在2016年就开门营业,目前已经是一个种类全面的网课平台。在其平台上,购买收费课程的比比皆是,其中一个售价4899元的高数课程,还有12万人购买,高数真是好、贵。

局座在其音频节目中曾说过,网络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等5G甚至是6G普及了,交互感增强了,作为补充作用超过现在的面授也未可知

传统的网课,包括目前的网课大多还是老师录好视频,学员看视频,我大胆把它定义为是网课1.0时代,这个时代缺乏交互,虽然后网络群进行交流,但是效率还是偏低。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直播室授课,我认为就可以成为网课1.9版本,之所以还差0.1,是缺少专门为它开发的软硬件。我很有信心,等到2.0、3.0后,我们的网课的重要性将会变得无可取代。

至于你说学生没有人监督,学习效率差,中小学生可能会,但是大学以后的人生,不想学就是不想学,逼就有用了?


三月4670


看点:“停课不停学”重形式更要重效果,重城市更要重农村。在线教育已搞了好多年,这也是一次大体检的机会,也有利于各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补上网络教育的短板。

“线上随时回看功能特别好,不懂的可以倒回去再听一遍,这是在教室上课无法实现的。”

“自二月九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通过腾讯会议和人人通空间进行着网上教学。生动有趣的直播教学让我体会到另一种学习风格。面对疫情,虽然在家中学习,我仍不敢懈怠,按照课程表上课,坚持每日一练,增强体质。”

弟弟体验了在线课程的如是说!

但应该看到停课不停学的另一方面,给孩子的任务过多,内容过细,得需要给家长、孩子灵活的时间。感觉现在要求家长协同完成的任务多了,且多是要通过电脑、搜集完成的。家长们要上班,有的还在抗“疫”一线,上面的初心是好的,殊不知下面完成起来都是“拼了命”的,让人应接不暇、力不从心呀!

据了解个别学校把疫情期间看成“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原有寒假作业基础上布置新的在线学习内容,还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大量学习在线教育机构提供的免费学科类课程,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额外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日前发生的小学生“组团”给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工具打“1星差评”,留言“还我假期”就不难理解了。

不过,针对在线教育的诟病集中在课程完成率不高、互动性相较面授差、学生缺乏自觉性等方面。某头部教育培训机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提出原定的小学寒假班由线下转线上时,3万多学生中有8%的人有退课意愿。这些需要线上教育部门完善并引起重视的。


小丸子的一说


受疫情影响,面临开学后,很多学校都开始了网上空中课堂。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等于孩子换了一个学习环境,改变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如果在家有父母陪伴和监督,配合网课老师及时用心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并打卡上传,也的确可以做到与到校学习一样的效果,因为相对集中,有负责任的父母监督,有些学习效果甚至会更好。

当然,还是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毕竟孩子是需要玩伴,需要集体生活里锻炼成长。[微笑]



邢鸿磊


在刚过完春节家长们都不能上班时,这个活动当然非常好,老师直播授课,家长也能有充足的时间引导孩子参与课堂互动,纠正孩子听讲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回答老师提问以培养上课的自信心和专注度。课下家长也有充足的时间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让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既能让孩子更好地多学知识,又让全家都充实了疫情管控居家生活。真的挺不错的。

但是随着这种教学方式持续时间的延长,以及疫情情况的变化,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直播教学的效果也开始打了折扣。

第一个,学生的直播课堂专注度降低。刚开始时,学生对直播教学这种方式很新奇,参与的积极性和专注度都很高,加上上课时间相对在学校时较短,学生接受程度相当不错。但是随着各个学校陆续都开始网上直播教学以后,受网络流量和无线信号稳定性的影响,直播视频质量直线下降,频繁出现视频卡顿,杂音干扰还伴随着小学生的误操作等情况,30多分钟的直播课堂,实际有效的教学时间顶多有25分钟,并且受网络等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就不能持续专注完整地完成课堂学习了。

第二点,随着疫情情况的变化,家长开始分情况复工,这样一来,孩子收看直播就收到限制了。有的孩子收看直播就是通过手机,家长上班了就没法收看了。还有的是通过电脑网络直播收看,同样随着家长开始上班以后,有的孩子收看完直播后,没人在旁边监管,就开始使用电脑搞些非学习行为,不能自主完成课后学习和作业。

第三点,随着疫情管控期的延长,家长们是没有正式上班,但还是有一部分家长开始断断续续的需要处理工作事务了,这些都需要时间。这样一来就和学生的直播课堂以及老师安排的课后活动产生冲突。实际上直播课结束后,还有各科作业需要照片或者视频打卡上传完成,中间还要辅导作业,这都需要占用家长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平常到校上课时,安排作业较少的体育,音乐,科学,道法美术等等课程安排的照片或视频打卡一下子多了好多,甚至有的副课需要天天打卡。这些要求对于全天无工作事务处理的家庭来说努努力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对于已经开始居家简单办公的家长来说,已经变成了较重的负担。连家长都不能全程完成时,作为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又怎么能做到良好完成呢?

所以呢,结合居家的实际情况,网上直播课可以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尝试,适当的开展少量的课程,但是按照平时的课程表一样开展教学活动安排的话,教学的实际效果会打折扣,家长的时间安排也捉肩见肘啊!


想去看看世界的一二三


回答关于停课不停学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转发给大家看看这来自《国际商报》的一篇报道,大家不妨认真看一遍。文章如下:

全民上网课。

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不过,学校可以不去,学习不能落下,孩子的成长更是“一刻都不能停”。于是,“停课不停学”的口号蔚然成风,加上线上教育机构瞄准“商机”,推波助澜,一时间,学生端坐屏幕前,一线教师变身十八线主播,每个家长不论愿不愿意都干起了助教、网管和摄影师的营生。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看到有乐在其中的,有苦中作乐,叫苦不迭的。有的学校没等假期结束就提前上线网课,有的老师苦于钻研直播软件,有的家长与网速和流量作斗争,有的学生则被超长在线待机以备随时抽查。

“老师网上上课,学生对着电脑听课”成为当下对停课不停学最朴素的理解和实践。但依葫芦画瓢往往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比如,一些学校弃优质教育资源不用,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上传学习视频。

吐槽四起,从某办公软件被围攻评分跌至一星上可见一斑。教育部门再三出面,坚决反对“线上满堂灌”,强调“停课不停学应该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网上学习”。

实际上,对于云课堂的过度泛滥,已经提前“享受”云办公的成年人并非不知其害。除了饱受硬件设备和网速的困扰,更要面临24小时随叫随到的压力,且不论长时间看着屏幕工作带来的视觉刺激。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北京市教委的说法很直接,“停课不停学”坚决反对“线上满堂灌”,“绝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套网课,对着屏幕从早看到晚,而是提倡本校老师、本班班主任结合自己学生学习特点,筛选学习资源,指导学习内容。老师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线下指导,特别是借助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努力尝试线下的自主学习”。

教育学者也说,必须把教师从上网课中解放出来。在利用好已有的在线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进行互动辅导,设计个性化的延期开学活动、作业。

工夫在诗外,生活即教育。道理如此,但依旧未能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提高升学率、维系或提升社会阶层,学校和家长都有各自的考量。反倒是身处其中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能动性。

疫情当前,形式主义是大敌。在不同领域,走形式的错误被纠了一遍又一遍。某种程度上,这场疫情阻击战也给了教育领域纠偏的机会窗口,切莫再把经念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研究兴趣,是“停课不停学”的初衷,也是教育的初衷。

俗话说,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既然要深入灵魂,不走心是办不到的。

以上是北京商报的报道内容,我真心希望各地教育部门看看媒体的呼吁,同是,我自己还有一种建议,希望缩短今年的暑假,弥补疫情期间的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