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今天接着《西游记》故事情节内容概括及练习,内容掌握的内容为:第八至第十五回。

情节梳理

如来说法——观音寻取经人——玄奘出世——唐王还魂循善果——玄奘领命取经——双叉岭遇老虎精——五行山收孙悟空——鹰愁涧收小白龙

第8回 取经缘由(1)观音奉旨上长安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五百年后,如来佛祖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 金 、 紧 、 禁 三个箍,驾云前往。路过流沙河,观音收伏因 失手打碎玻璃盏、被玉帝贬下凡来的卷帘大将,为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取名 沙悟净。路过福陵山,收伏了因醉酒戏弄嫦娥、被玉帝贬下凡来的天蓬元帅,并为他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取名猪悟能。行至半路,听见一条玉龙求救,得知他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

,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菩萨收了他,让他在涧中等待取经人,变成白马,上西方立功。观音师徒又行至五行山,劝化因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最后,师徒二人来到大唐长安,变作两个疥癞游僧,暂居土地庙中,寻找取经人。

附录:陈光蕊喜中状元,招为宰相女婿,被任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刘洪害死,其妻被抢,刘洪假冒赴任。陈被龙王救活,收于龙宫。其妻生子,抛于江中。被金山寺长老所救;起名江流,后又起法名玄奘。十八年后,长老告知其身世。玄奘寻见母亲。后径往京师,找外祖诉冤。刘洪被处极刑。陈光蕊还阳。玄奘入洪福寺继续修行。

一、填空题

1. 盂兰盆会上, 如来 派观音去东土寻找 取经人 。

2. 观音率木叉一路上收伏

沙悟净 猪悟能 小白龙 ;劝化 孙悟空 ,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二、简答题

1. 如来给了观音哪几样宝贝去寻找取经人?

答案:“锦襕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紧箍儿一样共三件。

2. 请简述沙和尚、猪八戒下凡及小白龙即将被诛的原因。

答案:沙和尚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界来。猪八戒原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戏弄嫦娥被逐人间,错投猪胎。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而触犯天条。

第9—12回 取经缘由(2)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又以所卜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却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 魏征 处斩。龙王大骇,跪求袁,袁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梦见龙王下跪求救,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不能斩龙。

魏征与太宗对奕时,入梦斩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恭、秦叔宝夜守宫门。太宗不久亡故,在阴间遇魏征旧友,现为阴间判官的崔珏。崔珏为太宗添寿二十年。还阳途中,太宗被冤鬼纠缠,散金银给众鬼而脱身。

唐太宗还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严禁毁僧谤佛。众人推举陈玄奘主持水陆大会,太宗许之。 观音菩萨变成疥癞游僧,将

锡杖袈裟 献给太宗。太宗将其赐予玄奘。观音上台对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赐号为“三藏”。唐僧出关而去。

一、填空题

1. 请将下面的回目补充完整。

1).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2).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3).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4).还受生唐王遵 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 空门

5). 玄奘 秉诚建大会

观音 显像化金蝉

2. 太宗因 魏征 还魂。

3. 崔钰 为太宗添寿二十年。

4. 菩萨在长安街头卖 锦襕袈裟 九环锡杖 ,玄奘出行取经时,唐王送了他化斋用的 紫金钵盂

5.《西游记》第八至十二回主要写了 唐僧 的来历、 魏征 斩龙、唐太宗入冥府的故事,交代了取经的缘起。

二、简答题

1. 菩萨收伏四人的顺序也为唐僧收徒的顺序埋下伏笔,你能猜测出唐僧收徒的顺序吗?

答案:菩萨由西向东,唐僧由东向西,所以唐僧收徒顺序为:孙悟空、白龙马、猪悟能、沙悟净。

2. 沙僧“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飞剑七日一次穿胸肋百馀下”。你怎么评价他所受的处罚?

答案:处罚很严苛,影射了人间残暴的君主。

3. 玄奘是经过“海选”找得的法师。他符合什么条件?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根源好,德行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启示:人才选拔要求思想先进、品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有专长。所以机会不是运气,而是修养、是学习。

三、填表题。

1. 第八至十二回的主要内容是“取经缘由”,请你结合提示把图表补充完整。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玉帝 收下沙悟净等候取经人 收服猪悟能专候取经人

说服孙悟空保护取经人 玄奘 锦襕袈裟、九环锡杖、紫金钵盂、通关文牒

观世音菩萨 如来 唐王李世民

2. 菩萨往东土途中收下四人,他们接受劝化的表现各不相同,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请分析后填表。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①忠厚老实,忠诚 ②贪图享乐,愿意悔改,率意随性

③知恩图报 ④追求自由,真心修行,干脆利落

第13—14回 收徒孙悟空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唐僧骑马西行,鸡鸣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

太白金星 搭救了唐僧。又遇猛虎,得刘伯钦相救。伯钦护送唐僧至两界山,唐僧忽听喊声如雷:“我师父来也!”叫喊者正是孙悟空。悟空言明自己因大闹天空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得观音教化,愿保唐僧西天取经,得脱此难。唐僧爬上山, 揭下如来六字金贴 ,救出孙悟空,收其为徒,并因其模样浑似小头陀,取名 行者。师徒前行,遇见猛虎,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得了件虎皮衣;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变成老母 ,授唐僧一件棉布直裰、一顶嵌金花帽,并教他(定心真言)紧箍咒 管教悟空。悟空接受龙王
劝告,重来保护唐僧,见到那衣帽,向唐僧讨来穿上。悟空戴上了帽子,唐僧默念 紧箍咒,悟空受痛不过,表示不再违背师言。

一、填空题

1. 唐僧从 贞观十三 年开始去往西天取经,他取经出发的寺院是 法门寺

2. 唐僧在 双叉岭 经历了取经第一难,遇到的魔头是 寅将军(老虎精) 、熊山君、特处士,唐僧幸得 太白金星 相救。后遇猛虎长蛇,又得猎户 刘伯钦

保护。

3. 唐僧在 两界山(五行山) 收下孙悟空为徒,又给他起了个混名叫 行者

4. 悟空因为 打死六个强盗 被唐僧教诲,发火而去。在东海,龙王给他讲了 “三进履” 的故事,悟空受教,又回去保唐僧取经。

5. 观音菩萨变作老母送唐僧衣帽,其中嵌金花帽里藏有一个金箍,她还交给唐僧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 紧箍儿咒 ”。

二、简答题

你怎样看待孙悟空打死强盗一事?

参考示例:我认为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有很多优点,但在打死强盗一事,确实过于残暴,所以该在唐僧手下接受管教、磨炼,去去急躁与戾气。

第15回 收白龙马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西游记》故事情节练习及答案(二)

师徒二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 鹰愁涧 中的龙吞食。悟空与他打斗,白龙不敌,深潜涧底;悟空搅浑涧水,再来挑战,白龙不得已出战,不敌悟空,化作水蛇,钻入草中。悟空得土地山神告之白龙身世,请来观音 观音 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悟空声言西天路遥,凡僧难至,自己不去了。观音摘下三片柳叶儿,放在行者脑后,变为三根救命毫毛,赠与行者,救其急苦之灾。师徒继续前行。

一、填空题

1. 唐僧的白马是被

西海龙王 的三太子吃掉的。

2. 变成老者送唐僧鞍辔的是 落伽山 山神,他此举是受观音菩萨差遣。

二、简答题

《西游记》中有诗云:“只因路阻鹰愁涧,龙子归真化马形。”请概述与此相关的情节。

参考示例:唐僧师徒行至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吃了。孙悟空前往讨要,与龙太子搏斗,龙太子抵挡不住逃回水底。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驮唐僧去西天取经。

三、语段分析题。

行者扯住菩萨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这等崎岖,保这个凡僧,几时得到?似这等多磨多折,老孙的性命也难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萨道:“你当年未成人道,且肯尽心修悟;你今日脱了天灾,怎么倒生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伤身苦磨之处,我许你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你过来,我再赠你一般本事。”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行者闻了这许多好言,才谢了大慈大悲的菩萨。

(1)行者不愿西去取经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唐僧是凡人,不知何时能到;磨难多,自己性命难保,何谈功果。

(2)面对行者的退缩,菩萨是如何让他愿意继续保护唐僧西行的?

参考答案:从精神上鼓励他,让他坚定信心;从能力上援助他,承诺及时提供帮助,并赠予他三根救命毫毛。

(3)学习也犹如取经,从菩萨教育、帮助悟空一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提示:可从信心、能力、帮助等方面作答。

情节赏析

1. 玄奘西行

详细经过:如来说法—观音访僧—唐僧出世—魏征斩龙

主要人物:唐僧

主要性格:善良、聪明

故事启示:从唐僧的苦难出世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从唐僧的行动中告诉我们多做善事,终有好报。

2. 智戴锦花帽

情节概括:唐僧独自西行,路遇观音变幻的妇女,赠他织锦花帽,并教以紧箍咒。悟空回到师父身边,戴上了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动咒语,悟空就头疼难忍,以此为唐僧约束悟空的手段。观音前来点化,小白龙变成了唐僧的白龙马。

主要人物:孙悟空

性格评点:无所畏惧、善恶分明、顽皮机灵

故事启示:孙大圣如此神通广大却被一顶锦花帽收服告诉我们一物终有一物降。

电子版获取方式:

2.点击图像,进入点私信留言关键词“西游记练习2

”,即可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