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今天接著《西遊記》故事情節內容概括及練習,內容掌握的內容為:第八至第十五回。

情節梳理

如來說法——觀音尋取經人——玄奘出世——唐王還魂循善果——玄奘領命取經——雙叉嶺遇老虎精——五行山收孫悟空——鷹愁澗收小白龍

第8回 取經緣由(1)觀音奉旨上長安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五百年後,如來佛祖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 金 、 緊 、 禁 三個箍,駕雲前往。路過流沙河,觀音收伏因 失手打碎玻璃盞、被玉帝貶下凡來的捲簾大將,為他摩頂受戒,指沙為姓,取名 沙悟淨。路過福陵山,收伏了因醉酒戲弄嫦娥、被玉帝貶下凡來的天蓬元帥,併為他摩頂受戒,指身為姓,取名豬悟能。行至半路,聽見一條玉龍求救,得知他原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

,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菩薩收了他,讓他在澗中等待取經人,變成白馬,上西方立功。觀音師徒又行至五行山,勸化因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最後,師徒二人來到大唐長安,變作兩個疥癩遊僧,暫居土地廟中,尋找取經人。

附錄: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假冒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十八年後,長老告知其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一、填空題

1. 盂蘭盆會上, 如來 派觀音去東土尋找 取經人 。

2. 觀音率木叉一路上收伏

沙悟淨 豬悟能 小白龍 ;勸化 孫悟空 ,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二、簡答題

1. 如來給了觀音哪幾樣寶貝去尋找取經人?

答案:“錦襴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緊箍兒一樣共三件。

2. 請簡述沙和尚、豬八戒下凡及小白龍即將被誅的原因。

答案:沙和尚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貶下界來。豬八戒原是天河裡的天蓬元帥,因帶酒戲弄嫦娥被逐人間,錯投豬胎。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的明珠而觸犯天條。

第9—12回 取經緣由(2)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時辰,雨量。又以所卜失準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卻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 魏徵 處斬。龍王大駭,跪求袁,袁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見龍王下跪求救,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入夢斬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佈大赦天下,嚴禁燬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遊僧,將

錫杖袈裟 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臺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弟聖僧”,賜號為“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一、填空題

1. 請將下面的回目補充完整。

1).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2).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3).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4).還受生唐王遵 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 空門

5). 玄奘 秉誠建大會

觀音 顯像化金蟬

2. 太宗因 魏徵 還魂。

3. 崔鈺 為太宗添壽二十年。

4. 菩薩在長安街頭賣 錦襴袈裟 九環錫杖 ,玄奘出行取經時,唐王送了他化齋用的 紫金缽盂

5.《西遊記》第八至十二回主要寫了 唐僧 的來歷、 魏徵 斬龍、唐太宗入冥府的故事,交代了取經的緣起。

二、簡答題

1. 菩薩收伏四人的順序也為唐僧收徒的順序埋下伏筆,你能猜測出唐僧收徒的順序嗎?

答案:菩薩由西向東,唐僧由東向西,所以唐僧收徒順序為:孫悟空、白龍馬、豬悟能、沙悟淨。

2. 沙僧“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貶下界來”“飛劍七日一次穿胸肋百餘下”。你怎麼評價他所受的處罰?

答案:處罰很嚴苛,影射了人間殘暴的君主。

3. 玄奘是經過“海選”找得的法師。他符合什麼條件?對你有什麼啟示?

答案:根源好,德行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啟示:人才選拔要求思想先進、品德高尚,專業技術過硬、有專長。所以機會不是運氣,而是修養、是學習。

三、填表題。

1. 第八至十二回的主要內容是“取經緣由”,請你結合提示把圖表補充完整。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玉帝 收下沙悟淨等候取經人 收服豬悟能專候取經人

說服孫悟空保護取經人 玄奘 錦襴袈裟、九環錫杖、紫金缽盂、通關文牒

觀世音菩薩 如來 唐王李世民

2. 菩薩往東土途中收下四人,他們接受勸化的表現各不相同,性格特徵也各不相同,請分析後填表。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①忠厚老實,忠誠 ②貪圖享樂,願意悔改,率意隨性

③知恩圖報 ④追求自由,真心修行,乾脆利落

第13—14回 收徒孫悟空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唐僧騎馬西行,雞鳴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

太白金星 搭救了唐僧。又遇猛虎,得劉伯欽相救。伯欽護送唐僧至兩界山,唐僧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叫喊者正是孫悟空。悟空言明自己因大鬧天空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得觀音教化,願保唐僧西天取經,得脫此難。唐僧爬上山, 揭下如來六字金貼 ,救出孫悟空,收其為徒,並因其模樣渾似小頭陀,取名 行者。師徒前行,遇見猛虎,悟空一棒將其打死,得了件虎皮衣;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變成老母 ,授唐僧一件棉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並教他(定心真言)緊箍咒 管教悟空。悟空接受龍王
勸告,重來保護唐僧,見到那衣帽,向唐僧討來穿上。悟空戴上了帽子,唐僧默唸 緊箍咒,悟空受痛不過,表示不再違背師言。

一、填空題

1. 唐僧從 貞觀十三 年開始去往西天取經,他取經出發的寺院是 法門寺

2. 唐僧在 雙叉嶺 經歷了取經第一難,遇到的魔頭是 寅將軍(老虎精) 、熊山君、特處士,唐僧幸得 太白金星 相救。後遇猛虎長蛇,又得獵戶 劉伯欽

保護。

3. 唐僧在 兩界山(五行山) 收下孫悟空為徒,又給他起了個混名叫 行者

4. 悟空因為 打死六個強盜 被唐僧教誨,發火而去。在東海,龍王給他講了 “三進履” 的故事,悟空受教,又回去保唐僧取經。

5. 觀音菩薩變作老母送唐僧衣帽,其中嵌金花帽裡藏有一個金箍,她還交給唐僧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 緊箍兒咒 ”。

二、簡答題

你怎樣看待孫悟空打死強盜一事?

參考示例:我認為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有很多優點,但在打死強盜一事,確實過於殘暴,所以該在唐僧手下接受管教、磨鍊,去去急躁與戾氣。

第15回 收白龍馬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複習:《西遊記》故事情節練習及答案(二)

師徒二人途徑蛇盤山,馬匹被 鷹愁澗 中的龍吞食。悟空與他打鬥,白龍不敵,深潛澗底;悟空攪渾澗水,再來挑戰,白龍不得已出戰,不敵悟空,化作水蛇,鑽入草中。悟空得土地山神告之白龍身世,請來觀音 觀音 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悟空聲言西天路遙,凡僧難至,自己不去了。觀音摘下三片柳葉兒,放在行者腦後,變為三根救命毫毛,贈與行者,救其急苦之災。師徒繼續前行。

一、填空題

1. 唐僧的白馬是被

西海龍王 的三太子吃掉的。

2. 變成老者送唐僧鞍轡的是 落伽山 山神,他此舉是受觀音菩薩差遣。

二、簡答題

《西遊記》中有詩云:“只因路阻鷹愁澗,龍子歸真化馬形。”請概述與此相關的情節。

參考示例:唐僧師徒行至鷹愁澗時,唐僧的馬被龍太子吃了。孫悟空前往討要,與龍太子搏鬥,龍太子抵擋不住逃回水底。後經菩薩點化,龍太子化作白龍馬,馱唐僧去西天取經。

三、語段分析題。

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薩道:“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你今日脫了天災,怎麼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成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菩薩將楊柳葉兒摘下三個,放在行者的腦後,喝聲:“變!”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可以隨機應變,救得你急苦之災。”

行者聞了這許多好言,才謝了大慈大悲的菩薩。

(1)行者不願西去取經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唐僧是凡人,不知何時能到;磨難多,自己性命難保,何談功果。

(2)面對行者的退縮,菩薩是如何讓他願意繼續保護唐僧西行的?

參考答案:從精神上鼓勵他,讓他堅定信心;從能力上援助他,承諾及時提供幫助,並贈予他三根救命毫毛。

(3)學習也猶如取經,從菩薩教育、幫助悟空一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提示:可從信心、能力、幫助等方面作答。

情節賞析

1. 玄奘西行

詳細經過:如來說法—觀音訪僧—唐僧出世—魏徵斬龍

主要人物:唐僧

主要性格:善良、聰明

故事啟示:從唐僧的苦難出世可以看出當時社會的黑暗。從唐僧的行動中告訴我們多做善事,終有好報。

2. 智戴錦花帽

情節概括:唐僧獨自西行,路遇觀音變幻的婦女,贈他織錦花帽,並教以緊箍咒。悟空回到師父身邊,戴上了花帽,金箍嵌入肉中。唐僧念動咒語,悟空就頭疼難忍,以此為唐僧約束悟空的手段。觀音前來點化,小白龍變成了唐僧的白龍馬。

主要人物:孫悟空

性格評點:無所畏懼、善惡分明、頑皮機靈

故事啟示:孫大聖如此神通廣大卻被一頂錦花帽收服告訴我們一物終有一物降。

電子版獲取方式:

2.點擊圖像,進入點私信留言關鍵詞“西遊記練習2

”,即可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