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祚:嘉禾狀元,忠著三朝

文|高雲玲

【朱國祚小傳】

朱國祚,字兆隆,號養淳,明秀水人。

幼孤貧。萬曆癸未,進士第一。授修撰,進諭德。

時日本豐臣秀吉破朝鮮,自稱大閣王。兵部尚書感於沈惟敬言,請封秀吉為王。御史曹學程爭之,下獄。先生反覆申救。進右庶子,遷禮部右侍郎。後因災異請修省,被讒,乞歸。

家居十八年。光宗即位,拜禮部尚書,召入東閣大學士,參機務。先生素行清慎,能持大體,世稱長者。乞歸。

後浹歲,卒,諡文恪。著有《介石齋集》。故宅在城內塔弄,墓在百花村。


朱國祚:嘉禾狀元,忠著三朝 | 朱彝尊認為其曾祖父一心為公

1

朱國祚(1559~1624),字兆隆,號養淳,明嘉興秀水人。

秀水朱氏,乃嘉興望族,官宦世家,文化世族,明清兩代,培養出很多官員和學者,最有名的是朱國祚和其曾孫朱彝尊。

朱國祚曾蟾宮折桂,進士第一,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朱彝尊,博通經史,是清代著名學者、詩人、詞人和藏書家,前者在仕途上使朱氏家族達到鼎盛,後者則創造了文化上的巔峰。

萬曆十一年(1583),朱國祚25歲,舉進士,獨佔鰲頭,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知起居注,但此時距離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僅61年。

王朝末代,暮氣沉沉,皇帝怠政,朝中黨派林立,東林黨、閹黨和浙黨互相攻擊,排斥異己,黨爭迭起。在這樣的背景下,朱國祚走入仕途,想要獨善其身並有所作為,很難,然而,朱國祚忠心侍主,直言敢諫,沒有捲入黨爭,朱彝尊認為曾祖父能夠善始善終的原因是他中立不倚,一心為公。

朱國祚:嘉禾狀元,忠著三朝 | 朱彝尊認為其曾祖父一心為公

2

抗疏建儲

朱國祚與神宗長子朱常洛很有緣。朱國祚在朱常洛出生的第二年進士及第,後又擔任朱常洛的老師,師生之間關係融洽。朱國祚作詩《東朝侍直二首》,描寫皇長子對他的尊重和愛護:

殿庭香靄接雲平,一道爐函夾陛行。

肅肅講臣齊鵠立,金蓮影裡喚先生。


東華疎雨淨雰埃,奪玉階平掃碧苔。

猶恐侍臣侵履溼,宣從殿側左邊來。

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看出,皇長子待人有禮,很會替人著想,並無一般皇子的驕奢與跋扈。但是,由於他母親只是太后的一個宮女,身份卑賤,神宗皇帝對他並不寵愛,遲遲不立他為太子。

萬曆十四年(1186),神宗的愛妃鄭氏生子,流言四起,說神宗要立三子朱常洵為太子。朝臣堅守長幼有序的倫理和傳統,請求皇帝冊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以固國本,消弭流言。神宗偏愛三子,以長子幼弱為藉口,要再等幾年。這一拖就是十幾年。

萬曆二十七年(1599),朱常洛十八歲,朝臣再次要求冊立其為太子,併為他舉行冠婚之禮。神宗為繼續拖延,漫天要價,責令戶部進銀二千四百萬,以為冊立婚冠之禮的費用。

朱國祚上疏:冊立之事,按理不能拖延……一年內要求戶部所進採辦珠寶的費用是陛下大婚時的數倍。朝臣推測陛下借珠寶之未準備好,來推遲冊立太子的典禮。

而且要求採辦珠寶的費用是二千四百萬,而一年天下的賦稅才四百萬。即便不充國用,不給邊需,仍然要六年才能備齊。要等到錢足額再舉行大禮,那就沒時候了。朱國祚赤裸裸地接揭露皇帝的伎倆,請皇帝不要用這種無理的要求來拖延冊立太子的時間。

萬曆二十八年,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上疏請先為皇長子舉行冠婚之禮,後行冊立之禮。朱國祚上疏反駁:本朝外戚不得干政,冊立大典,不是你國泰應該議論的。況且先冊立、後婚冠,儀仗、冠服等的級別,儀式,因名分而定,冊立、冠婚的次序亂了,名分就出錯。

萬曆二十九年,朱國祚再次提出皇長子的年紀大了,要求為他舉行冊立、冠、婚三禮。神宗沒有再推脫的理由,十個月後,終於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朱國祚為使皇長子得嗣儲位,前後上疏數十次。冊立詔書一下,朱國祚立即從衣袖中拿出一卷冊立儀注,在禮部連宿兩夜,直到大典舉行,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了。

然而,如此辛苦得來的儲位,朱常洛即光宗,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突然暴斃。

朱國祚:嘉禾狀元,忠著三朝 | 朱彝尊認為其曾祖父一心為公

3

中立不倚

朱常洛雖然只在龍椅上做了三十天,但很得人心。他採取了一些新政,如盡停礦稅,撤回稅監等。光宗去世後,朱國祚祭拜光宗的陵墓時作詩《恭謁慶陵作》,回顧光宗的一生,朱國祚對他三十天的皇帝生涯也是肯定的。

停礦稅、撤稅監,也是朱國祚一直所主張的。早在神宗皇帝時,朱國祚就給巡按御史曹楷寫信,讓他揭發在湖廣地區監稅的御馬監陳奉的罪狀。雖然神宗大怒,但陳奉也被撤回。

朱國祚的政治主張與東林黨有相似之處。反對礦稅也是東林黨的政治主張,東林黨還主張開放言路,反對宦官干政,這些也是朱國祚所主張的。雖然,政治主張相似,朱國祚卻不是東林黨人。

光宗去世後,其16歲的長子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熹宗即位之前,東林黨人幫他擺脫了鄭貴妃和李選侍的控制,因此在熹宗即位之初的黨爭中,東林黨佔上風。後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浙黨等結成聯盟,共同反對東林黨。東林黨大大受挫。閹黨掌權,把握朝綱,為所欲為。

朱國祚反對閹黨專權禍國,他向熹宗密陳閹黨之禍。刑部尚書王紀被魏忠賢排擠,削籍,朱國祚聯合大臣,上疏救王紀,論說王紀無罪,熹宗不採納。王紀為禮部侍郎時曾得罪過朱國祚,朱國祚還能不計前嫌出面相救,體現了他一心為公的氣度。

熹宗的態度,讓朱國祚對朝政徹底失望,他嘆息道:“撤免一大臣如小吏,國事不可為矣。”他決心辭官回鄉,連續上十三疏,才被允許。

朱國祚:嘉禾狀元,忠著三朝 | 朱彝尊認為其曾祖父一心為公

4

熹宗天啟四年,朱國祚去世,贈太傅,諡文恪。

御祭文稱讚他“忠著三朝,清風百世”。

朱彝尊在《鴛鴦湖棹歌》之八十八寫道:

“百花莊口水皔皔,中是吾家太傅墳。

當暑黃鸝鳴灌木,經冬紅葉映斜曛。”

他註釋:百花莊在城北十五里,先文恪公賜塋在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