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知道嗎?

人民幣是中國官方流通貨幣,新中國建國以後就發行了人民幣,人民幣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後已經非常完善。但是細心的人都會發現人民幣上面有個“錯別字”,從第一版人民幣到現在的新版人民幣,這個“錯別字”始終沒有改正,許多小學生都知道這個“錯別字”,你知道嗎?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1995年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七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所以從這條規定來看,人民幣的單位是“元”,但是人民幣上印的卻是“圓”,這是為什麼?這就要說到習慣問題了,“圓”的稱呼要久遠很多,從清朝晚期進行貨幣改革後,貨幣的單位就是“圓”,而“元”是繁體字簡化後才逐漸出現的。雖然在1995年的銀行法中明確規定人民幣的單位是“元”,但並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停用“圓”。“圓”和“元”的意思是一樣的,二者的區別就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別。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宋朝時期,商業發達,紙幣在中國小範圍出現,沒有在全國範圍傳播,明清時期中國人還是喜歡用真金白銀進行交易,但是碎銀子大小不一,純度也不一樣,給買賣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到了後來,隨著中國和外邦的貿易越來越頻繁,歐洲使用的圓形貨幣隨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原,這些貨幣大小一致,銀的純度也一致,由於是圓形的銀幣所以被人們稱為“銀圓”。這些銀幣材質統一,大小一致,不必糾結其價值是否一致,比碎銀子更好識別,很受商家的歡迎,但清朝時期,中國進行了閉關鎖國,關閉了對外貿易,歐洲的銀幣也逐漸從中國消失。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轟開了清朝的大門,大量的外國商人湧入清朝,隨之帶來的是各國貨幣蜂擁而至,脆弱的小農業根本抵抗不住資本主義的擠兌,清政府不得不進行貨幣改革。清政府決定廢除在中國流行千年的銀兩制度,重新鑄造貨幣,貨幣的樣式、大小仿製西方的銀幣,命名為“銀圓”,所以從這時開始,“圓”就成為了貨幣的單位。到了民國時期,民國也沿用了這種叫法,規定貨幣的單位為“圓”,民國時期發行的銀幣也被稱為銀圓。

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很多小學生都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吧

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沿用了“圓”,因為“圓”在中國已經流行多年,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叫法,所以就沒有更改。人民幣上的“圓”從語義上來說並不算是錯別字,是古今異形罷了,只是在日常的漢字簡化中,人們更習慣使用“元”,而人民幣由於傳統和習慣則一直保留著繁體字形“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