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和懷素都被奉為草聖,其境界和筆法誰高誰低,你怎麼看?

龍門四品


“顛張醉素”

張旭

生卒年都是估的,大約是公元675年到750年,代表作有《古詩四帖》、《肚痛帖》、《草書心經》。

與幼時即出家的懷素不同,他在朝廷做官,做到了金吾長史,所以又稱張長史,顏真卿是他的鐵桿粉絲,為了向他請教筆法,連班都不想上了,兩次辭官去他家中向他學習。

據說張旭這個人感情豐沛,尤愛喝酒,喝得爛醉如泥,稍微清醒一點就狂呼疾書,將心中的喜、怒、哀、懼、怨,全部灌注於筆端,出來的就是一件件精品,他的狂草,到了一種極限,再狂一點,就脫離了文字的範疇,成了鬼畫符了,所以這算得是刀尖上的藝術,偏一點點,就是毀滅性的災難,形同懸崖會車,電纜漫步,因為他在草書上的成就,沒有人可企及,所以被後人稱為“草聖”。

(張旭草書作品)

懷素

公元737生799年卒,比張旭要小六十二歲,他才十三歲時,張旭就去世了,這時候他已經當了三年和尚,還沒有作品問世,不然就是神童了,他沒有神童之名,可見當時他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天賦,後來他的代表作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等等,他也愛喝酒,經常喝得人事不省,醒來了就進行創作,他還不擇紙筆,經常拿手指蘸了墨水在牆上衣上芭蕉葉上寫字,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被人稱為“草聖”。

顏真卿在《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中這樣評價張旭的草書“楷法精詳,特為真正”。這讓人感到很意外——讓你評價張旭和懷素誰的草書厲害,顏真卿怎麼說到楷書上去了?但是顏真卿確實說到點上去了——說出了草書的本質。

這就是中國的文人,講究的是含蓄——不明說。我們知道懷素是不寫楷書(真書)的,而張旭的楷書水平相當高超,用顏真卿的話說,就是“楷法精詳,特為真正”。 顏真卿的言外之意就是懷素的草書水平沒有張旭的好,只是通過評價兩人的楷書水平含蓄地表達出他的看法。

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雲: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懷素草書作品)

張旭和懷素,骨子裡都是極其張狂的人,但他們一個能當官,一個能做和尚,實在是讓人稱奇,因為不願受太多約束,而無論是做官還是做和尚,所受約束繁多,朝廷有朝廷的規矩,寺廟有寺廟的清規戒律。他們這種性子的人,寫不得楷書,行書也太壓抑,只好寫狂草,狂得沒邊,這狂草就算成了,一般人欣賞不來,更寫不來,實在是難以評價。論名氣的話,張旭要比懷素大些,但是 懷素以後來者的身份,也被評為“草聖”了,這證明懷素並不比張旭差,甚至還要再超過一點點。

被毛澤東稱之為書法老師的有兩位人物,一位是懷素,一位是孫俍工。

中國最後一位書法大師啟功先生,臨摹的也是懷素的《自敘貼》。

張旭被譽為草聖,曾被唐文宗下詔稱為“三絕”之一;而懷素的草書是出自張旭;二人在歷史上是齊名的,若單論成就的話,個人認為懷素似乎更勝一籌。

(懷素草書作品)


你聴


這是毫無疑問的,張旭遠超懷素。從他們的作品以及後人的取法就能知曉。

張旭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目前所知的《古詩四帖》應該是南宋人學張旭的作品,比較靠譜的法帖有楷書《郎官石柱記》《王之渙墓誌》,草書《斷千字文》《冠軍帖》。我們就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斷千字文》與懷素的《自敘帖》作一下比較。

一、筆法上一目瞭然。《斷千字文》提按頓挫,變幻莫測,而懷素的《自敘帖》在筆法上的表現就少些。章法上,《斷千字文》突破了行與行的界限,出現了一字跨越二行的處理方式,而且整體章法仍然非常協調。這相比《自敘帖》的收放處理更加大膽,也是更高水平的一種體現。

張旭《斷千字文》

懷素《自敘帖》

二、在鑑別古人水平高低時,有一個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學臨習的難易程度。張旭雖然弟子眾多,而且很多是一流大家,但沒有一人能夠傳其狂草衣缽。唐末五代時期的僧人亞棲、貫修、高閒、彥修以及《古詩四帖》作者等人,雖然力學張旭,但水平上差之甚遠。自南宋以來,幾乎沒有學張旭的書家。一方面是張旭喜好酒後書壁,少有作品流傳下來,另一方面是張旭草書如波怒雲舒、不可端倪。後世學狂草者,多數是從懷素入門,但也基本都止步於此。兩者高下就不言而喻了。

高閒《千字文》殘卷

彥修《二詩碑》

總之,懷素在筆法和章法上,與張旭都不在一個水平上。狂草由張旭所創,後世臨習者眾多,但真正能夠融會貫通,並開創新風格的人僅有懷素和黃庭堅。但後兩者在水平上與張旭仍然不能同日而語。


明之書苑


各有千秋!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兩人的用筆特點不一樣,懷素書法的線質無人能及,如山間清流彎彎繞繞。張旭書法大氣磅礴,如黃河之水自天而來!雖說文無第一,但我個人還是喜歡懷素書風!


惜墨堂主人098


閱讀中國書法史可法以瞭解到,按時間節點唐張旭在前懷素在後,而且張旭是狂草而懷素是小草。雖都是草書範疇,但這二種草書體元論筆法,結體和章法都有差異。論高低感覺沒有高下之分,有的是藝術風格和表現力的各有特點。千百年以來這倆位都是這二種書體的代表性人物,為後人所膜拜。



鄰湖堂


張旭與懷素都被奉為草聖,其境界和筆法淮高誰低,你怎麼看?

既然同屬“聖”,其境界和筆法必定也通達到了“聖”的要求。

問題就來了,作為普通人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聖”是一種怎樣的述求,所以不知這二個人的“境界”歸屬。

但是,這二人素有“瘋癲”之稱。如果“瘋癲”算是一種境界與美譽,又或者就代表著“聖”的標籤。

那麼,一個是“瘋子”境界,另一個是“癲狂”境界,半斤八兩……


呂永亮


孫過庭書譜雲,張芝草聖,張芝是漢代人。張旭、懷素唐朝人。沒聽人說過張旭、懷素是草聖。

這二人都是唐朝時有名的草書大家,他們的書法都可以作為取法的範本。二人的書法都好,但各有特色。張旭的代表作是冠軍帖,懷素的是自序帖。學懷素的人多一些,毛主席學的就是懷素的自序帖。現在的得獎專業戶王厚祥學的也是自序帖。張旭的冠軍帖,詩四首有人學,但難於上手,出名的少。由此看來,懷素稍占上風。


譚雲協


張旭和懷素的書法,號稱顛張狂素,我認為都很厲害👍。

張旭和懷素在骨子裡面都是極其張狂的人!他們在書法上的造詣,猶其是狂草,幾乎是後人不可企及的。兩個人都是從張芝今草的基礎上受到感悟而盡情發揮,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當時文人士大夫極大的追捧,各自均被奉為草聖。杜甫寫《飲中八仙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吹捧張旭,不遺餘力,而李白也不甘示弱,寫下長篇頌歌《草書歌行》等,以巨大的熱情和極其誇張的語言,對懷素書法大加讚揚,崇敬之情無以復加。由於張旭和懷素名聲太大,加上朝廷的提倡和盛唐社會風氣的影響,以至發展到張旭的追隨者和懷素的追隨者在長安發生械鬥,一時蔚為奇觀。

張旭的一生基本上處於盛唐時期,顏真卿曾經向他學書。張旭享年74歲,比懷素長52年,也就是說,張旭成名的時候,懷素還沒有出生。據《新唐書》記載,他們二人終身未曾謀面。懷素的一生處於盛唐和中唐之際,享年62歲,曾在雁蕩山學書多年。張旭759年離世時,懷素40歲,在古代正是鼎盛之年,從內容看來,《自敘帖》應創作於這以後。

從二人現存的作品來分析,懷素有真跡《自敘帖》,原件存於臺灣。張旭的《古詩四帖》為臨品,未署名,經董其昌鑑定為張旭作品,後世多不持異議。張旭其它作品也還不少,可以互相印證。張素二人狂草的風格差別較大,張旭筆力遒勁大氣,連筆甚多,不泥古人,顯得更為張狂,可謂錐畫沙也。懷素作品連筆不多,比較循規蹈矩,不越雷池,用筆圓潤,容易辨識,富於美感,折釵股乎?

公平論之,二人的書法造詣均可稱為登峰造極,富於審美價值。李杜各有所好,賦詩以稱,未可怪也!

張旭與懷素傳承了張芝的草書思想,同時又進行了艱苦的嘗試和大膽的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氣韻和風格。他們的作品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能夠見到他們的遺作,是後世之幸。以下為二人作品。








校傲臨風(書畫)


二人功力都不錯。但比較張芝略欠火候。


聾一翁周錦池


張旭疏狂而懷素拘謹。


漳平軼事


草書更多表現的是性情,從這個角度來說,張旭高出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