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為,五不親”,說的是什麼?

秉燭侃歷史


天爺化轉老子道德經就是天言,做人,一事不做,無功也少過!一做千錯,大罪孽過。二不休?勿聽眾生常人的喋喋不休,終生不明所以。三不猴?不要向猴子般難於守靜,好動會成為動物一樣的人!四不為,做人?當不為一切,只為人道。人道合天,等於天道!五不親?事實上沒有至親的人,只有至親之間的利用。做人?一事不做,勿做千錯。如今人人,爭滅根本,在千錯中!要做抓真?真踐真理,人動和諧。再做抓正,正心體人,做個真人。千學萬技?學做小人,不如不學!萬技皆滅世,不如無技。千學萬技?皆偏於邪惡!與做人無關。追求人與動植水土,互傷有度,和諧共生,才是人道,才是人為。


用戶付建章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為、五不親”意思是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其中“一不做,二不休”這句話成為了人們的口頭語,這幾句話的正解是這樣的。

“一不做”:指的是不做虧心事。

有句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做虧心事最令人討厭,這種人“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所做的事令人噁心,但夠不上法律制裁,說白了就是無賴或者潑婦之類的人。

提起這種人只能無奈地搖頭,人們從心裡最恨這種人。

“二不休指人生中不能停止做兩件事。

第一不能停止學習,有句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不叫巧”。人生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加強修養的過程,每個人在人生的路上都在不斷地修正自己,學海無涯,只有不停止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

第二是不能停止做善事。也可以理解為不做壞事。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不做壞事,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條強調加強修養。

有道是:“心中有佛,才能看其他人都是佛”,多行善事,莫問前程,老天不會虧待任何人。

“三不猴”是用三個猴子的面部表情塑造成像。

一個猴子用手捂著嘴巴的塑像,意思是說不該說的話不說。

一個猴子用手捂著耳朵的塑像,意思是說不該聽的不聽。

一個猴子捂著眼睛的塑像,意思是說不該看的不看。

總之這三個猴子的塑像告訴我們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即管好自己的嘴巴,眼睛和耳朵。

“四不為”是指不貪念、不妄想、不勢利,不世俗。

不貪念:就是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佔有,有句話叫做“貪心不足蛇吞象”,人一旦有了貪念就會走向歧途。

不妄想:意思是說要面對現實,也就是有自知之明,多大的腦袋戴多大的帽子,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踏踏實實做好當下。

不勢力:意思是說不高攀也不睬別人,不諂上不欺下,坦坦蕩蕩做人。

不世俗:意思是不要做小市民,過於流俗、鄙俗,猥瑣,不高尚。

五不親是指不要和五種人親近來往

第一種是有貪慾之人。這種人的胃口很大,你永遠滿足不了他的要求。

第二種是吝嗇之人。

這種人沒有同情心,並且把物質看得很重要,自私自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第三種是軟弱之人。沒有一個強大的心理,遇到事情畏畏縮縮遲滯不前,錯失許多良機。

第四種是沒底線之人。沒有底線等同於沒有道德,什麼不要臉的事都可以做出來,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

第五種吹牛皮之人

。這種人是老母豬掀門簾——全憑一張嘴。說話不動腦子,顛倒黑白誇大事實,整天喳喳呼呼,其實沒有一點能力。

以上5種人都是性格有缺陷的人,對於這樣的人最好敬而遠之。


秉燭讀春秋


俗語說的"一不做丶二不休丶三不猴丶四不為丶五不親”,是警世之言,是提醒人們在做人丶處事丶交友等方面應該注意什麼和如何去做。其中的含義是:

一不做。

即不要做壞事。人要時刻心存善念,慈悲為懷。做事不可有害人之心,要明白害人終害己,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

二不休

即人生中兩件事不可停止。 一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廢,任何成功都是艱苦奮鬥的結果,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打退堂鼓,將會一事無成。要明白只有鍥而不捨的人才能成功的道理。二是修身不能停止,要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做到謹言慎行,自信,而不自大,這樣能受到世人尊重。

三不猴

"三不猴"指的是猴子最常見的三個動作,一是用手捂著耳朵,二是用手捂住嘴巴,三是用手遮著眼睛。以猴子的這三種動作比喻:對於讓人厭惡的行為,我們選擇不看;對於閒言閒語,我們選擇不聽;對於傷人傷己的話,我們選擇不說。

四不為

即四件不可做的事:(1)不可貪慾,因為人心是無足的,慾壑難填。貪慾是人生痛苦的根源。(2)不可不孝,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人呢。(3)不可勢利,看不起弱者。(4)不可矯俗,人入鄉隨俗,相處才能融洽。

五不親

五種人不可親近:(1)滑頭。(2)一毛不拔的人。(3)信口開河,“胡咧咧”的人。(4)耍無賴的人。(5)動不動就惱的"玻璃心”人。


本昌談歷史


星期一不做事,星期二休息,星期三去動物園看猴,星期四看猴不能帶禮物,星期五不能跟猴親熱!


一個風韻猶存的男人


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