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寶寶在他畫畫或擺積木時家長給指點一下或碰了他的積木,就哭個不停,為什麼?

幸福一家人wjy


感謝你的邀請,謝謝你的信任,收到你的邀請我太高興了啊!孩子這樣的話,是因為你打擾了他的思路,這個孩子的專注力很好,希望家長不要做這樣的事情,孩子這個歲數正好是培養專注力的時候,你做的這件事會破壞他的這個能力!只有孩子在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才能過去,給他提供幫助!給你打個比方吧,如果別人在你看特別喜歡的電視劇的時候,非要讓你出去散步。你這時的心情會怎麼樣啊?能理解孩子了嗎?

還有一個方面需要注意,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告訴他,說“媽媽打擾到你了嗎?你感覺不舒服了吧!我向你道歉,但是你如果需要媽媽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媽媽,並且我現在也很受傷,我想給你幫幫忙,我是好心啊!咱們約定好,下次我們都好好說話,可以嗎?寶貝👄”

慢慢的孩子會改掉急躁的脾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快樂著的寶媽


很多人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找不到原因,也找不到好方法解決,我今天想說,堆積木和畫畫非常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想象力,你的行為已經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了。

繪畫是可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動手能力以及對色彩認知和應用能力,還能提升孩子的智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四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自己拿主意了,你為什麼要去指手畫腳呢?你去指點的時候已經打亂了孩子的思維,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建議媽媽在孩子畫畫的時候,不要盯著孩子畫畫,可以做點自己的事情,等孩子畫完了再給他指點一下,比如那朵花用紅色是不是好看一點,那棵樹再畫大一點就好了,我認為孩子會很樂意接受。

堆積木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尤其是樂高積木又小有多,如果孩子能夠按照圖紙拼起來,是非常厲害的。四歲寶寶一般玩的是相對簡單的積木,可以隨意組合,搭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你碰他的積木,他不高興,因為他好不容易擺好的,被你一碰破壞了,他很傷心。

建議媽媽在孩子畫畫或者堆積木的時候,可以做點自己的事情,不要隨意去打擾孩子,這點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小時候專注力培養的好,大點上學了學習成績家長就不用發愁了,因為注意力集中的孩子,老師上課的時候不容易走神,成績都不會差。


陪讀媽媽談教育


家長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直入主題:家長打擾到孩子的工作和成長了。

按照意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女士的教育理論。兒童在0~6歲,特別是3~6歲這段時間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鍛鍊發展自身的能力,其中包括全身所有肌肉、器官、神經的發育和掌控(抓握,走路,說話等),也包括對外表達輸出,對內接收感受以瞭解世界。

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發現孩子會不停的爬來爬去,會不停的找人說話,會對某些東西某些動作重複幾十上百次,這都是他們在鍛鍊自身和感知世界的過程。

而且這個過程對兒童來說並不痛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兒童的天性。而有些時候我們家長的好意會打斷這個過程,干擾到兒童的正常發展。

比如梳頭,穿衣等日常動作,我們家長覺得他們動作太慢就代勞了;也有指點他們畫畫擺動他們的積木一類的,這其實對兒童來說是相當不友好的。

就好像我們玩遊戲玩的好好的,突然來一個人對我們指手畫腳,甚至奪過我們遊戲的操作權。我們自然會不開心。

從此以往,兒童不僅會有很多心理問題(亂髮脾氣,大喊大叫),還會因為得不到鍛鍊而對某些“遊戲”生疏。

所以對6歲以下的兒童,我們只要默默陪伴就好,不要打擾他們。


盾牌教育


四歲的孩子處於一個秩序敏感期和執拗敏感期。

(1)在秩序敏感期中家長最大的困惑就是認為孩子犟,擰,固執,執拗。一旦哪件事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厭其煩的進行,一個環節都不能錯,一個環節也不能漏,先後順序也不能打亂,否則就要再重新來一次,從孩子的表現上總讓我們感覺到他們不可理喻。在對於孩子秩序敏感期上我們要觀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一定滿足他的需求,安慰孩子情緒,一定不能譴責孩子。

(2)執拗敏感期實際是兒童思維的表現,因為6歲以前的兒童他的思維具有一種特定的現象就是不可逆性,這個現象在執拗敏感期到來的時候尤為明顯,這個時候兒童能夠預想事情是什麼樣子的,如果你把他的這種預想破壞了,他就火冒三丈。比如電話響了,他預想他先接上,結果媽媽先接了,他就火冒三丈,非得讓你把電話給他或掛上,會是我說了算,按我說的去做,按我想的去做,此時的孩子思維先於行動,並且以為思維就是行為,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們比任何時候都顯得“任性”,可以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辦法是滿足孩子的願望,如果做不到的話,就理解孩子,安慰孩子的情緒,切記不要譴責孩子的行為,耐心是最重要的。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去考慮。





歡歡老師育兒


作為兩娃的寶媽,我是有點這方面的心得:四歲寶寶自尊心也是很強的,他認為他的東西未經允許,任何人都不能碰的。你可以先融入他的遊戲或者畫畫中,陪他一起遊戲一起畫畫,然後再徵求意見式的改變寶寶的想法


萌萌噠的航哥



九溝十八彎彎彎到河灘


其實我很不贊成有些家長在孩子的世界裡指指點點。

我見過有些家長指導孩子怎麼玩遊戲;勸說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別人;讓孩子穿自己不喜歡的衣服;給孩子買玩具、吃的從來沒有問過孩子喜不喜歡..........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恐嚇、吼叫、威脅孩子。


每個大人都是從孩子過來的,如果自己小時候被這樣對待,你喜歡嗎?


你現在對孩子的指導,是因為自己有知識、有經驗嗎?是覺得那麼簡單的孩子都不會嗎?是想讓孩子少走彎路嗎?


如果回答是,那我覺得家長用錯方法了。快速的,替代的,能讓孩子學到什麼呢?孩子能記住嗎?

孩子自己在畫畫、在玩積木的時候,不要打擾,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在鍛鍊自己的專注力。一次兩次所謂的指導,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又要怪孩子的專注力為什麼不好,因為他專注的時候被打擾了,沒有得到鍛鍊。


孩子在玩益智類的遊戲的時候,能很好的鍛鍊他的智力,也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挖掘好奇心,這些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的,父母是替代不了的。


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告訴孩子,美名其曰“幫孩子少走彎路、多走捷徑”,但實際上,家長們之所以作為過來人,會對自己的知識、經驗深信不疑,是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


也就是說,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相信經驗。且對於不同的人,即使是同樣經歷、未必會塑造同樣的知識和經驗。

所以孩子只有自己親身經歷,哪怕是失敗痛苦,然後才能從中總結出自己的經驗,也相信自己的體驗,這樣孩子才能成長。


一味要孩子聽自己的,孩子不僅不會好,還失去了他們自己體驗的機會。


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做了就有直接的經驗,也知道了做事的困難;

孩子自己能想的,就讓他自己想,最危險的就是孩子沒有思考能力;

孩子自己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哈哈育兒


打擾到孩子了,這時候就不要吱聲


木竹林楓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擁有佔有慾了。把周圍的東西都當做自己的,家長們也要以平等的身份去與孩子溝通。


青少年近視防控達人


這個很正常,孩子有自己的行為和意識邊界。在成人看起來很無所謂的事情,孩子特別的在意,因為感覺被別人侵犯了他的世界。而且這說明孩子有很強烈的秩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