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漢服那麼好看卻難以復興?

農夫老嶽


我就是很喜歡漢服,而且有在宣傳,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漢服普遍比一般的衣服貴,對於老百姓或者是中下家庭來說,要想穿漢服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二、漢服穿的時候比較麻煩,相比於現代衣服來說,很是繁瑣。

第三、漢服比較單薄,冬天的時候不禦寒,適合春夏秋的季節穿。

第四、漢服較長,行動起來不是很方便,尤其是跑步或者是騎自行車,而且沒有口袋,像錢包或者是手機這一類物品沒地方放,對於女生來說還好,她們會揹包,男生就比較麻煩了。

第五、圈子有限,而且現在服飾多種多樣,尤其是受西方服飾影響,漢服的接受度要低一些。

漢服是傳統服飾,很慶幸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能喜歡漢服,關注傳統,但是前路漫長,漢服復興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我堅信我漢家衣裳會迎來真正屬於它的明天。






若憶閣


漢服好看,但不實用,不適合工作需要,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遠在唐朝時,就因為漢服不實用,不適合騎馬,而出現穿胡服的證例。

實用的衣著才是發展的趨勢,又因為現代人追求舒適簡約,怎麼可能喜歡漢服的拖拖拉拉的風格。

再一個穿著繁瑣不便,習慣了簡約的人很難適應,為了穿一件衣服去遭罪般的折磨自己。

還有穿著漢服怎麼在現代化快節奏的企業,公司,工廠上班幹活。

看著就缺乏精氣神,像是悠閒逛蕩的,必然沒有工作效率。

就是搬個東西也會小心翼翼,生怕絆倒磕著自己。

居家吧!有人侍候著倒也不錯,關鍵是幹家務是乎是男男女女的優良傳統,拖拖拉拉的漢服怎麼幹,用來拖地做抺布麼!

所以不附合現代人需求,不適合生活節奏自然不會為人接受。

當然了,用來作為節日慶典的禮服倒是可以。

不過想想要提倡也很難,因為已經適應了現代服裝的簡約,再要去適應這樣的繁瑣,恐怕是背道而馳,有太多人來反對。

所以很難推廠,因為巳然不合時宜,可以說不實用,巳然被社會所淘汰。

即使看著很美,也只有一時的新奇罷了,真正要用來作日常穿著,總覺得彆扭,與時代脫節,缺少維和感。


寅飛揚


在我看來,它成功的幾率是極低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徒勞的,因為它並不具備聲稱的那些意義。

復興漢服多少被認為是一種民族主義衝動,然而正如民族主義本身一樣,其思想根源卻只能追溯到西方。歐洲的許多所謂“傳統”,實際上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古老,而是19世紀末的重新發明,因為它們“是如此缺乏先例,以至於連歷史連續性也需要被髮明”。作為民族標識的蘇格蘭褶裙,“名字及裙子本身——在18世紀之前都未被聽聞”(《傳統的發明》);的確,它與風笛曾以一種殘留的形式存在,但卻被大多數蘇格蘭人視為野蠻的標誌。這種追溯性的發明,“在某種意義上它是對英格蘭的一種抗議”。

提倡漢服的人無疑也賦予了服飾本身這樣一種政治抗議的色彩。在一個前現代社會,服飾往往是種族和文化的標誌,中國史上的確也一向重視“衣冠”,但將之視為一種抵抗和堅守的象徵,則幾乎無一例外都發生在政治變動劇烈的時代。理由很簡單,作為一種民族自覺的象徵,關鍵正如梁啟超所言,在於“對他而自覺為我”,如果不存在一個使自身感到強大壓迫感的他者,則這種抵抗本身的意義也就自然地消解了。

所謂“漢服復興”的弔詭邏輯在於:漢服即使復興,那也實際意味著它的衰落。中國曆代服飾變遷,並不存在一個標準模式的“漢服”,因為當它作為一個主宰性的主體力量時,漢族是不需要自身的區別性標誌的。有意識的民族自覺,代表著承認自身與他者的平等、甚至低人一等,因此關鍵在此:現在作為象徵物被捍衛的漢服,看似滿足我們的自尊,是對傳統的致敬,其實質卻是在衰落前提下的退而求其次。這相當於承認放棄自己的普遍性而強調相對特殊性,就好象在西醫入侵之前,只有“醫術”而沒有所謂“中醫”。金嶽霖曾精闢地指出,現代哲學史家研究道學,首先“是把歐洲哲學的問題當作普通的哲學問題”,其次才是將道學“當作發現於中國的哲學”。這其中的邏輯是一樣的:我們現在強調的中國特性(Chineseness),已經不再是普遍性,這本身就是一種屈服和後撤。


達達日誌vlog


回答了:為什麼漢服那麼好看卻難以復興?

究其原因,無非是兩點。

其一:漢服的不實用性。因為我們不可能像古裝電視劇裡的大家閨秀那樣整天無所事事,穿著個飄飄然的漢服到處遊蕩。大多數人都需要工作,穿上漢服有太多的侷限性,根本無法自如的幹活做事。

其二:漢服的獨特性。如果你穿漢服走在大街上,你會被人們當做“另類”,我想大多數人甚至會拿起手機拍照。作為一個普通人,當然不喜歡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吧!

那麼現在穿漢服的有哪些人呢?其實主要集中在大學校園,好多都有漢服社之類的,也大多都是幾個人一起穿走在校園裡,出了校門大多數都不會穿!

所以說,漢服雖然好看,但是種種的侷限性都註定了漢服難以大眾化。





書畫之道


其實現在穿漢服的朋友越來越多了,尤其是年輕族群,而且不限於特定場合,生活中隨處都能見到穿漢服的男男女女。學校裡各種漢服社團起了很重要的影響作用。除了平時不同的各種雅聚之外,每年的花朝節都有很盛大的漢服聚會,而且每每搞活動以及節假日,商家也有跟漢服群體有不少密切的商業合作,空間越來越大。

漢服完全應用在生活中,還是有點不方便,一套正牌漢服的價格也不便宜。適時的把漢服當做隨性的興致愛好也挺不錯的,就跟旗袍一樣。

現在漢服從某種角度上比旗袍的運用影響力更大。

圖片是本地花朝節在老城牆上最大的聚會,非常搭配,安排了各種傳統活動,射箭,投壺,轉圈圈等。





播客來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下對漢服的小小看法,說實在的挺喜歡漢服的,漢服非常的美觀,有種看到過去的感覺,漢服不需要復興,它一直在喜歡它的人心中是無法取代的。但是漢服很難像品牌衣服那樣讓人去追捧購買,一是價格貴,當你花了幾千幾萬塊錢去買了漢服,又要買搭配的頭飾配飾鞋子等,二是不方便,想象一下,穿著漢服吃飯、上廁所、上班,太不方便了,三是很難跟身邊的人產生共鳴,當你花幾萬買了一條迪奧的禮服,你身邊的人會非常羨慕,但當你花幾萬去買身漢服,你身邊的人可能會說你瘋了,所以喜歡的朋友們可以多去看看漢服展那些。


二次元世界女生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一夕談。

說到漢服,很多人第一感覺就是漢朝的服飾,其實不然,漢服是對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簡稱。

通過各朝各代的演變修改,漢服的設計既有文化背景,也有各式各樣的染織繡工藝,這已不僅僅之前一種服飾,而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所以漢服好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們現代的穿衣風格都是以簡約為主。隨著經濟發展,時代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要求都變得多樣化、個性化,所以對服裝的要求也是。

因為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所以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穿衣風格,而且不同的穿衣風格又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品味,尤其是身處大都市的人,更是對服裝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衣服有自身的特點,需要定製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衣服,而現代服飾具有更多的可創造性,漢服卻有一定的侷限性。

雖說漢服很好看,但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來說,穿漢服只能當做一種愛好,如果滿大街都是穿漢服的人,不要說感覺很奇怪,就是每個人來說,生活上也有諸多不便,早晨起床穿衣不便,在公共廁所如廁不便,在工作時候也不便。

現在的服裝設計,也有很多越來越帶有漢服的理念,衣服設計的簡單大氣,而且也有對文化的傳承,小編覺得這一點特別的好,所以我喜歡漢服,我也喜歡現代人對漢服的推陳出新,特別的有新意。

漢服不需要復興,因為它一直都在。

漢服的美是被中國人認同的美,它早已經不是一件衣服的名稱,它代表的是我們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需要我們世代相傳。


一夕談


打死也不穿漢服!我身材臃腫矮小,如果穿上漢服,肯定比武大郎還難看,還是別汙損漢服的形象吧![流淚][捂臉]


氣吞萬里如猴


你覺得好看,那就說明商家的目的達到了。真以為是復興漢文化啊?噱頭而已…就像寵物狗一樣,受人喜歡的多是好看或者品種好的,喜歡土狗的是少數。偏愛官家小姐,捕頭捕快的衣服(至於是否真的還原還有待商榷),真百姓的粗布麻衣,除了cosplay我還真沒見過有人特意穿


大叔愛吐槽2236


現在說的漢服,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也並不是哪朝哪代延續下來的服裝,大部分只是形式上的“古裝”,而為之命名曰漢服。

漢服不能復興,首先缺少文化的根基。漢服是與中國整套傳統文化體系相配合的,漢服按長短可分為襦 、裋 、深衣,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中衣、大衣,各朝代、各階層、各場合的衣服都有款式與講究。

同時,一整套衣冠體系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等部分,在沒有從小培養的習慣下,很難弄清楚這裡面的文化內涵,也很難有理有據的正確穿著。

其次,衣服的穿著也與當時的社會生活相配合。美是一個方面,對現代人來說,衣服最重要的是方便穿著,切合日常需要,相比起來,漢服穿著複雜,活動不便,作為休閒穿著還好,在一些需要靈活活動的場合則未免累贅。

最後,現在人們穿漢服其實是一種新的時尚,早已失去了古代日常生活的氛圍,成為一種新的審美潮流,侷限於興趣愛好的範圍,要將其作為日常穿著,還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

其實,要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需要先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學習,而漢服,只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