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的德军如果按照曼施坦因的计划会胜利吗?

金翔门业767


即使打赢了又如何?不过是另一次“哈尔科夫反击战”而已,表面看上去很辉煌,但难以获得很大的战果。


曼施泰因在库尔斯克南线被吹嘘成“非常接近胜利”,其实不过就是普罗霍夫卡坦克战占了上风而已。



双方声称的战役数据,要客观分析


普罗霍夫卡坦克战,苏联传统说法是“苏军六百辆坦克大战德军五百辆坦克,双方均损失过半”,近年的说法是“德军损失不过几十辆坦克,苏军却损失五六百辆”。因此,一些翻案文章把库尔斯克南线战斗,说成了“德军将大获全胜”似的。


然而,这不过都是事后的数学游戏而已。


德军第3装甲军和党卫装甲军(参战坦克总数300多辆)所谓“损失仅仅几十辆”,其实是把损伤后可修理的坦克除去了,实际战损也在200辆以上。


此战中,苏联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参战坦克总数500多辆)损失惨重,仅大修的坦克就需要400辆。但仔细看一下这说法,这400辆按照德国标准,也是应该不作为“绝对损失”的。所以,苏军坦克损失按照德国标准,最多也不过损失100多辆而已。


到了库尔斯克战役后期,苏军发动反攻,德军在撤退中丢弃了大批正在维修的坦克,导致100-200辆“不被计入绝对损失”的坦克变成了真的绝对损失。


由此可见,库尔斯克战役的坦克损失数字,不能盲目听某一方的片面之词。



德军后续作战能力远不及苏军


事实上,曼施坦因指挥的南线德军虽在坦克战中赢得上风,但是自身损失并不小,编制内的多数坦克实际上已经丧失战斗力(500多辆坦克有300多辆战损或需要维修),根本拿不出更多坦克继续进攻。然而,苏联还有草原方面军的几个坦克军作为预备队,用于第二阶段反攻作战的坦克更是数以千计。


同时,北线德军早已经一败涂地,主要部署在北线的“黑豹”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已经损失大半。北线的苏军部队,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已经稳占上风。


所以说,即使南线的曼施泰因部队还能继续推进,北线德军也无法配合。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场最美好的结果,就是对苏军打成击溃战,根本无法封闭合围圈。这个战况结果,正是1943年3月哈尔科夫反击战的重演。



与哈尔科夫反击战的对比


哈尔科夫反击战,被后世极度吹嘘,说成什么“德军以1:8的兵力(师旅数量)获得奇迹般胜利”。但明眼人都知道,德国装甲师的兵力比苏联坦克军的兵力都多,而且参战的苏军坦克旅、步兵师都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强弩之末。兵力枯竭的苏军十几个坦克旅,坦克数量加一起都没有一个德国装甲师多。


哈尔科夫反击战号称消灭苏军50多个师(旅),但多数苏军都成功跑出了包围圈。德军此战的歼灭数字只有4万人,俘虏更是只有1.2万人。与1941-1942年动辄俘虏十几万、几十万苏军的东线战役相比,哈尔科夫反击战更像个笑话,实际就是一次数学游戏。



相比于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尔斯克战役的苏军准备十分充分,装备和物资远非1943年初可比。而且战役后期苏军仍保存有大量后备队,能够在多个方向发动大规模反攻。战役后期,苏军仍可动员4000辆以上的坦克,以及3000架以上的战机。德军坦克数量却已降低到1000辆左右甚至更少,战机数量也不占优势。面对苏军的强硬实力,德军即使想复制“哈尔科夫的奇迹”,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曼施泰因的真实想法,也许只是试图拖延一下苏军后续的大攻势。所谓的“更大胜利”,更多的只是梦呓。(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曼施坦因一开始并不十分主张粉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而是更倾向于通过迂回战术围歼盘踞在罗斯托夫地区的苏军。但是,希特勒却一再的坚持要先解决库尔斯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库尔斯克战役是希特勒强加给曼施坦因的,而后者出于对希特勒的服从,不得不选择接受。

在战役开始之前,曼施坦因一共提出了两种战役计划:第一,主动进攻,打苏军一个立足未稳;第二,主动防御,尽可能消耗对手后再发起进攻。这一次,希特勒和曼施坦因的选择再次背道而驰:曼施坦因倾向第二种计划,但希特勒执意选择了第一种。

事后来看,主动进攻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1943年初的时候,德军的装甲力量在东线损失较大,如果此时贸然发起进攻很可能会加剧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天气、准备不足以及希特勒的犹豫不决等原因,德军的进攻计划一再被延期;而与此同时,苏军却利用这段时间积极构建防御工事、部署战役计划以及补充战斗人员等。

所以说,德国在密谋和准备库尔斯克战役的同时也给了对手查漏补缺的时间,以至于七月初才开始的进攻早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至于没有被认可的主动防御、后发制人的第二方案如果真的实施,大概率也不会扭转战局走势,充其量只是增加德国同苏联对峙的时间。再加之盟军当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成功登陆,希特勒对于库尔斯克的坚定必然会被动摇。

因为当时苏军阵中对于哈尔科夫战役后的下一步计划也存在争议:瓦图京等人主张先发制人主动进攻,而朱可夫等人则更看好主动防御,后期再酌情发动反攻。当然,斯大林最终还是听取了朱可夫等人的建议。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德军无论是选择攻还是守,苏军已然敲定了先期防御,后期反击的战争策略。考虑到苏联当时强大且迅速的战争动员,他们围绕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准备相比德军仍旧具有优势。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对于1943年战局如何开展,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回顾道:基于对“苏军首先将从东面渡过米乌斯河、从北面渡过顿涅茨河中游,对顿涅茨阳台实施攻击……这种判断,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在2、3月间向希特勒多次提出一种实施后发制人打击的设想。我们指出,应在苏军对顿涅茨地区发动攻击前撤出战斗,将苏军的攻击部队引向西方,直至梅利托波尔—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一线,……之后向东南或南方,对经顿涅茨地区向第聂伯河下游推进的苏军侧翼实施攻击,并将其歼灭在海岸附近。”



这是3月14日德军重占哈尔科夫前曼施坦因的说辞。3月10日希特勒到扎波罗热向曼施坦因授勋,他迫不及待的想联合中央集团军群解决掉苏军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因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不予配合、南线德军疲劳和泥泞期的到来,即使3月22日收到陆军总司令停止进攻的命令,到27日曼施坦因再有万仗雄心也不得不屈服于实力不济和天时、地形的限制。



3月13日陆军总司令部发布第5号战役令明确中央集团军群应当组建一个进攻集群,以便与南方集团军群北翼联合发动进攻。月底南方集团军群制订了与之相配合的“苍鹰”和“黑豹”系列计划。4月15日第6令决定了“堡垒”行动即将实施,曼施坦因至此全身心投入战役的准备。



应该说希特勒给予了曼施坦因力所能及的兵力、兵器上的支援,曼施坦因也依照自己制订的战役计划实施了攻击。这个计划有无缺陷呢?从实际结果上看,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未能攻占奥博扬,第3装甲军未能占领科罗恰,都缘于两者的侧翼受到苏军持续反击的威胁,不能全力向前突进并相互掩护。曼施坦因的计划人为扩大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团军级集群间的间隙,致霍特即使让党卫军第2装甲军偏向普罗霍罗夫卡的行动也得不到第 3装甲军有力、及时的配合。普罗霍罗夫卡战斗的失利预示了南部堡垒行动必然惨淡的结局。



堡垒行动德军失败的根源在于丧失了东线赖以生存和胜利的法宝—突然性。在实力对比悬殊、未能阻断苏军战略预备队进入战场情况下,赢得战役胜利也就曼施坦因痴人说梦般的呓语。或许5-6月间希特勒和曼施坦因从苏军防御薄弱的西部突进,再南北分割包围的灵光一现能获取更有利的战果。


历史扒粪机


在1942年底到43年初的冬季战争结束后,东线战场重新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期,苏德双方都在谋划下一下攻击将在哪里发起。在苏德战场的南部,因哈尔科夫战役造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此时成为了苏德双方都在关注的一个焦点地区 。

当时的德国南方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提出来过一个作战计划,作战内容为德军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从侧面围歼苏军。但希特勒则坚持要求南方集团军群打算和中央集团军群采用一个联合行动,从库尔斯克突出部南北两翼实施钳形攻势,切断并突出部内的苏军。同时缩短德军的战线,腾出更多的机动兵力,进行下一期的作战。

为了完成希特勒构想的作战计划,曼施坦因只能放弃自己的计划。但是由于经过了两年多的战斗,用作突破防线的德国装甲师缺编严重,为了补充装甲力量,德军只能不断推迟进攻时间。德军在补充力量的同时,苏军也在积极备战,在库尔斯克地区构筑了多道坚固的防线,双方的军力都在不断加强,但很明显苏军的优势增加的更多。

库尔斯克还没有开打,战争的天平已经倒向了苏军,不管曼施坦因如何要求提前发动攻势也无济于事,提前开战苏军的防线或许更容易攻破,但是德军的进攻力量却也会此被削弱。

不管怎么样,库尔斯克德军获胜的可能性极低。即便是获胜了,且不说德军损失多大,盟军之后在意大利的登陆也足以把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胜利抹去。


浮沉的历史


库尔斯克战役即使德军胜利了,德军也守不住德军已经南北会师也会元气大伤,苏联草原方面军赶到后再反攻,德军还是会溃败。


纸糊虎


如果是那样的话,世界都是德国的,那就没有了你和我,为什么呢?那么你他妈和你他爹就结合不成,就生不了你!


手机用户59300325329


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