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至3塊多,專家稱“油賤傷新”,車企大佬卻不同意

加油!

近日,2020年第5輪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這次油價調整實現了年內第3次大跌,並創下年內最大跌幅,部分地區油價回到5元時代,更有甚者,已經跌落至不到4元每升以下,所以真的要加油哦!

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調整,從2020年3月17日24時起,國內汽油價格降低1015元/噸、柴油價格降低975元/噸。按照公升價計算,每升89號汽油約下調0.75元、每升92號汽油約下調0.79元、每升95號汽油約下調0.84元、每升0號汽油約下調0.83元。

這就意味著,如一車型的油箱容量為50升,使用92號汽油,所需的用油成本比起昨日可以節省39.5元,使用95號汽油,所需的用油成本比起昨日可以節省42元,這對於私家車車主來說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但專家們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近日,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和財經評論員章弘做客《央視財經評論》,就油價是不是越低越好進行解析。韓曉平認為:低油價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而章弘則認為,油賤傷新,不利於能源創新。

中國能源網首席研究員韓曉平:油價下行,會讓我們的能源安全承受很大的壓力。未來一年,我們的石油進口會達到4.8億噸。但是如果因為油價很低,國內的產量上不來,還繼續維持在1.9億噸這樣的產能,對外依存度就會達到72%。

去年我們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只有68%多一點,如果繼續提升,壓力是非常大的。一旦石油供應出現問題,國家的能源安全就會承受巨大的壓力。

你的存款和油價一起降了

我們回到汽車消費上來。

有很多人認為油價下滑會刺激一波燃油車銷量的增長,他們表示,油價的下滑導致用車成本減少,會增加消費者購買燃油車的慾望,但是看看8天損失了240億美元的巴菲特,消費者口袋裡真的還能富裕出買車的錢嗎?

針對油價的下滑是否會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問題,車雲菌採訪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他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很小的,因為造成油價下跌很重要的因素是經濟的下滑,而經濟的下滑勢必會對汽車銷量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不存在油價下跌刺激汽車銷量增長的說法。

的確,目前新冠肺炎在國內雖然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仍然沒有解除的具體時間,另外,在全球新冠肺炎已經成為大流行病,這對全球經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單純依靠油價降低,汽車市場很難恢復。

根據乘聯會宣佈的產銷量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為25.2萬輛,同比下滑了78.5%,環比下滑85.3%。

分析車市銷量暴跌的原因,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企業在春節後未能按時復工,零部件鏈條出現斷裂,整車廠更是無能為力,交通出現大規模封閉,也是產品不能快速到位的原因之一。在終端,全國各地經銷商在年後遺址處於閉店、全面停止銷售服務階段,絕大部分經銷店2月前三週的零售銷量基本為零。在這期間,國家呼籲減少外出,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線遠程辦公,導致用戶出行慾望降低,直接影響其汽車購買慾。

這些才是影響目前汽車銷量的關鍵因素,目前,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各地區也正在逐步恢復工作,截止到3月上旬,各地各地經銷商綜合復工率約為50%,預計到月底綜合復工率有望達到7成以上,另外全國交通物流也正在恢復正常,車市或將出現回暖現象。

但是這是汽車行業本身的求變,並沒有證據可以表明汽車銷量是與油價直接掛鉤的。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市場中的購車主力軍日益年輕化,他們的消費水平相對上一輩來說要更高一些,比起用車養車過程中產生的油費、日常的停車費、道路通行費用、違章罰款、維修保養費用、洗車費用等等,他們更關注車輛本身價格,油價很難成為左右他們是否買車的關鍵因素。

簡單說就是,消費者不買車或許是因為城市限購,或許是因為產品價格消費者尚不能擔負,或多種因素組合影響,而極少會因為油價的上漲或跌幅來決定自己是否購車。

汽車行業想要快速恢復,還是要依靠車企本身的產品質量、銷售渠道以及營銷方式,佐以政策的幫扶,隨著疫情結束緩慢回暖。

不買車,差的真的不是油錢,是買車的錢。

新能源車,你是否有許多問號

儘管油價的下滑不能為刺激消費者購買燃油汽車,但是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發展或將形成威脅。對此,崔東樹表示,隨著油價的下滑以及限購政策的鬆動,用戶對新能源車的需求會隨之減少,這中間有一個必然聯繫。

也就是說,油價下滑不能刺激燃油車銷量上漲就算了,還有可能導致新能源車銷量下滑,新能源車表示:我不是新能源嗎,憑什麼石油降價我倒黴?

前一段時間,央視財經評論員章弘在對於油價下跌做過一番評論:油價過低,會傷害到能源創新。長期享受這種低油價,可能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包括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以及追求,帶來傷害。更重要的是擔心對新能源研發,對於新能源需求會不利。

如果人們覺得既然油價便宜,那就繼續用石油好了,何必去想別的辦法,所以油價過低,帶來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會對新能源開發產生阻礙,因此我們一定要放長髮展的眼光。

這種說法,也引發了網友們的吐槽。

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選擇購買新能源車和城市限購以及用車成本有很大的關係,其中純電動車採用的是電力驅動,同級別的電動車比燃油車略貴,但綜合用車成本之後,比燃油驅動具有較強的經濟性,但是隨著油價的下降,新能源車的用車經濟性優勢逐漸減小,但車價依然比燃油車貴,這會讓消費者減少對新能源車型的購買慾望。

然而,在很多場合,汽車企業的大佬們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北汽集團董事長就曾在一場新能源大會上怒懟過主辦方的觀點,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競爭優勢,絕不是比燃油車便宜,而是要通過走智能化的路徑,讓消費者愛上新能源汽車。

這就像手機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過渡。以前一部諾基亞手機續航可以持續半個月充一次電,而蘋果手機必須一天充一次電。但最終,依然是比諾基亞貴了十倍價格的蘋果手機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雖然很多專家,也在建議和預測,認為當新能源汽車的成本與燃油車持平的時候,才可能是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時間點。

但在我們看來,成本與經濟性只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競爭維度是它給用戶帶來了怎樣的變革性的用車體驗。

車雲小結

油價的漲跌一方面是隨著國際油價的波動,另一方面也受制於市場需求不足的影響。疫情期間,企業停工停產,人們居家隔離,用車減少,自然導致價格下降。隨著疫情結束,加油需求的增加,油價自然也會波動調整。至於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影響,或許只能交給時間了。但電動化、智能化,依然是大勢所趨,這是無法更改的未來趨勢。

油價跌至3塊多,專家稱“油賤傷新”,車企大佬卻不同意


油價跌至3塊多,專家稱“油賤傷新”,車企大佬卻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