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草書的結構及弧形線條的風格簡述:

草書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它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它的藝術形態是在縱橫中見氣勢,於狂亂中體現優美。張懷瓘《書斷》稱:“然伯英(張芝),學崔(瑗)、杜(度)之法,溫故知新,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東晉王獻之甚至創制了“一筆書”,他的這種草書字自始至終筆畫連綿相續,如一筆而成,又稱“連綿草”。所以,草書中行筆過程就構成了草書的形體結構,而書者的情性全藏在點畫之中。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草書形體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使轉的弧形筆道,點畫相對較少,所以說,草書是“使轉為形質”,但一味使轉容易變得俗氣,因此,在以使轉為主的草書中,點畫的出現則是畫龍點睛之筆,就像人的眉目傳情一般,所以說“草以點畫為情性”。

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答熙載九問)中對孫過庭這番話作了發揮:“《書譜》雲:'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使轉為形質,點畫為情性。是真能傳草法者。世人知真書之妙在使轉,而不知草書之妙在在點畫,此草法所為不傳也。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草書線條的獨立性上去理解。“剛柔”可以是字帖的一個大概的風格,“剛”和“柔”更多地把它理解為線條,而恰恰草書的線條是獨立的,有很多草書作品為了誇張線條的獨立性,它會把結構扔掉,就象懷素的《自敘帖》中有很多字的結構是被忽略的,多寫一筆少寫一筆也沒有關係,甚至某一個地方很複雜的結構一筆帶過,所以它對線條的獨立性要求非常高。

線條獨立性要求高,使我們探討剛柔相濟的藝術語言,會顯得更加突出,更加鮮明,如果在篆書裡講剛柔相濟,很難說哪個是“剛”,哪個是“柔”;就是楷書也很難說,很多線條是跟著結構走的話,你沒有辦法判斷“剛柔”的對比,每個筆畫都有,可以不明顯。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王鐸草書創作《求書貼》品鑑,自然流暢清雅疏朗,被譽為書法瑰寶


書者介紹:

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

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琅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


書法用筆的核心技巧及草書的評價簡述: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紙墨相發”,用墨的關鍵技巧是施墨。由於水墨落到紙上有滲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時必須要把握準分寸,否則失控就會敗墨,失去墨韻。在篆、隸、楷的創作中,筆速要求勻和,一般情況下反差較小,大多采用中低檔的速度。原因是,這類字體的墨色反差較小,書寫時筆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飽,不宜太渴。筆速與墨色是互為表現的關係,又是互為制約的關係。不同的字體對筆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隸、楷的筆法是筆筆獨立的,又要強筆畫的刻畫。這樣,在點畫的書寫中,運筆的速度就很難加快。

評價草書作品,線條質量的優劣是至關重要的。用毛筆書寫漢字出現的線條同西方抽象派繪畫中的線條有本質的區別。書法線條有特殊的內涵,它包括點畫中的直線,使轉中的弧線“古人用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篆籀氣”等比喻書法線條,後人視為經典。它的意義在於形象化地一語道破在線條藝術上的書美境界和追求。細細體會,我們就會理解,高質量的線條應具剛勁,毛澀並富有彈性的特點,應“忌尖、忌纖、宜禿、宜拙”;也會理解,用筆需養成以中鋒為主的習慣,方圓兼備、中側互用,應“忌輕、忌滑、宜重、宜留”,追求線條的高質量,是提高草書藝術水平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