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草书的结构及弧形线条的风格简述: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它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它的艺术形态是在纵横中见气势,于狂乱中体现优美。张怀瓘《书断》称:“然伯英(张芝),学崔(瑗)、杜(度)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东晋王献之甚至创制了“一笔书”,他的这种草书字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而成,又称“连绵草”。所以,草书中行笔过程就构成了草书的形体结构,而书者的情性全藏在点画之中。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草书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使转的弧形笔道,点画相对较少,所以说,草书是“使转为形质”,但一味使转容易变得俗气,因此,在以使转为主的草书中,点画的出现则是画龙点睛之笔,就像人的眉目传情一般,所以说“草以点画为情性”。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中对孙过庭这番话作了发挥:“《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情性。是真能传草法者。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草书线条的独立性上去理解。“刚柔”可以是字帖的一个大概的风格,“刚”和“柔”更多地把它理解为线条,而恰恰草书的线条是独立的,有很多草书作品为了夸张线条的独立性,它会把结构扔掉,就象怀素的《自叙帖》中有很多字的结构是被忽略的,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没有关系,甚至某一个地方很复杂的结构一笔带过,所以它对线条的独立性要求非常高。

线条独立性要求高,使我们探讨刚柔相济的艺术语言,会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如果在篆书里讲刚柔相济,很难说哪个是“刚”,哪个是“柔”;就是楷书也很难说,很多线条是跟着结构走的话,你没有办法判断“刚柔”的对比,每个笔画都有,可以不明显。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王铎草书创作《求书贴》品鉴,自然流畅清雅疏朗,被誉为书法瑰宝


书者介绍: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书法用笔的核心技巧及草书的评价简述:


用墨的核心技巧是“纸墨相发”,用墨的关键技巧是施墨。由于水墨落到纸上有渗化的特性,所以,施墨之时必须要把握准分寸,否则失控就会败墨,失去墨韵。在篆、隶、楷的创作中,笔速要求匀和,一般情况下反差较小,大多采用中低档的速度。原因是,这类字体的墨色反差较小,书写时笔中所含之墨不宜太饱,不宜太渴。笔速与墨色是互为表现的关系,又是互为制约的关系。不同的字体对笔速有不同的要求。篆、隶、楷的笔法是笔笔独立的,又要强笔画的刻画。这样,在点画的书写中,运笔的速度就很难加快。

评价草书作品,线条质量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用毛笔书写汉字出现的线条同西方抽象派绘画中的线条有本质的区别。书法线条有特殊的内涵,它包括点画中的直线,使转中的弧线“古人用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篆籀气”等比喻书法线条,后人视为经典。它的意义在于形象化地一语道破在线条艺术上的书美境界和追求。细细体会,我们就会理解,高质量的线条应具刚劲,毛涩并富有弹性的特点,应“忌尖、忌纤、宜秃、宜拙”;也会理解,用笔需养成以中锋为主的习惯,方圆兼备、中侧互用,应“忌轻、忌滑、宜重、宜留”,追求线条的高质量,是提高草书艺术水平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