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和巡洋舰都淡出了海军史的舞台,除去航母和保障性舰船,直接作战的军舰会越来越小吗?

DearJackal


未必,如题主所说,战列舰是彻底淘汰了,巡洋舰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一种舰艇,只不过这东西太费钱,一般国家玩不转,给人感觉是巡洋舰淡出海军了,其实你看看咱们国家那055大驱,活脱一艘巡洋舰,很低调,叫了个驱逐舰,在外国都是将其看作巡洋舰的。



除去航母,直接作战的舰艇里,其实就三个,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至于濒海战斗舰一类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打海战互殴用的。按照吨位,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这就是功能不同所导致的。


先捋一下,战列舰的淘汰,其实算是飞机导弹的应用淘汰了大炮,战列舰的主要武器就是他的主炮,而炮永远是炮,和飞机导弹相比,就是手短。即便是二战时期,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距离最起码都是战列舰的十倍以上。大和号的460mm口径的九四式舰炮,射程42公里,九七式轰炸机作战半径865公里,将近二十倍的差距。战列舰的淘汰,其实是大口径舰炮的淘汰。战列舰的标志,就是大口径舰炮,换别的东西当主武器,就不叫战列舰了。再看题主所说的这个电磁炮的应用和自动化的问题,电磁炮这东西,归根结底,还是个炮,只要是炮,就有个问题,手短。现在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哪一个都加了导弹,随便一个导弹射程就比电磁炮长,伯克舰上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随随便便打个1000多公里。

战列舰被淘汰,巡洋舰越来越少,给题主的感觉是战舰越来越小了,而实际上是,战列舰的地位相当于现代的航母,航母取代了战列舰,而巡洋舰呢,其实就是很多国家都养不起。

战列舰被航母淘汰,意味着飞机导弹淘汰了大炮,二战以后,海上作战主要就是飞机、导弹、飞机上挂导弹。

军舰吨位小,根本不够用

再看军舰大小的这个问题,以驱逐舰为例,它不是越来越小了,是越来越大了。提到驱逐舰,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军现在服役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了,伯克舰上有个东西叫宙斯盾系统。最早呢,这个宙斯盾系统并不是安装在伯克舰上的,是装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原因就是,同时期的驱逐舰太小,压根就装不上。伯克舰吨位大,体型大,才能装上宙斯盾系统。从这点看,驱逐舰其实是越来越大了。

军舰只有体积更大了,才能装更大、功率更强的雷达,探测距离才能够用。不光雷达,武器系统也一样,现在军舰的主要武器就是导弹,而这些导弹要用到的是那一排排的垂直发射单元,不够大的话,根本就不够用。伯克舰上有96个垂直发射单元,体积小了,能摆下么?比如伊朗那个1400吨的贾马兰驱逐舰,能放下这么多导弹么?只有你军舰更大了,才能放下更多的导弹。其实以现在海军的发展来看,都在弄大舰,要的是远洋打击能力,只有综合作战能力更强的军舰,远洋打击能力才能更强。只要有钱,可以弄出个全能舰,以前的前辈们提出过,未来的核动力巡洋舰,上面搭载电磁炮、激光炮、各类雷达、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反舰导弹、防空导弹等,向上能打卫星,向下能反潜,近距离打敌方水面目标,远距离攻击敌方陆地目标。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吨位更大,但是效果应该是非常出色,同时也很费钱。

其实资金够用的话,弄几艘巡洋舰这种大舰摆在那,也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当然了,也得有远洋作战的野心,这东西毕竟也不是摆在自己家门口用的。


军武文斋


史上曾经衡量强国海军的标志就是大炮巨舰,战舰发展的巅峰之一就是出现了曾经的强国海军主要舰种——巡洋舰和战列舰。在没有航母之前,拥有重炮重甲的、吨位巨大的战列舰是海上霸王,比战列舰吨位相对弱一级的巡洋舰也不小,主力战舰的吨位不断增大。在19世纪末,一般都在数千吨至近万吨以上,在一战时期的海军核心无畏舰(当时最强战列舰)吨位普遍达到两三万吨位,到了二战时期几型知名的战列舰普遍达到四万吨左右水平,其中创造了世界纪录大和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论大小重量战列舰比当时的航母也不处下风,而重型巡洋舰也至少万吨左右。随着航空母舰在二战中的地位之崛起,犹如恐龙的战列舰逐步消失,而到了90年代以后,甚至巡洋舰也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航母除外的水面战舰(以下简称“战舰”)的吨位上限的不断降低。

为什么战舰发展历史是一个从小到大,然后又似逐步减小的曲线呢?衡量战舰的性能或构成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火力,二是防护,三是速度。决定战舰战斗力的首先就是舰载武器,在过去,火炮是唯一武器,需要大尺寸大重量的利炮,随之也带来的战舰必然是加大尺寸和重量,以承载更多火炮和更强火炮,而历史进步使得火炮被各类导弹所替,导弹的尺寸标准相对统一化,而且因为精度较高和威力较大,一艘战舰并不需要太多的导弹数量,这样战舰的尺寸重量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看战舰的防护,以前,战列舰和巡洋舰都是靠后种的庄稼来实现全面的防护,但随着反舰武器的威力增强,厚重的装甲在新型武器的攻击下并无太大意义,战舰普遍改为依靠更好的水密结构和损管系统来保障不沉性和人员存活,以及只对部分重要舱室加强凯服拉等轻型防护,如此一来,大量的防护重量被省下。三要素中的速度这一方面,与对重量的影响并没有直接正比关系。

现在各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是驱逐舰和护卫舰,多为一般在几千吨至一万吨,上万吨的驱逐舰在世界上是绝对排得上数一数二的位置,而上万吨的巡洋舰已经没有新的发展,但这并不能就此得出战舰将趋向小型化的简单的结论。从现实看,主力建筑之一的五虎尾间,有大型化的趋势,原先护卫舰一般不超过4千吨,而现在护卫舰达到4000甚至6000吨以上也常见,而群主家的华二战时期的驱逐舰普遍也就二三千吨,而如今驱逐舰大多6000吨起步,标杆性的宙斯盾驱逐舰普遍在近万吨或以上,相应的中华神盾舰也不再满足于六七千吨的吨位,而最新发展出了055型万吨大驱,现代化驱逐舰的尺寸及吨位达到了巡洋舰的水平。

因为现在虽然导弹武器仍然尺寸相对标准化,但是,战舰核心能力信息化这带来了对雷达等的要求,站得高看得远,雷达最好安装更高的位置,而现代的相控证雷达性能与尺寸有一定正比关系,要把更好的雷达安装在更高的位置,这就带来了战舰的重心上升,一旦重心上升就要求相应的吨位和尺寸必须相应增大,才能保证战舰的总体结构平衡;而且现代化的战舰要求执行任务更多样化,其携带的导弹数量已经很难减少,各类新型导弹也要求舰体有一定的承载空间。这一系列的技术要素变量,此消彼长,所以就目前而言,主力战舰的尺寸及吨位不可能持续的变小,而更多的可能是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未来,随着电磁炮的成熟及列装再见的尺寸都会重新变大,也是极有可能的。


史海杂谈


除了航母和保障舰船,别的舰只也绝对不是越来越小,相反是越造越大!具体如何呢?


二战以后,战列舰、火炮巡洋舰、火炮-鱼雷驱逐舰……这些火炮舰只,逐步停止发展,被各种导弹舰只替代。因为火炮虽然比较可靠,但射程有限,作战效率太低,难以与飞机,以及之后出现的导弹相提并论。随着科技发展,水面舰和潜艇上的武器系统,和各种通讯设备、电子战系统、传感器等,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空间、更大的排水量承载!除此以外,再考虑舰只在远洋上的适航性、自持力,则军舰只能越来越大。




另外,巡洋舰等古老舰种,内涵发生剧变!作为先锋和机动兵力,巡洋舰擅长单舰或小群在海上持续活动,担负前沿存在、侦察监视任务,但是在二战后,水面上的巡洋舰无法生存了,只能由水下的巡洋舰——核潜艇,接过"巡洋舰"的接力棒!苏联海军更是干脆,把飞航导弹核潜艇,叫做“飞航导弹潜水巡洋舰”(Ракетный подводный крейсер с крылатыми ракетами)!只有核潜艇才能单舰或小群,在前沿持续活动。许多新型舰只,需要撑起前辈的任务,这也需要越来越大!




这些的都对军舰的大小,产生各种重要影响。所有新发展的舰只,不断加大排水量,以下为满载排水量,或潜艇水下排水量的增加过程——

(1)近海护卫舰,从冷战开始后的苏军50型1186吨,增大到冷战结束时苏军1154型3800吨。

(2)远洋护卫舰,从二战末期美军"迪雷"级1892吨,增大到冷战结束时的"佩里"4100吨。

(3)驱逐舰,从冷战开始的美国"基林"级3460吨,以及苏联"30比斯"型的3066吨,到冷战结束时美国"伯克"基本型8135吨,以及苏联956"现代"级7940吨。

(4)攻击核潜艇,从第一代苏联627型鱼雷核潜艇4750吨,到971型Щука基本型多用途核潜艇的9100吨。





水面巡洋舰其实也一样。冷战开始时,替代传统巡洋舰的是美国驱逐领舰,以及苏联导弹巡洋舰,典型如美国"莱西"级满载排水量5670吨,苏联58型的5380吨,到冷战结束时,也是美国弗吉尼亚级11300吨,以及苏联1144型基洛夫级24400吨。如果冷战不结束,美国20000吨级巡洋舰也会出现!而冷战后的,虽然军备竞赛热潮长期减退,但今天又有复燃之势!欧洲许多护卫舰,都超过6000吨排水量,而英国的26型,满载排水量竟已经超过8000吨!至于驱逐舰,美、中、韩等国型号排水量,已超过10000吨,尤其美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满载排水量竟已达14564吨!



所以,没有越来越小,只有越来越大!


军事作家陈曦


事实上,现在的水面作战舰艇的吨位都是越来越大,只不过现在军舰的命名都是比较低调,用的名称都是过去吨位小的军舰名称。

现在,由于大体的环境是和平与发展,而且没有冷战的阴影,所以各个国家的军费都是在缩减,这种情况下,军舰的数量都在减少,而对于军舰的要求却是在提高了,尤其是水面舰艇要求多用途,比如防空反潜都是要求一艘军舰就都能干了,像原来苏联海军的现代级驱逐舰是防空型驱逐舰,而无畏级驱逐舰是反潜型驱逐舰,两种驱逐舰通常是编队使用,但是现在的驱逐舰都是要求反潜防空这两个差事一条舰最好都能干了。


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排水量9800吨。
伯克,金刚,055这三种排水量约10000吨的军舰还叫驱逐舰,055的首艘舰为南昌号,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应该叫做南昌级。



光荣级巡洋舰,排水量1.2万吨,按照网上的资料,南昌级驱逐舰的排水量和光荣级差不多都是1.2万吨。

现在的军舰命名也开始是比较低调,什么巡洋舰,主力舰这种都是没有了,但是军舰的吨位可是越来越大了,象美国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中国的055,日本的金刚这些所谓的驱逐舰排水量都超过了一万吨,但是名字还顶着一个驱逐舰,要知道,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排水量也就是9800吨,苏联的光荣级巡洋舰也是12000吨这个水平,金刚伯克055这种驱逐舰和巡洋舰已经差不多大了,可是还顶着一个驱逐舰,好像多小似的。


基洛夫巡洋舰,排水量2.5万吨,这个比英国早期的狮级战列巡洋舰都大,狮的排水量才不到20000吨。

军舰的任务要求多了,军舰上的设备自然就多了,虽然现在电子元器件的体积都已经很小了,但是由于设备的数量多了,所占的体积还是多了,而且现在对于舰员的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都是要占地方的,所以军舰的吨位是更大了。

而未来的各种新概念武器,诸如激光武器,电磁炮什么的,他们目前的体积都还很大,军舰太小了放不下。当然这是目前远洋军舰的情况,象近海防御力量的轻型护卫舰,其实体积也是比原来大了不少,象中国的056,越南的猎豹这些所谓的轻型护卫舰都是在1500吨上下,比原来的护卫舰大多了,这个吨位级别在过去应该算作驱逐舰了。

最后,找了一个华盛顿海军条约对于各种军舰级别的大小界定,这个可以做一个参考。主力舰就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排水量3.5万吨以下,主炮口径406毫米以下,重巡洋舰排水量1万吨以下,主炮口径155毫米到203毫米,轻巡洋舰排水量1850吨到10000吨,主炮口径小于155毫米,驱逐舰排水量小于1850吨,主炮口径小于130毫米。现在的驱逐舰,也就主炮口径小于130毫米了,排水量已经是差了一个0了。


红色手电筒


你想的恰恰相反。

未来一线作战的舰艇会越来越大。

虽然自二战结束以来战列舰和巡洋舰相继消失绝种,但是以前作为二流、三流作战舰艇的驱逐舰正式上位成为一流主力战舰。

现今的驱逐舰排水量多在6000—10000吨左右,实际上就相当于以前的轻巡洋舰,某些个别违规选手比如055和朱姆沃尔特排水量已经14000吨,逼近15000吨大关,未来随着中美军事对抗的加剧,中美主线舰艇的吨位会继续增加(越大的舰体意味着更多的武备和更强的作战能力)。

那些冷战末日美帝海军规划中的2万吨甚至3万吨的超级防空巡洋舰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以现在来看,一个海军舰艇编队要想有足够的防空能力,防空舰上的相控阵雷达阵面要足够大、功率要足够高。要想实现这两个要求唯一的可行办法就是造超级防空巡洋舰。

现阶段蓝星第一055驱逐舰按照美帝冷战时期规划的防空舰艇等级划分只能算第三档次舰艇。而当时规划中的一等防空舰其排水量达到45000吨的核动力防空巡洋舰。

055的下一阶段改进型吨位还有可能增加(极有可能毕竟20000吨),这还仅仅是开始。

随着中导条约的废除,美帝的中程导弹如雨后春笋冒出来,这对我国本土和舰艇编队造成了巨大威胁,而现阶段055那4米孔径的小相控阵根本无法达成海里中段反导的重任,850㎜的垂发也不够大。

因此下一阶段中国海军必然会发现6✖️6乃至8✖️8尺寸的大型相控阵防空驱逐舰,与之相对应的垂发尺寸可能会达到1500㎜(以此来容纳海里中段拦截蛋,海里反高轨道卫星武器,海里超远程弹道反舰导弹,海里洲际弹道导弹)

现阶段10万吨的航母也太小,其航空甲班难以有效运行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0吨级的重型战斗机(现阶段美帝航母上起降的30吨级的超级虫和肥电遇上中国这种区域性有隐身战斗机的大国完全就是在送人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上重五,然而说好的NATF还被国会那帮老爷给砍了)面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美国的解决办法是新时代的军事竞赛,面对中国快速更新换代的武器装备计划,美帝也随之加快新型武器的研发。美海军规划中的第六代舰载战斗机计划2030年首飞,2032年上舰(这是航程高达3000海里的远程重型打击战斗机,最大起重不会低于40吨),而美国空军规划的中穿透型制空PAC战斗机可能是最大起重达到50-60吨的庞然大物(制空作战半径达到2000海里)。更大的战斗机将会催生更大的航空母舰(现阶段11万吨的福特级航母仅能有效运作40吨级以下舰载战斗机,面对美海军下一代重型制空机可能会力不从心)。实际上对于中国海军也是同样,我们下一代战斗机也是40吨起步,这就要求我们的新型航母的排水量要达到15万吨乃至20万吨。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的将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军备竞赛(远强于美苏争霸)请各位翘首以待。


是追梦的鸵鸟


综合作战舰艇不会越来越小,这不是浓缩就是精华的事,原因有以下几点

军舰作战需要必要的防护装甲,这决定了他的自身厚度,作战系统,顾名思义作战舰艇用来打仗那么他的作战性能不可单一,火炮,反潜,导弹,通信,,以及保障航行的动力系统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空间的,

1舰炮作战系统一座舰炮看着不大,甲板下面有着复杂的供电系统和供弹系统以及储存弹药的空间。

3反潜系统,军舰必须注重反潜能力,除了专业的猎潜艇之外,几乎每个军舰都有自身的反潜机构,这些反潜深水炸弹都是消耗品,同样储存也需要大量的空间

4通信系统,军舰很外界联系有这很多的通信机构,信号,航海,雷达。报务,这些部门都需要舱室和人员操作的空间自己沉重的设备

5动力系统,这个可以说是全船的最重的零件了,负责战舰的动力,几乎很多都是柴油动力,发动机相当的庞大以及传送到螺旋桨的传动轴和密闭空间!还要有储存大量柴油的油柜,油箱已经无法形容它的庞大了,我们船从江苏到上海航行一次单程都要2要多快的柴油费用,

6水武系统,确切严格来说这个水武部门包含反潜系统,只是之一并不是唯一,因为还有鱼雷以及一些特殊军舰携带的其他水中武器作战工具。

7以及一些其他部门舱室,杂物间,人员寝室,餐厅,淡水柜,总而言之除去一些单一性能作战舰艇之外,比如扫雷舰(他不具备作战能力,只有单一的自卫能力)综合作战舰艇比如护卫舰,驱逐舰已经做到了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有机会进去内部就一目了然了,内部系统缺一不可,做的再小几乎就放不下了。







兔八哥影视


未来军舰的吨位未必会往小型方向发展,电磁炮的发展运用是为了替代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而非舰队防空用的导弹。面对愈来愈多打击航母的手段,航母编队的防空压力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而自动化、信息化帮助的是减少操作人员,而非防空导弹的体积,而搜索更远的大型雷达只能依靠更大的水面载体,要加强舰队防空能力,也只能依靠大型雷达以及大型的远程防空弹来支撑,这一点自动化对军舰小型化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顶多也就减少人员改善一下舰员的生活空间。


美国MK-41型垂发系统上的一坑四弹,主要是因为阿利伯克级除了远程防空以外,还得负责中近程防空,所以得带一点中程防空弹,而中国则有054A级负责中程防空,所以052D以及055大型驱逐舰只负责远程防空甚至反导

而电磁炮的应用对舰队防空也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它的射程顶天了也就40多公里,而舰队远程防空则是需要从100公里处开始防起,所以电磁炮根本不能胜任防空任务。毕竟它要做的是对陆攻击而非远程防空,而且就算它能防空,一艘军舰要装多少门炮?而电磁炮消耗的巨大电力能源由谁来提供?这么多的能源得要多少台发动机和电机来支持?而这么多的发动机和电机体积能小?这一点恐怕连1.25万吨级的055型都未必能撑得住多门电磁炮巨大的电力能耗,所以在电磁炮应用的方向上的水面载体至少吨位也不会小。


《变形金刚》
中的电磁炮形象,是装在9500吨级的阿利伯克级身上的
而现实中美军测试的电磁炮,看看这体积

从目前的海军历史发展看走向远洋的编队军舰吨位都不会小,毕竟更大的军舰能承受更高的海况,军舰所携带的弹药补给淡水补给以及粮食补给会更多,续航能力也就更强作战能力也就更高。而且现在的军舰讲究的是综合作战能力,防空、反潜、反舰甚至反导都得会,而拥有这样超强的综合作战能力的军舰吨位肯定小不了,毕竟设备越大其性能也就越强,能容纳那么多大型设备的军舰吨位至少也得万吨左右,不过如果觉得1万吨比战巡和战列舰甚至航母相比算小的话,那倒是真的挺小的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战以后,战列舰本来已经歇菜了,但闲得蛋痛的美国海军,偏偏喜欢瞎折腾,将封存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又拉出来进行所谓的现代化改装。

海外战争时,密苏里号和威斯康辛号喘着粗气到中东地区,对着伊拉克的岸基目标,乒乒乓乓地乱射了一波406毫米高爆弹,以及50余枚战斧巡航导弹,是战列舰命休前最后的回光返照,然而才彻底退出了海战舞台。

至于巡洋舰,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俄罗斯的光荣级和基洛夫级都是妥妥的巡洋舰,本身命名时就是巡洋舰,并未淡出什么海军史舞台。

作为排水量上万吨级、火力强大的巡洋舰,即便到现在依然是强国海军的最爱,只不过当下的巡洋舰都被披上了一件驱逐舰的马甲,给世人上了一抹眼药,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但我等真正的军迷却不这么看,认为这些所谓的驱逐舰骨子里依然还是巡洋舰。

代表作为美国排水量1.45万吨的朱姆沃尔特级、日本1万吨级的爱宕级和超过1万吨的摩耶级、韩国1.1万吨的世宗大王级、中国1.25万吨的055型,这些舰实际上都是巡洋舰,但却都低调地被命名为驱逐舰。

可参考美国海军1983年开始陆续装备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排水量CG-47为9589吨、CG-48为9575 吨、CG-49-51为9407吨、CG-52-73为9480吨。

因此,上述以朱姆沃尔特级为代表的所谓驱逐舰,其战斗力都不在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之下,且由于具备后发优势,其舰体布局隐形性能包括战斗力基本上能现实反超。

除去航母和保障性舰船,直接作战的军舰有越来越大的趋势,除了极个别国家的军舰越造越小,有水面舰艇小型化发展趋势,600吨的小型舰艇都被称为护卫舰,且“小马拉大车”,装备有8-12联装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具备对250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进行巡航导弹打击,其代表国家就是俄罗斯,国力下降所使然。

苏联时期,基洛夫级巡洋舰就建了4艘,满载排水量2.7万吨,因此西方海军将其命名为战列巡洋舰;自苏联解体将近二十年了,俄罗斯前后折腾了十多年,才建造了两艘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满载排水量4500吨的22350型护卫舰,其中,一艘戈尔科什夫海军元帅号已服役,参与了我海军成立70周年国际阅舰式,一艘尽管未服役但却提前在圣彼得堡俄罗斯海军节公开露脸。

其他国力上升期的国家,水面作战舰艇是越建越大,051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3650吨,054A型护卫舰偏偏却有4000吨,如何按照百科词汇教条式的解释,驱逐舰排水量包括火力大于护卫舰,所以读者就会在风中凌乱。

因此,教科书式的东西,有时只能参考,不能当作依据,凡事得客观分析,具体对待,才能得出结论;尤其是关于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区别什么的,都是坑一不小心就出洋相,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051型驱逐舰3650吨,052型驱逐舰4200吨,052B型驱逐舰5850吨,052C型驱逐舰6000吨,052D型驱逐舰将近7000吨,052D改型加长版超过7000吨,055型驱逐舰1.25万吨,仅驱逐舰其实有越建越大的趋势。

护卫舰的情况也一样,65型1200吨,6601型1300吨,053H1型1600吨,053H2型1900吨,053H3型2400吨,054型3600吨,054A型4000吨等。

综上,就全球海军水面作战舰艇发展态势来看,除了俄罗斯海军发力打造一支小型化的作战舰艇以外,中等实力以上国家海军的舰艇有越建越大,综合作战能力越来越强的迹象,上述关于护卫舰、驱逐舰的吨位,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来。

不论是护卫舰还是驱逐舰,防空导弹、反潜导弹甚至反舰导弹等,都有垂直化发射态势,先前大都是甲板倾斜发射方式,既占据了甲板宝贵的空间,同时也不利舰艇的隐形。

由于舰艇携弹量提高,有些中近程防空导弹具备了“1坑4弹”发射能力,战时导弹的数量实际上将远超舰载垂直发射井的数量。


国平军史


并不全是这样,军舰的吨位和类型要满足不同的作战需求和作战环境,这就决定了作战的军舰既要有数千吨的也要有万余顿的,而整体的趋势是大吨位的作战军舰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这不仅是考虑到“巨兽”般的军舰船体能够给人以威武雄壮的视觉体验,更考虑到大吨位军舰上武器装载的数量和储备空间的大小,以及军舰自身在近海以及远海复杂海域环境中的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的主力军舰的吨位都将近万吨,如阿利伯克级排水量为9558吨,提康德多加级也为9589顿。俄罗斯海军还保留有光荣级巡洋舰,吨位更是多达11280顿。中国刚服役的055型驱逐舰也有一万多多,而且垂发系统也有112个单元。

海军貌似特别讲究暴力美学,军舰也是崇尚“狂暴巨兽”,火力以及远航能力,防护能力,机动性是军舰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的巨兽们除了拥有较强的火力,防护以及远程能力,在机动性上也是不输的。这也得益于军事科技的发展,使得军舰不似二战时期,甚至更远时期“重铁甲”。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作战军舰都需要巨无霸般的身躯,为了应对区域作战需求,或者在近海以及狭窄海域进行穿梭的需要。世界各国也都在发展吨位较小的作战军舰,如不足两千顿濒海战斗舰等。而一般国家的军舰吨位一般都在5000顿上下,很少有上万吨的,并非他们不重视,而是大型的作战军舰耗资大,技术难。


海军军舰总吨位曾经是衡量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重要指标,即便是现在军舰总吨位还是观察一个国家海军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由于航空母舰的昂贵成本以及复杂技术,并没有太多国家能够扯开来发展,但是大型作战军舰还是可以作为补充海军实力的重要平台。而且是远洋海军能力建设的必备品。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打造蓝水海军,而大型作战军舰将是我们接下来发展的重点。2019年第一艘055大驱“南昌号”接受了国家和人民的检阅,这是中国海军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标志,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古今会


反舰导弹没出现之前,海战是以舰炮为主要武器,也就是说:谁的火炮口径越大、射程越远谁就能在海战当中获得较大优势,但是火炮口径增大之后战舰的排水量也随之增加,根据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主炮口径的大小,排水量普遍在2~7万吨左右,因为重巡洋舰和战列舰主炮口径203~460毫米,还采用了双联甚至四联装主炮结构,整座炮塔重在50~165吨左右 火炮在旋转过程中运动重量达到200~3000吨,这样的重量和运动重力如果放在排水量不大的战舰上,航行当中会出现重心不稳的,甚至主炮在射击的过程中将自己震垮了!所以,主炮口径越大的战舰排水量也就越大,基本上是呈正比的。

中间“卡尔.文森号”航母,左侧:日本“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和“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右侧: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这四型战舰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线作战舰艇。

随着二战期间航母和舰载航空兵的崛起和1950年代中期之后海军进入到了导弹化时代,巨型舰炮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再大口径炮弹的威力和射程也比不上导弹,战列舰的航速再快也比不上飞机...巨舰大炮成为“恐龙”是必然的!

战列舰被淘汰、巡洋舰也淡出,但是它们的舰种空缺被以前视为“四等战舰”和“五等战舰”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所填补,现代化的驱护舰在排水量方面以上大大高于二战期间的同名的驱护舰,大型防空型驱逐舰的排水量已经提高到了万吨级别水平,与《华盛顿条约》规定的轻型巡洋舰相当,目前最大的护卫舰的排水量也提高到了6000吨级别,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线主力舰。


现代驱护舰排水量增加的原因就是导弹化,由于垂直发射装置的普及,现代一线战舰都要安装60~120个垂直发射器,并且在通用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下,垂直发射器的体积和长×宽的尺寸也增加不少,如果战舰的体积太小也根本装不下这么多的垂直发射器。

第二点:就是现代战舰的雷达和电子装置的体积和数量也限制增加,特别是大型相控阵雷达尺寸达到了30平方米的水平,如果战舰前舰桥太小也根本安装不上,所以就必须增加舰桥面积和体积,上层建筑增加后整艘舰的体积也要增加。


实事求是的说153号“西安舰”安装了这么多的武器装备和雷达,电子装备显得很紧凑,所以它后续建造的052D型和055型驱逐舰的排水量都在稳步增加。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一线驱护舰的排水量还可能会适当的增加,有可能会达到15000吨级别的水平,已经与二战期间的巡洋舰看齐了,只有增加排水量才能安装更大的雷达和更多的导弹发射器,这也是现代战舰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