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的時候,一句‘謝謝,辛苦了’就重燃鬥志”

新快報訊 記者王娟 通訊員歐少彬報道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加速蔓延,國內各出入境關口應對疫情境外輸入的防控壓力形勢嚴峻。記者近日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悉,該校組建第一批20多名多語種志願者服務隊伍支援白雲機場海關。該服務隊由西語學院,日語學院、亞非學院(籌)以及東語學院的學生組成,覆蓋俄語、意大利語、日語、朝鮮語等語種,助力入境旅客流行病學調查的翻譯工作。

“累的时候,一句‘谢谢,辛苦了’就重燃斗志”

(第一批翻譯志願者參與崗前專業培訓)

“全副武裝”去上崗

3月7日,第一批學生志願者上崗服務,抵達白雲機場接受翻譯工作和個人衛生防護培訓。在參與服務期間,志願者們全天穿上厚重的防護服,“全副武裝”協助機場海關對入境的外籍人士進行溝通翻譯和排查工作。

“國家有需要,我覺得自己出力的時候到了,就報了名”,來自東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的敖嘉欣是廣外第一批支援白雲機場海關工作的志願者之一,在接到志願者招募通知後,她說服父母,主動請纓,獨自從東莞趕往廣州,踏上了這場讓她難以忘懷的“戰疫之旅”。

據介紹,作為學習小語種專業的學生,志願者們為各種大型賽會或商業會議提供翻譯服務的經歷數不勝數。但和以往的專業實踐不同,這一次,他們要站在防疫的一線,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入境人員。面對專業的挑戰、疫情的兇險,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讓趕赴一線的志願者們,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擔憂,此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便成為了他們一往無前的前行動力和不可或缺的堅強後盾。

來自日語學院、亞非學院(籌)的林津榛是一名中共黨員,她的爺爺是一名老黨員,在聽說她要當志願者趕赴一線時,爺爺對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沒事,你放心大膽幹!”。同樣是黨員的隊長朱峰鈺認為,在國家危難當頭挺身而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黨員必須踐行自己的使命和擔當。而朱峰鈺的家人不僅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更是以身作則,提前參與復產復工和防疫抗疫工作,為這場疫情戰爭做出了貢獻,更讓朱峰鈺堅定了內心的選擇。

“穿上了防護服,彷彿有了在‘一線’的感覺,對危險兩個字才有了一點模糊的認識,突然意識到其實它離我可能比想象中的更近。”林津榛說,現實的工作比想象的更苦更累。患有慢性腸胃炎的她,每天通過吃胃藥來緩解胃部的不適,但她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遇到生理期,想起新聞裡那些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終於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她們的隱忍和堅強。”

“累的时候,一句‘谢谢,辛苦了’就重燃斗志”

(志願者參與日常排查工作)

“堅持下來,一切就不難了”

“就翻譯疫情相關的詞句來看的話,還是挺難的。我們需要參考很多資料,做更專業,更精準的翻譯。”日語學院、亞非學院(籌)波斯語專業陳婕說道。在疫情期間承擔重要的入境翻譯任務,志願者們沒有絲毫的馬虎,他們拿出一貫的專業素養,在出發上崗之前,通過不同的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查找有關新冠肺炎相關的專有名詞和語句,做好充分的準備。

日語學院、亞非學院(籌)的朱峰鈺,在出發前找專業課老師和外教幫忙核對翻譯好的常用表格,請自己的外國朋友幫忙記錄國外新聞中的用詞用句,以便讓自己在工作中翻譯的材料更加專業易懂。東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的關昊中,反覆閱讀老師提供的專業詞彙、注意事項、防護措施等相關資料。“我在韓國相關網站上面查閱了一些關於新冠病毒肺炎的新聞報道,記錄下專有名詞和防護知識”,在東語學院敖嘉欣的備忘錄上,滿滿的記錄著專業術語,幫助她在工作中應對自如。

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志願者們每天對入境旅客進行排查工作時,會接觸到大批的入境人員。

為了保障志願者們的健康和安全,他們每天都穿著和一線醫務人員同樣標準規格的防護服開展工作。每天早上9:00穿上,下午甚至晚上能脫下來,這期間又熱又悶,志願者們在工作期間不喝水,不進食,為的是減少上洗手間的次數。他們臉上戴的是醫用防護N95口罩,一帶就要六七個小時,每次摘下來之後,臉上全是紅色的印跡。“雖然比較辛苦,但是大家都努力克服,互相鼓勵”,陳婕在分享工作的心得時談到。

在每天的工作中,志願者們除了要參與日常的翻譯排查以外,還要隨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例如因為航班原因,需要在各航站樓交替支持,遇到只會說英語的外籍人士,還需要臨時擔任英文翻譯,有時甚至要翻譯文件到凌晨... ...面對各種情況,志願者們都能有條不絮,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好來自世界各地的入境人員,盡職盡責,協助海關做好各項工作。

“工作的第三天,我接觸到了一個從西班牙來的確診患者,海關人員讓我再次檢驗核酸。因為怕爸媽擔心,便沒有和他們說,晚上視頻聊天的時候,我表現得很自然。”敖嘉欣說起在志願工作中接觸確診病患後的心態,很是平靜。她說:“我的老師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有這麼多人關心我,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不讓大家擔心”。

林津榛在接受採訪時,分享了令她特別感動的事情:“有一次我幫助一位中國旅客做完工作之後,聞聲抬起頭看到她的眼圈已經泛紅,嘴裡不停重複著‘真的辛苦了’,最後還掉下眼淚。”一天忙碌下來,雖然很疲憊,但聽到受助者們一句鼓勵和肯定的話,她們瞬間感覺又有了力量。“幾乎每一個韓國旅客坐下來之後第一句話就是用韓語跟我說‘辛苦了,謝謝’”,敖嘉欣補充道。重複繁瑣的工作間隙中,正是助人與被助者之間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句善意的提醒,一句真誠的感謝,讓疫情之下,充滿著繁忙和緊張氣息的航站樓,多了一絲溫暖和愜意。

“累的时候,一句‘谢谢,辛苦了’就重燃斗志”

(志願者堅守崗位)

重複上千遍的排查流程

同樣的排查流程,每一天要面對不同的旅客重複上百甚至上千遍,和專業能力同樣重要的是志願者們的耐心,儘管勞累,但這些天來,他們始終用最佳的精神面貌,最高的專業素養和最好的工作狀態服務來往的人員。“雖然只是志願者,但因為我身處協助海關工作的崗位,就有義務維護好中國海關的形象。”林津榛道出了志願者們共同的心聲。

西語學院俄語專業黃凱琪告訴記者,真正踏入機場開始工作的那一刻,她為自己所學的專業能為國家戰疫盡一份綿薄之力而倍感自豪,“在疫情期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應該積極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為這一場戰疫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時候總是談論自己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志願者關昊中看來,就是這一份份為社會做貢獻的小小夢想,匯聚成了中華民族共克時艱、同抗疫情的強大力量。也正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對使命的擔當,對國家的熱愛,讓逆行者們篤定前行,前赴後繼的衝上“戰場”。他們中的很多人,在父母眼中還是沒有長大的孩子,但他們選擇了責任與擔當,面對疫情,他們毅然披掛上陣,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