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QE后,美股却继续下跌?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周一美股盘前,美联储宣布了一系列提振市场的新计划,并暗示无限量化宽松,市场情绪为之一振。

当地时间3月23日早上,美联储宣布,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对社会各界造成“巨大困难”,美联储宣布广泛新措施(extensive new meaures)来支持经济,包括了开放式的资产购买,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便利规模。


美联储称,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国债和500亿美元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日和定期回购利率报价利率将重设为0%。为确保市场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MBS,美联储对此项计划的并未提出额度限制。

与此同时,美联储将开始为家庭、小企业和主要雇主提供前所未有的信贷支持。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采取这些措施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将面临严重的混乱,这一点已经变得很明显”。


美联储表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他们将致力于使用各种工具来支持美国工人、企业和美国经济。“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对美国和世界各国造成巨大的困难。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照顾那些受感染的人,并限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尽管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的经济显然将面临严重的混乱。我们必须在公共和私营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将损失限制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并在

短暂的中断后促进经济迅速复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灝3月23日晚间表示,开放式购买国债、MBS、债券ETF;为ABS,学生贷款,信用卡和小企业贷款建立了TALF;还准备小企业贷款。今晚,美联储压上了全部赌注,全球市场一片欢腾。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此前,摩根士丹利在一篇报告中也指出,市场会一直跌,直到美联储推出QE。然而当天美股还是继续下跌。


无限QE后,美股却继续下跌?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标普500收跌-2.93%

截至当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3.04%,报18591.9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0.27%,报6860670点;标普500指数跌2.93%,报2237.40点。虽然三大指数全部收跌,不过值得指出的是纳斯达克跌幅明显缩小,或是市场积极信号。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和地区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体衰退低迷形势,逐渐步入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失效的“零利率”状态。为克服本国或地区通货紧缩状态,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先后引入以“零利率”和大规模资产购买为特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紧急降息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大牛市:


历史数据显示,在经历过初期的上涨后(1-3个月),美联储紧急降息通常无法在随后较长时间(6-12个月)里给市场带来结构性上涨动力;


在历史上8次美联储紧急降息中,7次是在衰退前几个月或是衰退中完成的。


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无限QE后,美股却继续下跌?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美国国会大厦


美联储经美国国会授权,制定并行使货币政策。美联储主要政策目标有:促进就业最大化,稳定价格,维持适度的长期利率;其中,在经济运行中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并且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长期利率会自动维持在均衡水平,因此美联储主要目标为促进就业最大化及稳定价格。通货膨胀率稳定且保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消费者保持稳定的购买力,提高长期借贷及投资判断的准确性,并且有助于维持稳定的长期利率;同时,保持适度的通胀水平有助于促进就业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除此之外,美联储肩负支持金融系统平稳运行,从而提高美国经济福祉的责任,具体职责包括: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监督并管理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保证支付与结算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及促进消费者保护。

  •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实施机制

美联储在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主要应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及贴现窗口贷款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影响联邦基金市场资金供给及货币与信贷的供给;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如前瞻指导(ForwardGuidance)与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Large-scaleAssetPurchases),前瞻指导旨在帮助公众更好的理解政策制定者对未来货币政策调整的意图,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旨在为投资储蓄等经济活动提供额外的刺激。

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调整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与影响信贷供给水平实现政策目标:美联储通过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及影响市场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影响美国短期利率(国库券、商业票据等收益率)与中长期利率(国债、公司债收益率,固定抵押贷款、消费贷款等利率),并且通过股票价格、汇率、财富效应等传导渠道,对美国的消费、投资、生产、就业、通货膨胀等产生影响。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联储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联邦基金市场,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目标水平;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除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增加贴现窗口贷款之外,还采用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与前瞻指导;在经济恢复后,美联储通过隔夜逆回购、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及降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

  • 1995-2006年格林斯潘时期:
无限QE后,美股却继续下跌?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福特与格林斯潘(左2与左3)


在1995-2006年这一时期内,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美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两次宽松周期(分别为1995-1999年与2001-2004年)与两次紧缩周期(分别为1999-2000年与2004-2006年),由于美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美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因此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期,美联储的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价格稳定。

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期,美联储基本遵循了凯恩斯主义学派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主张,在对经济数据进行预测的基础上,灵活地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美联储没有遵循固定的货币政策规则,仅将利率规则作为调整货币政策的辅助工具。在1995-2006年内,美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良好,美联储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为管理通货膨胀水平,以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时,美联储主要采取了渐进式的前瞻调整,通过对利率进行微调,逐渐抵消预期及实际总需求与产出或通货膨胀目标的偏离。同时,美联储也

通过前瞻性的调整及时缓解了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冲击。

  • 伯南克与耶伦时期:


伯南克与耶伦均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与格林斯潘不同,伯南克与耶伦时期美联储均注重经济模型与货币政策规则的使用。2006-2014年,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美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一次紧缩周期(2006-2007年)与一次宽松周期(2007-2014年),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伯南克任美联储主席时期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价格稳定,促进就业最大化,从而摆脱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美联储实行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14-2018年,耶伦接替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在耶伦任期内,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国货币政策经历了一次紧缩周期(2015-2019年),随着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恢复发展,美国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耶伦时期主要货币政策目标为促进就业最大化。

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这一时期内,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逐渐传导至信贷等其他市场,引起美国经济下滑,而美国次贷危机也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的不断下滑促使美联储迅速放松货币政策,除降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外,美联储也采用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短期内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增加信贷供给,以实现中长期恢复经济增速、保持低通胀率、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政策目标。

2008年,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新房开工量与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同时金融市场压力骤增,美国股市持续下跌,银行间融资市场利差明显扩大,企业与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国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失业率由2008年1月5%迅速上涨至2008年12月7.3%,2008年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357.7万人。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增加的压力与经济下行前景形成恶性循环,使经济发展陷入泥淖,2008年美国实际GDP增速为-1.98%。

针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于2008年连续7次降息,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累计降幅达400个基点,由2008年1月的4.25%下降至2008年12月的0-0.25%。但是,即便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调至0-0.25%区间,美国经济形势并没有明显好转。

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紧缩的信贷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加显著,会加剧经济波动,使经济体陷入信贷紧缩与消费投资支出降低的恶性循环。时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信贷紧缩将经济下行转变为大萧条,因此必须要扩大货币供应量,稳定资产价格,维持银行与企业间的正常借贷,进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美联储除实行“零利率政策”外,于2008年推出了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DC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等政策工具

,并且与美国财政部一同推出了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TALF),同时美联储实施了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宣布购买政府支持机构的直接债务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以降低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压力,稳定金融市场,增加信贷供给。

总体而言,在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这一时期内,美国经济发展形势恶化,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美联储启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实行“零利率政策”后,又采用了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以达到稳定金融市场情绪,增加市场中的信贷供给的阶段性货币政策目标。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及时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流动性,缓和了信贷紧缩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的情绪。

无限QE后,美股却继续下跌?回顾美国货币政策历史

左1耶伦 左2 格林斯潘 左3伯南克

伯南克与耶伦时期美国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不同,伯南克主张将“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受约束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兼具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优势,既能够提高政策透明度,促进美联储与公众之间的政策沟通,同时,又能使美联储在维持长期价格稳定的目标时,灵活地应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此货币政策框架下,美联储并未放弃其他经济目标,而是通过降低通胀率,改善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

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陷入低迷,在此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为稳定价格、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体可分为:在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维持资产价格稳定,恢复市场信心;2010-2011年第二轮量化宽松主要目标为压低长期利率,降低借贷成本;2012-2014年第三轮量化宽松主要目标为降低失业率。

伯南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美联储延续并推进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沟通,加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相辅相成的。美联储实施了前瞻指导作为与市场沟通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具体的阈值指导与时间指导,向市场表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期限,从而引导市场预期,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耶伦就任美联储主席后,美联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伯南克时期的政策理念,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美联储需要在双重目标中进行权衡,因此对泰勒规则进行了相应调整,决定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即在进行动态预测的前提下,找到同时使通胀率与失业率偏离目标水平最小的利率路径,从而实现长期动态均衡,最终达成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与泰勒规则相比,“最优控制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零利率下限、过早或过晚提高利率的问题,更加注重长期目标的实现。

耶伦认为失业率偏离目标水平的程度高于通胀率的偏离程度,因此将降低失业率作为优先的货币政策目标,在停止大规模资产购置计划后,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0-0.25%以促进就业情况的改善,同时,美联储通过前瞻指导加强对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与引导,从而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


如今美联储主席已由鲍威尔接替,鲍威尔曾在老布什总统执政时期担任财政部副部长,负责金融机构政策,国库债务市场及相关领域,在加入行政当局之前,他曾在纽约市担任律师和投资银行家。鲍威尔一直是美联储前任主席耶伦的最有利拥护者,同时他强调不要过分依赖像所谓的“泰勒规则”这样的数学规则来引导货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