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红:扎根沙漠 走生态经济双赢路

王德红是民勤县收成镇流裕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坚守大漠十二年,种植梭梭林3300亩,在流裕村东部竖起一道绿色防风屏障,使周边农田、村庄不再受风沙侵扰。


3月20日一大早,王德红带着自己的“治沙队”迎着春风,扛着铁锹,提着水桶,抢抓时机,开始了春季压沙造林。

王德红:扎根沙漠 走生态经济双赢路

流裕村靠近沙漠,常年受风沙侵蚀,生态环境恶劣。为抵御风沙、保护农田,流裕村群众每年在风沙沿线栽植梭梭治沙。一心想要治沙的王德红在内蒙务工时,了解到梭梭嫁接肉苁蓉既可以治沙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于是,他萌生了承包沙区发展梭梭嫁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念头,2008年,他和哥哥王浩红一起承包了500亩沙漠荒地,开始了艰辛的压沙造林之路。

初进沙漠,王德红搭建了两间四面漏风的简易棚,每天和妻子、雇工带着铁锹、耙子等工具深入沙漠腹地,啃干馍、喝凉水、战风沙、栽梭梭。

“我们刚进来住马脊梁房房,吃水就在潮湿的坑里挖个坑坑,我们舀的吃水,一夜睡醒来,眼窝里全是沙,栽一天梭梭回来,把饭做熟,饭吃完碗底也是沙。”王德红回忆说。

王德红:扎根沙漠 走生态经济双赢路

可就在“上面太阳晒、下面沙子烤、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冷水”的艰苦条件下,王德红一干就是十二年。刚开始栽梭梭缺乏经验,加上沙漠取水困难,栽下的梭梭苗一棵棵都枯死了,嫁接肉苁蓉也出现品质不好,产量低,没销路等难题。

“梭梭栽上以后过几年才能嫁接肉苁蓉,见效慢得很,每年都得栽,成活不好的得补种,自己干不了还得雇人,而且年年栽,年年都要雇人。”看着成林的梭梭,王德红感慨万千。

王德红:扎根沙漠 走生态经济双赢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治理沙漠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见效慢等难题,王德红没有退缩。如今,梭梭林面积已经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目前的3300多亩,当年的不毛之地在他的努力下正在一点点变成“绿洲”。王德红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每一株梭梭树,因为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治得住沙,致得了富。

记者:卢武林 刘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