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引用小故事10則,讓材料更生動!

【孫臏】被同門陷害至殘疾,為報仇裝瘋賣傻吃豬糞。

孫臏和龐涓是同門師兄弟,都得到了鬼谷子的真傳。龐涓忌憚孫臏之才,將其騙到本國,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臏足、黥臉之刑。孫臏殘疾,再也站不起來了,還被人時刻監視。為了雪恨,他裝瘋賣傻,在豬圈吃豬糞,使得龐涓認為他真瘋了而放鬆警惕。後來孫臏藏身齊國使臣的車子,秘密回到了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並用計射殺龐涓。

【勾踐】投降敵國忍辱三年,回國臥薪嚐膽十餘年。

越國國君勾踐,先是被吳王夫差滅國。勾踐率妻和大臣范蠡到吳國做人質,夫差讓他們住在闔閭墳旁一間石屋裡,叫勾踐給他餵馬,范蠡跟著做奴僕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還故意讓勾踐給他拉馬。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他還給夫差嘗糞診病,說糞便有芳草氣息,病將愈。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回到故土,勾踐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在自己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嚐嚐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最後終於滅了吳國,成為一代霸主。

【司馬懿】入仕即遭防備,被領導和對手壓制近50年。

司馬懿武力比不上五虎將,智謀比不過孔明、郭嘉,但他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忍。司馬懿入仕的時候就被曹操視為“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對待,此後,司馬懿更是時刻叮囑自己不可露相。在戰場上,任憑諸葛亮怎麼謾罵,他都不予理會;任憑曹爽怎樣排擠,他也默默忍受。他先後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晚年被臨終託孤。隱忍近50年,70多歲奪取大權。隨後司馬昭等人繼續執掌大權,統一三國,建立晉朝。

【司馬遷】為完成《史書》鉅著,寧忍奇恥之“宮刑”。

當時李陵被俘反叛,武帝憤怒,群臣皆聲討李陵的罪過,唯有司馬遷替李陵辯解,被以“欲沮貳師,為陵遊說”定為誣罔罪名,按律當斬。面對大辟之刑,慕義而死,雖名節可保,然書未成、名未立,司馬遷毅然選擇了以“宮刑”贖身死。至此,司馬遷揹負著父親窮盡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對極刑而無怯色,在堅忍與屈辱中,寫出了《史記》這部歷史鉅著。

【韓信】曾受胯下之辱,識時務者大丈夫。

韓信是西漢開國功臣,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他年輕時沒錢沒勢沒背景,但卻喜歡像當時的貴族士人一樣佩戴刀劍,這就引起了當地一些混混的不爽,屢遭欺辱。有一次,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著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佩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單影隻,於是,他當著眾多圍觀人的面從屠夫胯下鑽了過去。韓信胸有大志,刻苦自學,投奔劉邦後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爭。

【努爾哈赤】隱藏“七大恨”,在仇家當了多年家奴。

努爾哈赤並非如大家所想的只是一屆莽夫,他的忍功是一流的。努爾哈赤出生在一個滿洲頭人家庭,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明朝的官員,他的外祖父王杲(原名阿突罕)意圖造反,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擊敗。為了保命,努爾哈赤當了李成梁的家奴,並且利用李成梁的聲勢和女真部落之間的衝突統一了女真六部。李成梁去世後,努爾哈赤馬上發佈“七大恨”正式向大明挑戰,最終成為清太祖,奠定大清王朝200多年基業。

【劉協】被無限欺辱的傀儡皇帝,看過三國的我們都懂。

沒有實權的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是一個莫大的悲哀。漢獻帝劉協,從九歲被立為皇帝起,就一直被權臣玩弄於股掌之間。最初受制於董卓,後為李傕、郭汜挾持,再後來被曹氏父子脅迫,成為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傀儡皇帝,長達31年。過程中,自己的妻子臣子草芥一樣被權臣處置,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漢獻帝都忍住了,這並非是他貪生怕死。事實上,很長的時間裡,漢獻帝都沒有放棄奪回權力的掙扎,這就令人感慨了。

【劉秀】兄長被殺,悲憤不形於聲色。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從小不露相。劉秀的兄長劉演性格豪邁、慷慨大方,對王莽篡漢憤憤不平,之後在舂陵起義,與綠林軍合兵一處。為了統一號令,綠林軍擁戴原舂陵戴侯劉熊渠的曾孫劉玄為皇帝,史稱更始帝,被任命為大司徒的劉演對此頗為不滿。由於劉演兄弟威名日盛,擁戴更始帝的將領密謀除之。劉演被殺,劉秀聽到消息,向劉玄請罪,他不誇耀戰功,不回應他人的哀悼,又不敢為兄長服喪,飲食言談歡笑跟平常一樣(但他獨處時淚沾枕巾),劉玄因此慚愧,任命劉秀當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這些,為劉秀後面的開國立業打下基礎。

【劉備】到處寄人籬下,忍受一切怠慢和白眼。

三國中最沒實力、最沒背景的劉備,就憑著一頂“漢室宗親”的破帽子,和關羽、張飛、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得其一。劉備當年作為十九路諸侯,是被人看不起的,甚至都不給椅子坐,在後來的征戰中也是屢敗屢戰。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最終建立蜀國大業。

【朱元璋】不急著稱王,才有機會最終稱帝。

元末起義之中,很多叛軍紛紛自立為王,只有朱元璋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一直隱忍。元軍只顧著清剿稱王的叛軍,卻忽視了朱元璋。朱元璋贏得時間和空間,最終一舉推翻暴元、擊敗諸侯,建立了大明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