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中国第一批下岗的人当然不是1998年,但是1998年那一轮企业的改革,已经从地方到全国,从局部到整体,虽然不是毫无防备,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准备好。

很多八零后的父母是值得敬佩的,因为他们虽然出生于和平的五六十年代,却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童年、青春已经应该安定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无情的向他们袭来,直到退休前,我总觉得他们那一届的人一直缺乏安全感,但是一直没有懦弱和退缩,这种缺乏,延续给了我们,这里暂时不说。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1998年,刘欢唱了一首《从头再来》:“只不过是从头再来”。鼓舞的精神能力没有问题,只是很多人会问:“只不过?你从头再来一个我看看!”

1999年,黄宏演了个小品《打气儿》:“厂长特别器重我,说单位减员要并厂,当时我就表了态,我不下岗谁下岗!”有人问:“谁是主动要求下岗的?谁把下岗当光荣了?!”

下岗,是90年代的一件大事。父亲那个单位早就不开工资,并没有因此而难受,打拼对他来说形成了一种习惯,然而还有很多人面临的是当时我一个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那时候常常能听到这些话语:“是停薪留职还是彻底买断?”“买断工龄的钱到底有多少?”“如果一直没有工作,该怎么办?”……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尽管所有人心里都满是疑问和不安,但轰轰烈烈的“下岗潮”还是无法抵挡地到来了。

其实下岗在我自身看来对我和家庭都影响不大,因为我们本来也没有沾过铁饭碗什么光,谈不上什么好歹遇,同样上山下乡的父母,在事业单位也被变成大集体,最后彻底解散。有的企业则不然,很多员工因为城里人,不知道该干嘛,吵闹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至于当年那些个体户,下海的人,又走了另一条路。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然而总有一群人,他们承受着磨练,但是并不屈服。很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是《从头再来》的歌曲激励了大家,还是人被逼到一个绝境,总会想办法活下去。我的姨妈是纸厂的,我的表姐是锅厂的,他们被无情的裁掉后,还不是自谋出路。

表姐后来选择了卖二手机,在泸州的水井沟,曾经火热了很长时间的二手机摊位,今天依然有,不过跟她们那个年代区别很大。而今天再也看不到表姐的身影,因为她早就光荣退休,在家当研究孙(带孩子)了,给我外侄女带孩子了。

但是那些年的二手机也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生人去要被欺负的,但是终究克服了一切以后,把孩子大学供完,自己也慢慢有了积蓄,对于她来说,熬过了人生最困顿的岁月,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安享晚年,不过人家是自力更生,没有要国家一点帮助,说白了,我没有给国家拖后腿,这一类人值得敬佩。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姨妈则成为泸州第一代擦皮鞋的人,当然擦皮鞋其实不是九十年代才有的,民国时期的泸州也一定有,但是在后来的中国岁月里,这个东西渐渐少了,皮匠有,擦皮鞋在很长一段时间退出了历史舞台。大概有一段时间对这个行业有一种误解,觉得是低贱的工作,还有就是那个时候,经济还不好的国内,特别是泸州这种城市,皮鞋自己家里擦吧,节约一点。

九十年代中后期,擦皮鞋突然出现在大街小巷。而他们还不是农村人,很多是当年下岗的工人,女性居多,记得最早是一块,慢慢的涨三块,五块,当然如果是长筒靴什么的则另外计算。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当时泸州擦皮鞋聚集的地方有:新区转盘、水井沟、滨江路(流动)、肖巷子等等,后来当然江阳区和龙马潭区很多地方都有。先开始不规范吧,有人来赶,反正也过了一些流动的岁月。

一开始擦皮鞋还被人看不起,后来则习以为常,给你说个奇怪的事情,泸州擦皮鞋经历可不是一味的看不起,擦的人和被擦的人,都经历一个不好意思的过程。

后来大家习以为常,我不知道他们当初办不办营业执照,会不会被收税,在路边的日子,看着人来人往,他们更多的是盯住那些穿着不同鞋子的脚,希望有人对自己的鞋子的清洁重视,这样就能成就一点买卖。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生意好的话一天擦一百双收入也不错,当年三.一五消费日,总有一些号召去免费的给市民擦皮鞋,不知道这样做,目的何在?

当然如果叫去的擦鞋人,给了误工费,那么也没问题,如果当初就是义务,那么就真不值得推广,而且非常不舒服,这种免费的日子,我反正不会接受。消费者的权力是获得相应的消费服务,而不是免费就对的,经济社会,公平交易,付出就有收获,义工那是另外一种形式。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没有人生来就高人一等,无论职业是擦皮鞋,还是扫大街,他们从来不靠任何人过日子,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辛勤,所以,没有人有资格瞧不起他们。相反,我们更应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曾经还有一段时间,有人发明了一些更加高级的擦鞋店,把擦鞋提升到了保养的状态,而且进店只是擦鞋,跟路边摊一个价格,确实有点影响,不过最后还是路边摊留下来了,遇到什么检查之类,他们就算休息日。平时能做一天总是好的,有的人甚至学了皮鞋保养维修,把业务扩大。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今天傅琨姐给我拍了一组,泸州肖巷子擦鞋的照片,一股人间烟火状态,感觉挺好,他们有的人从下岗那年开始,到今天其实已经拿着退休工资了。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他们很多人通过自己擦皮鞋,擦出了自己家里的大学生,有的擦出了房子,请不要惊讶,那是人家该得的。一直没有要谁来帮助,也不需要谁扶贫,不必可怜,干这个腰杆子够硬,你说怎么不值得致敬。

比起那些吃肉骂娘,整天抱怨的人,实在更显得其高大。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曾经问过年纪大的一些人怎么不退休,其实还是各有各的说法,其实有一位老大姐给我的答案非常有意思,让我印象深刻。

大姐大意说:其实我现在不工作退休工资也够了,儿女也成家立业了,不需要扶持了,而且他们每个月还给我钱花,但是我就是耍不住,虽然时候打打小牌,跟朋友家人旅游,但是那真是当放假,我觉得这个工作,在我下岗后的二十多年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一样,当时哪个管你?哪个可怜你?只有我自己才能帮到自己,它就像我一个事业一样。

我现在想干就来干,还可以跟周边一起工作了几十年的人吹吹牛,虽然大家原本是竞争对手,也曾经因为生意发生过口角摩擦,但这就是小市民的生活状态,真实而鲜活。

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大姐认为,这个一直干下去,也没有影响今天年轻人就业,比一下在某某位置的一些人,死守着不放不一样,一个人经历苦难,但是能不依靠谁,我很自豪。当然有天可能确实会退休,再说吧。

江阳沽酒客不知道经历了人生怎么样的冷漠,才能如此轻描淡写,大姐口中其实反复说到,没有靠谁,也没有亏欠谁,内心对那个时候的下岗和社会的现实,还是有些疙瘩,不过人家没有被命运击倒,就是好样的。

再次感谢傅琨的图片,你这些图片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讲述的故事。看到的是擦皮鞋,然而他们终究成为泸州一个时代的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