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每當內心乾涸,需要溫情滋養的時候,我就會選擇看電影。看他人的人生,尋找自己的影子。

然而,這卻是一部被名字勸退的電影,但我還是因為它強大的陣容以及溫情的內核連續刷了兩遍,它就是——《幸福終點站》。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這部電影是由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溫情長片。影片講述了,為了完成父親的心願,來自東歐小國的維克多乘坐飛機前往美國肯尼迪機場,但他被告知祖國發生政變,而他的身份證護照簽證均失效,進退兩難的維克多隻有在機場滯留。在這期間,他與機場專員弗蘭克鬥智鬥勇,結識了自己的真愛,空姐艾米莉亞。一個人從無到有,度過了9個月的時光。

電影集合了《荒島求生》的故事屬性,以及《拯救大兵瑞恩》和《阿甘正傳》的人物屬性,讓我在觀看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想起它們。而湯姆漢克斯也將他們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他飾演的維克多集合了這些角色的所有優點。

看完這部電影后,你會發現這個中央辦公廳就是斯皮爾伯格打造的一個微縮的社會,斯皮爾伯格也曾說:“機場是個使人著迷的地方,那裡有著人類最高的感情,在那裡你可以看見人性的交叉,機場已經成了一個微觀的社會……”

以小人物的經歷刻畫出了一個微縮版的現實人生。這裡有種族之間的矛盾、制度上的缺陷、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階級左右的愛情取捨,這些都是我們在追尋幸福生活中,時時存在的困難與挫折。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在《逆商》一書中,作者保羅·史託茲把生活中追求幸福和成長的過程都比作登山,把登山的人們分成三種:放棄者、紮營者、攀登者。

放棄者:放棄人生中的變數和挑戰,甚至會憎恨攀登者。

紮營者:等待曾經付出的回報,不知道該前進還是後退。

攀登者:逆境中在努力追尋目標,終身都在進步與成長。

這三類人就代表了機場中所展現的微縮社會中的社會眾生相。也給我們展示了在尋求幸福的終點過程中,在面對人生不如意時他們又是如何選擇的。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弗蘭克——代表微縮社會中的放棄者

放棄者過的是妥協讓步的生活。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並選擇了他們眼中更為平坦和輕鬆的道路。

作為機場及海關邊境保衛局主任,弗蘭克在這裡工作了17年,他一直在等一個升遷的機會,好讓這份穩定的工作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十幾年來,他一切按照章程辦事,觀察入微,可以洞若觀火一般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情真相。但是另一種程度上,他死板,不近人情,好大喜功,一生活在體制內,把規章制度當作聖經對待。他似乎放棄了個人意志,默認了這個世界的規則,只為體制貢獻,為體制而活。他的所有價值都要在這裡體現,不允許有一點的錯誤出現。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終於有一天,他等來了夢寐以求的機會。老局長臨退休之前任命他為臨時的外勤專員,只差任命書他就可以實現自己認為的價值。

老局長囑咐他要小心行事,以好好應付審查團的檢查,於是弗蘭克開始嚴陣以待。但是就在此時,他遇到了他升職路上的絆腳石——困在機場的維克多。

在面對在航站樓中穿著睡衣大搖大擺的維克多時,弗蘭克有一些不知所措。因為在他的邏輯認知中,維克多是一定會逃跑的。當他的屬下說“是您讓他等的”時候,他也篤定地說:“我沒想到他真會等。”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在各種各樣的逆境反應中,最能讓人變得無力的反應是災難化。災難化就是把日常不便想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災難。

於是,弗蘭克將維克多視為自己人生職業生涯的災難,成了他17年如一日的人生中的變數。當面對同樣是困在機場的維克多時,他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在《逆商》中,作者保羅·史託茲指出,放棄者會在放棄的同時,試圖傷害攀登者,憎恨那些進步的人。

所以,在看到另一個自己所展現出來的不一樣,那個更加的積極主動,更加的堅強成長的自己時,這樣的可能性讓他害怕,彷彿時刻都在提醒自己當初的選擇是錯誤的。他開始試圖阻止維克多走出機場,阻攔他踏進紐約的大地上,阻止這棵希望之苗,阻止他一切可能的成功。

“讓我給你一個承諾,維克多。一個被困在這裡的人給你一個承諾,一個也許會被困在這裡十年的人。從現在開始,你我將是搭檔,我在這兒,你就不能走。”

看上去,弗蘭克是在等待一個機會,看上去,他在追求更高層次的上進,而且時不時流露出無可奈何的麻木,甚至受害者的模樣。倒不如說,他是自己放棄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放棄了成長。

他活在體制內17年,被國土的規則異化,逃不出去也放棄了掙扎,這座機場就是他的職業生涯,甚至人生幸福的終點站。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艾米莉亞——代表微縮社會中的紮營者

紮營者認為,辛苦了這些年或是付出了那麼多努力,生活應該變得沒那麼難。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美麗的空姐艾米莉亞愛上了已婚的男子,每天的任務就是等待愛人的召喚,用自己的青春等待幸福的愛情。

她已經39歲,做了快20年的空姐,通訊錄按城市分類,吃晚飯的時候呼機總是會響起。她從來不會住旅館,帶著行李隨時準備出發,她在等一個承諾,因為她愛了這個男人整整7年。

保羅·史託茲在書中說,紮營者也過著妥協讓步的生活。與放棄者的區別在於程度。他們厭倦登山了,於是就說:“這樣已經夠好了。”

與放棄者不同,紮營者犧牲了很多,或者也為之拼搏過。艾米莉亞認為自己既然付出了真愛,那麼遲早會有回報,她也認為是命運給她安排的這場沒有結果的愛情。雖然自己是令人髮指的小三,但是她仍舊心安理得的麻痺自己,安營紮寨,等待收穫幸福的那一天。

但艾米莉亞心中仍然殘存著一絲信念,她開始不滿足這樣無望的等待,這是一種被判了死刑的煎熬;她開始幡然醒悟,明白自己的付出可能不會有結果;她開始時不時向攀登者維克多靠近,走出心中的怪圈。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於是,她與相戀多年的男人分手,擺脫自己不恥的小三身份,扔掉了傳呼機,試圖接納維克多的愛。

但是,紮營者艾米利亞與放棄者一樣,對於逆境的接受度也是有限的,在艾米莉亞知道了維克多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工程承包商,而是一個東歐小國的“難民”後,雖然被他的舉動感動,但還是選擇了多金的已婚前男友。她最終還是聽從命運的召喚,服從了現實。

“我一直在等一通電話,等了7年……我知道快了,維克多,所以我才無法斬斷情絲……”

她沉浸在一段沒有結局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她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在等待幸福,最終選擇與命運和現實共處,機場也成了她的幸福終點。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維克多——代表微縮社會中的攀登者

遭遇失敗和挫折時,攀登者的人會和我們一樣感覺悲傷,但他們更樂於變通思維,找尋看待問題的新方式。

被迫成為“自然人”的維克多,是所有人當中最無助的。他被迫放逐,孤身一人,像是掉進了現行制度的漏洞,成了一個BUG。

他沒有國家,貨幣失效,不能前往目的地,也回不了家鄉;語言不通,無處安身,一切的一切都在製造一種窒息與無助感。他猶如無根的浮萍,飄搖不定。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雖然這種情況下的維克多看上去甚至有一些木訥可笑,只會說“yes”,但是他仍舊記得自己的初心和目標,並沒有因此虛度人生。身陷囹圄卻依舊安之若素,把這次經歷看作登山過程中收穫的禮物和獎賞。

導演斯皮爾伯格也指出:片中的維克多不是小丑,事實上,他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他非常相信別人,而且總是滿懷希望。每件事他都能發現令人高興的一面,而且對工作頗具耐心。

攀登者致力於自我成長和終身學習,維克多也有著超乎常人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沒有錢,就去收集機場的推車換取硬幣;不會英語,就買回兩種語言的書籍對照練習;住處簡陋,便用隨身攜帶的工具,改裝成適宜居住的模樣。即使在逆境中,維克多都在不斷成長。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攀登者知道峰頂可能難以到達,因此從未忘記旅途帶來的力量比終點更重要。

他不知道自己將會等待多久,但是依舊積極對待人生,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因為對於他來說,這也許是一段新的路途,但絕對不是終點。

他享受其中的氛圍與滿足,也影響到了周圍的人們,和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成為了親密的好朋友。他用自己的熱心和愛心贏得了周圍人對他的認可和尊重,在冰冷的國度裡,依然感覺到溫暖和幸福。

尼采曾經說過:“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方式。”

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苦難,維克多不忘初心,笑對生活中所有的挫折,把人生的苦難變成了一次次的機會。勇於抗爭,勇於追求,不曾放棄。

最後,維克多終於等來了踏進紐約兌現承諾的一天。

即使是在離開之時,你也會發現,他讓機場變成了他幸福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面對人生,幸福在於一個人作為攀登者的底色

弗農:“每個人都會受挫,真正的考驗在於你怎麼站起來往前走……”

比起電影,讓人津津樂道還有它的的故事原型:

1988年,伊朗男子納賽裡打算從法國前往英國定居,卻發現裝有難民文件與護照的包被偷,被遣返回法國後,由於無法離開機場,便在巴黎戴高樂機場1號航站樓一住就是18年。

但是,即使是在滯留期間,他仍舊不放棄努力,並花費大量時間閱讀並研究經濟學,直到2006年,納賽裡因健康狀況住進醫院才離開機場。

導演斯皮爾伯格便是以此為背景,通過機場這個封閉空間,創作了這部經典的《幸福終點站》,展現出現代人面對困難時的不同反應。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在這裡,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地掙扎著,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的幸福。這裡行色匆匆,人影攢動之間,流露出關於人生的多重思考,成為了我們每個人孤獨靈魂的寫照,讓我們彷彿在窺探他人人生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影子。

它會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感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會讓困境中的人們綻放微笑。

尤其是在電影最後,艾米莉亞對維克多說的話:“你知道拿破崙給了約瑟芬什麼結婚禮物嗎?是一個金匣子,他在裡面刻了字:命運。”

這就是導演給我們最後的啟示,那就是:命運在我們手中,做放棄者,紮營者,還是攀登者在於自己的選擇。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生活總不是一帆風順,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參與者,反而總是在添油加醋地加著劇情,然後冷眼旁觀。也許是一份永遠不會加薪的工作,也許是一個永遠不會回頭的人,也許是一個挑戰重重的人生,這些成了我們的挫折與困難。

然而,在攀登幸福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將接下來遇到的每一個逆境,轉化為人生的機遇和成長的燃料,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

讓自己擁有攀登者最好的底色——選擇迎難而上並持續成長的能力,把人生的苦難視為化了妝的祝福,用感恩和微笑面對人生每一個幸福的起點。

面對人生苦難,他將終點變起點|《幸福終點站》微縮社會的眾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