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幸福終點站》


文|梁倩瑜


最近重溫了2005年湯姆漢克斯的經典電影《幸福終點站》。15年過去了,這部電影反而歷久彌新,具有了更多現實意義。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幸福終點站》講述了湯姆漢克斯飾演的來自北歐國家克羅西亞的維克多,飛往美國完成已故父親的遺願。


當維克多在飛機上的時候,克羅西亞發生了政變,政府被推翻,維克多的護照失效了,不被美國政府承認。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維克多沒有了“合法”的護照,也就申請不到簽證,不能進入紐約市。


政變導致進出這個國家的飛機被無限期推遲,維克多也回不去祖國。


無奈之下,只能滯留在美國肯尼迪機場。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卻沒想到,這一待,就是9個月。


在這九個月的時間裡,維克多一方面等待著自己國家內戰結束,一方面在機場想辦法生存下去。


最初,他食不果腹,住在休息室的長椅上。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在長椅上睡覺的維克多


後來觀察到,很多人在機場租用推車之後並不會還回去,維克多把這些借出去的推車還回去就會得到一些硬幣。


用這種方法,他終於給自己買了一個漢堡。


機場管理經理卻覺得維克多是個麻煩,一心想著把他趕出機場。


經理刻意製造機場出口安保的缺口,誘導維克多逃跑;發現維克多賺硬幣的方法之後就新增了一個乘客助理的職位,專門回收推車;勸說維克多承認害怕回到自己的祖國,以此來申請美國政治庇護。


但維克多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善良化解了這些“危機”。


機場門口沒有保安,他也不會走出機場,因為他想要的是合法的身份來去自由。


沒有了賺硬幣的方法,維克多就去應聘找工作,最後找到機場建築工人的工作,每小時收入19美元。


雖然經理說只要維克多承認害怕國家戰爭,就可以申請政治避難,馬上走出機場,但是維克多說,那是家鄉,我不害怕我的家鄉。


他的正直善良,略帶一些笨拙,甚至顯得和這個精於算計的都市社會格格不入。


一次一位北歐乘客從加拿大帶藥品給自己病危的父親,由於並不知情要開具藥品證明而被扣押在機場。心繫父親的乘客一下子慌亂,拿著刀抵住自己的脖子,要魚死網破。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語言不通,經理請來了維克多做翻譯。乘客跪在地上求經理放行,請求帶藥回家救人,經理仍然無動於衷。


機智的維克多,翻譯道,藥品不是給人吃的,是給山羊吃的。因為肯尼迪機場的規定是動物藥品不需要報單。(電影情節)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最終維克多化解危機,救下了乘客,也因此獲得了“山羊”的外號。人們為他的善良和真誠動容,也是因為這份真誠,他贏得了無數的朋友。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最後,內戰結束,維克多實現了自己來到美國的目標,拿到了父親偶像的簽名,終於回到了祖國。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這個故事每一次看,都很讓人感動,可是有的時候我卻不禁在想,真的有人能做到嘛?如果換作是我,我能不能做到呢?面對無限期的滯留和一句話就能得到自由,我是否也能堅定不移的選擇正確的路呢?


生活是最偉大的哲學家,給了最好的回答。


稻盛和夫生於1932年,是日本著名的企業家。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辦KDDI,兩家公司均為世界500強企業。2010年執掌日航,使瀕臨破產的日航迅速扭虧為盈。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經營十二條》


在《經營十二條》裡,稻盛和夫寫到了自己獲得成功的秘訣。


這十二條成功秘訣,第一條就是要明確事業目的的意義。這份意義不是賺錢,不是享樂,而是大義,是能夠為員工,為社會作出怎樣的貢獻。


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理想主義,不接地氣?肯定有人懷疑,就靠這個?能做到世界500強?


事實證明,可以。


1973年10月6日,石油危機爆發。第二年開始,日本遭遇經濟危機,稻盛和夫經營的京瓷只能接到原來十分之一的訂單,因此90%的員工無活可幹。


一般的企業遇到這種情況,為了自保,縮減經費,首先就是解僱員工。就像這次爆發的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一部分人因此失業。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但稻盛和夫把“珍視員工”當做經營理念,選擇讓一部分員工繼續上班,其餘員工改做清掃工廠、修建草坪之類的雜活。


幾個月之後,經濟依舊不景氣,稻盛和夫仍然沒有選擇裁員,而是採取減薪制度,從管理層到員工最多減少30%,最少7%。作為總經理除了減少薪酬,更選擇親自做市場跑業務。


就這樣堅持到了第二年4月,一般每年4月是日本工會和公司談判的時間,叫做“春鬥”。在其他公司工會紛紛爆發勞工抗議要求漲工資的時候,只有京瓷的員工,願意和企業站在統一戰線。


京瓷工會的上級“前線聯盟”,給京瓷工會施加壓力要求統一漲薪行動,京瓷工會寧願選擇幾千人一起脫離上級團體,也要和企業共渡難關。


在石油危機開始一年半之後,京瓷業績初步恢復,除了工會要求的工資上漲之外,還給員工多發一個月的獎金。1976年加薪時,又給員工加薪22%。


後來的京瓷不僅渡過經濟蕭條,也一度成為了日本股價最高的企業。


這一切,都源於一開始稻盛和夫的理念“珍視員工”。如果遇到經濟危機,第一步是裁員,便不會有後來員工願意和企業共患難。表面看,在沒有訂單時養著無活可做的員工是不精明的做法,但實際上正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的真誠,成就了企業的輝煌。


對待公司員工如此,對待其他企業,稻盛和夫依然也保持一顆利他之心。


一次京瓷要收購AWX公司。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收購就像大魚吃小魚


京瓷當時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是82美元,但是AWX股價只有20美元,京瓷同意AWX以30美元的價格和京瓷的股票進行交換。但AWX提出要32美元的價格,雖然京瓷的美國社長和律師都強烈反對,認為對方以後會更加得寸進尺,稻盛和夫卻認為AWX是在為他們公司股東負責,於是同意了。


在證券交易過程當中,股市全盤下跌,京瓷的股票變成了72美元,AWX提出要把原來的82對32改為72對32,這次除了稻盛和夫之外的所有人都認為應該拒絕這樣的要求。但稻盛和夫認為,收購公司就像結婚,應該最大限度為對方考慮,於是再次同意了。


收購後京瓷股票上漲,AWX的股東獲利豐厚。


看起來,稻盛和夫像是做了一次虧本的買賣對嗎?


但是後來,AWX繼續成長,五年之後又再次上市,而京瓷通過出售股票,獲利頗豐。


在這之前20年,無數日本公司收購美國企業,但最後均以虧本退市收場,沒有一家獲得了像京瓷一樣的成功。


一般被收購公司的員工多少都會有牴觸情緒,但是京瓷的高姿態為日後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贏得了人心,自然越做越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是老祖宗教誨我們的道理。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也許也有些人會說,創辦企業什麼的,距離我的生活太遠。現實社會就是,你做個好人,就總會有人得寸進尺。別人都爭,我不爭不搶就什麼都得不到呀。


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熱映的電視劇《安家》,網上很多人吐槽徐姑姑的人設,說他是白蓮花男主,做房產中介不賣房子還管別人的閒事。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安家》劇照


但事實上,徐姑姑的經歷告訴我們,只有你先成為一個願意為他人付出的人,才有機會得到別人的關愛。


他不只把客戶當做客戶,而是當做朋友,真心為對方著想,才會有那麼多回頭客找他買賣房產。就連最難的老洋房業務,除了徐姑姑業務能力強之外,更因他人脈廣,每次遇到困難,都有朋友幫忙,不也是以前種下的善因得到的善果嘛。


銷售這個行業裡面,搶單是常事。但是徐姑姑即使有單子也是分給團隊其他人做,從不自己吃獨食,他的團隊才會把他真的當做一家人看待,共進退。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安家》


無數銷售人羨慕徐姑姑的團隊,羨慕這樣的工作氛圍,可是不妨想一想,當你走進自己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像劇中人物一樣的真誠,願意為團隊、為客戶奉獻呢?如果你能做到,那麼你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你的工作環境就因為你產生了改變。如果因為你,身邊的同事也擁有的類似的想法,是不是不久的將來,你們就可以攜手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徐姑姑”團隊呢?


其實,很多人不敢真誠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想佔便宜,而是害怕被傷害。當與人發生矛盾、或者被誤解時,往往會說出很生硬的話,很難控制情緒。


我非常理解,因為這是人類生存的本能。


當我們還處於原始社會,遇到威脅,只會打或者逃。試想如果所有的原始人都逆來順受,很有可能人類已經滅絕了。但是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事,甚至是其他的生物都不應該再被視為威脅,因為人類已經有了足夠強大的能力保護自己。並且在這個基礎上,也許我們還可以試著保護其他生命。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活好》


作家日野原重明在105歲時創作的著作《活好》裡面寫道,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先要問自己,我是否擁有一顆溫暖柔軟的心。我每天都在反省,嘗試著去做,讓內心更加溫暖柔軟。


也許影視故事是創作的,但是維克多和徐姑姑這樣形象的存在始終提醒著我,成為一個真誠的人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因為真誠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裡。





我在霜飛聽雨閣

生活不易,別擔心,有我陪你。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電影《幸福終點站》和《安家》都在講同一個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