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幸福終點站》是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手筆,擅長拍戰爭片、科幻片的斯皮爾伯格為了拍這部電影花了25萬美元買下納塞瑞的版權,改編成了這部愛情喜劇電影。藝術總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這部電影的亮點依舊很突出。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他將一個自傳性的人物故事融進當時的美國背景,多條主線並進,由點成線,由線及面,表達出個人、群體、國家的特性。糖衣包裹的現實之下的人物困境和救贖,看完之後談不上笑中帶淚,但是給人帶來的思考是多元而立體的,絕非一個面的。

本文將從三個面來分析導演斯皮爾伯格從一個封閉的空間展示給我們的立體思考:

由維克多停滯、求職、尋愛的點形成的個人生存面

維克多從一個東歐小國去紐約,當他到達紐約的一個機場的時候,他的國家發生了戰亂,他的簽證被取消了。他既回不了國,也沒法出機場,因為他不太懂英語,機場的管理人員跟他溝通的時候他還不太明白,只知道他出不去了,他的錢也沒用了。他看見電視裡播的新聞才明白他無家可歸了,看到國家戰亂的的場面,他一臉懵逼,隨著就是痛苦、焦慮、沒辦接受現實,他一度想關掉那些電視,但是他最終沒有做到。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這裡其實有一個很抓人的點,就是電影伊始就出現好幾個別有用心從機場出去的人,維多克的蹩腳歐式英語和他木訥的反應讓我一直以為他也是那個別有用心的人。一直到他出去,看見電視的反應我才明白他是真的沒聽懂機場人員的話。這種似有似無的懸念讓他的驚慌失措顯得格外的真實。

人生陷入突如其來的困頓,維克多很快就適應了,他並沒有捶胸頓足,陷入太過於悲傷的境地。讓我們看看他都做了什麼?

  • 快速適應環境

第一個晚上,他改裝了大廳裡的座椅,卸掉了把手把它們拼成躺椅,卸掉了大廳的燈,環境變得暗一點的時候,他睡了。第二天以後他被安排到了機場的67號門。

  • 輾轉求職,解決溫飽問題

第二天,身無分文的他發現收集行李車可以賺錢,他用這個方法去賺錢買食物。管理機場的領導弗蘭克想要把他推出去,攪黃了他推行李車的工作,過了比幾天他又通過給別人送情報賺錢。再過一段時間他又找到一份在機場裝修的工作。

  • 努力學習,達到小康,收穫愛情

他通過各種工作跟機場的工作人員打成一片,買了詞典,通過看電視學會了英語。他非常認真,在帽子上裝了個燈泡來學習,最終他熟悉了機場的各種規定和細則,還收穫了一段短暫的愛情。

他的這種突然陷入困境,很像突然失業的中年人,環境陌生,語言夾生,一種一種地換工作。又像尋愛的小夥子,偶遇、費勁心機地追求,戀愛又失戀。他和弗蘭克的種種矛盾,和機場人員的磨合相處,著種種都是社會複雜關係的體現。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維克多的一件件小事就是散亂的點,但導演將它們串起來,就形成了一條個人生存主線,將這條線和周邊人物及情感交織,形成個人求職、生存的面。

雖然說愛情並不是影片想要表達的重點,但是維克多因為沒有錢請空姐吃飯而拒絕他的邀約,還是令我比較感動。作為一個男子漢什麼時候都不去佔女人的便宜,也是一種教養,身處困境扔不忘教養,從不肯說出一句對他國家不好的話,這是他最令我感動的品質。這是個人這個層面最令我感動的點,讓我想起來法國文學巨擘羅曼加里《童年的許諾》裡,他母親對他說:你只能為樣東西打架:女人、法國和榮耀。他從那以後不論何時,只為這些而戰。一個人能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內心的準則是特別難能可貴的。

維克多的經歷給我們的啟示:

幸福不是穩定的,長期的,它也會遭遇變故,重要的是我要有創造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生活如黃連,我們要靠自己給它加糖。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不能怕等待,無需懼變故,最好的人和事物都值得我們去等待,在失業和失戀的時候也不能怕重新開始。用心去對待所有的事情,四十多歲也能學好英語、熟悉新環境的規則並靈活運用它,憑本事才能有飯吃。

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態下,積極認真的活下去,提高創造和感知幸福的能力,守住內心的準則和底線,才能走向幸福的終點站。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從弗蘭克和維克多明暗衝突的點折射社會制度面

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傑弗遜

制度是定好的,一個機場的管理制度就只有一套,所以制度的點也就不如個人層面那麼多。在影片裡主要表現在弗蘭克和維克多的衝突點上。

暗中的衝突點:

即將升為機場管理一把手的弗蘭克,不想他的轄區在關鍵的時候出問題,他就想把維克多攆出去,但是沒有合適的理由。他不想改變制度,故意放水想讓維克多逃出去,維克多就是不去,弗蘭克只能每天死死盯著他,持續不斷的在暗地裡使壞讓維克多失業,逼他離開。這就有了維克多一直找工作的點,制度對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明面的衝突點:

在弗蘭克想方設法想要趕走維克多的時候,維克多幫他辦了一件大事:平復了俄羅斯乘客的鬧事情緒。俄羅斯乘客買藥給自己的父親,途經美國,美國的機場制度是沒有處方的情況下是不能攜帶藥品的,但是如果藥用在動物身上就可以同行。熟悉美國機場制度的維克多成功的幫俄羅斯乘客解決了難題,又不至於讓機場哄亂,但這惹惱了弗蘭克。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其實弗蘭克也只是按規定行事,但維克多幫了俄羅斯乘客得到了機場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說明維克多的做法更符合大眾心理的期待。那麼制度和人情該怎麼樣平衡呢?

維克多和阿米莉的談話中曾多次提及拿破崙的禮物和吃藥的事。維克多說:“拿破崙肯定是遠視,要是他戴上眼鏡看清瓶子上的字,就不會吃藥。”,“你看得太遠了忽視了身邊的人。”制度跟人一樣,需要有遠視的前瞻性,也要有近視的時下觀,看得清現下的人的困境,及時做出調整。

制度需要人性化,根據人的合理需要做出調整,很多時候,人情比制度更有力度。維克多在機場待了7個月,他只需要說他害怕回到自己的國家就可以申請庇護,獲得行動自由,可他始終不願意。

他的這種愛國情懷並不是制度的作用,這說明人性的作用有時候比制度更重要。

斯皮爾伯格通過維克多和弗蘭克的衝突點帶出一個機場管理的制度,映射出整個美國的社會制度存在的問題。飛機停飛,維克多走出大門的那一刻一向謹遵規定的弗蘭克並沒有讓警察去圍堵維克多。這種默許的設定是制度在人情之下的調整和讓步,是斯皮爾伯格想要得到的人性化制度,給人們帶來幸福感的制度。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一個個鮮明的人物故事點組成了群體共情面

弗蘭克和他的助手一直死死盯著維克多。維克多每天都跑去黑人姑娘那簽證,後來變成了每日替飯店小夥傳情。跟維克多交集最多的是印度的清潔工老頭,還有愛的人阿米莉。

這些人因為維克多這個中心點集聚在一起,因著維克多幫助俄羅斯小夥成功帶藥品回國他們把他當成了機場的平民英雄,快餐店都把維克多的手印貼在牆上,這手印是一種反抗意識,更是一種希冀,是社會能給底層人民關注和同情的希冀。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維克多的國家停戰了,他終於可以回國了,機場的工作人員都為他舉杯慶祝,他在這兒待了9個月。人們都知道他所謂的“承諾”,他要去替父親要來這個簽名。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被困在這裡。維克多的罐子裡這個“承諾”代表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維克多為了印度的老人不被遣返,飯店的小夥不被開除,放棄了去紐約要簽名的機會。他準備回國的時候,他機場的朋友們都罵他是個窩囊廢,印度的清潔工老人為了讓他去紐約扛著拖把弄壞了飛機。

影片從維克多這個特殊的人物出發帶出印度老人回不了家,機場空姐作為大齡第三者的感情困境,人人都有困境,人人都在等待,而那個“承諾”是他們心裡的希望。隨著印度老人隻身檔飛機和弗蘭克的助手放走維克多,這種群體共情面被推向了高潮。

“同情心,是這個國家之所以偉大的原因”,這種同情除了流於表面的憐憫心,更是正真的關心、理解、閱讀一個人的靈魂,不管他是個怎樣的人。維克多理解別人的難處放棄了紐約,但是每個人都希望維克多能去紐約實現他父親的夢想,並且齊心協力的區促生了這個事情。群體的同情心讓這個封閉的空間得以打開,維克多的夢想得以實現,幸福暈染開來。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電影人的匠心用這些點和麵構造出一個立體的社會

如果說語言是為記憶而存在,那麼書寫人類苦難,從來都是藝術最重要的價值之一。電影是最寫實、最接近現實的藝術語言,所以,電影最能帶來感性的、直觀的記憶;電影將抽象的事物變成形象的直觀的東西給人看。

很多人說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是斯皮爾伯格的作品,這部電影沒有激烈科幻場面,和精巧的特技製作,基底是真實而略顯窘迫的人物故事,其中夾雜著不少黑色的幽默。影片末尾打上斯皮爾伯格的名字,大家又覺得實至名歸,因為很少有導演能把一群人物演繹出鮮明的個體特徵、簽證的小姐姐,大齡的空姐、來自印度的清潔工,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在你的印象裡留下鮮明的印子。印度式和東歐式英語也體現出大導演和演員的匠心製作。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斯皮爾伯格用這樣一個人物、一個點,由點成線,由線到面來透視個人、群體、特徵和社會現象。

通過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將一個封閉的空間社會化,在這裡演繹出眾生相,層層遞進,面面俱到,從小至大的昇華了影片的幸福主題——幸福只有在個人,群體和社會制度的共同推動下才能達到終點。

電影給我們帶來的現實思考:

電影不同於生活,這部電影融入了導演人生贏家的大結局設計,現實生活中,幸運偏愛少數人,大多數人的故事要遠比這難堪。讀書和看電影都不只是單純的消遣,從別人的歷程中我們往往會得到很多的生活經。

社會制度和群體是我們依靠個人力量比較難去改變的事,但是維克多個人經歷給我們很多職場上的啟示:

一、生活充滿不確定性,我們要有遠慮。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事業單位改革,銀行和公路管理收費機器人化被傳的沸沸揚揚,鐵飯碗,紅領一族面臨的改革風險都說明沒有什麼是穩定的。我們需要有憂患意識,前幾天聽一位老師講課,讓我感觸頗深,她之前是從事金融工作的,後來 改行做了文字工作,現在在自媒體行業發展的也不錯,年前她從公司總監的位置上被擠下來之後,因為發展自媒體行業認識了很多朋友,她有多年的讀書輸入輸出積澱,人脈和實力讓她24天后就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她有些話說得特別好:人們把碎片的時間都花在網絡上,現在的平臺都是依據用戶的喜好來推薦內容的,如果不強迫自己去拓展新的領域是很難獲取新知識,拓展自己的職業邊界的。我們要及早地在術業有專攻的情況下多掌握一些知識。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斜槓人生,我們不能被時代拋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很多時候,躺著也會中槍,就像維克多,《小歡喜》裡的童文傑夫婦,災難不可預料。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去調節,要有樂天派的態度和創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終點站》:由點及面的敘述手法下昇華的幸福主題


二、勇敢地說不,是為自己負責

維克多的經歷告訴我們,可以不向領導低頭,犯不著去迎合他,別人強迫你的時候,要是當時妥協了,日後自己心裡一定很難過。他很坦誠地說“我怎麼會害怕我的祖國,不會的”,尊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和情感,是為自己負責。現在的社會最好的一點就是,它發展的很好,人們有很多的機會去實現自我,不會太過於侷限在某個行業或者某個單位。

這種拒絕意識也不僅侷限於這種上下級、制度上的對抗,還有各種瑣碎的事情,同事的閒言碎語,語言騷擾,時不時地跟你要東西,無休止的找你幫忙。拒絕老好人心態,克服不好意思是做回自己的必修課。

珍視人生的小確幸,保持好心態,提高創造力,認真做自己,讓幸福一直在身邊,沒有終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