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種感覺,這種現象不是個例,那是因為隨著孩子成長,他的人生觀逐漸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沒有一些好的方式,跟孩子能形成一個好的溝通方式,就會慢慢變得疏遠,今天給大家推薦加強親子溝通的幾種好的方式。

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想有別於自己的老父母,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個跟孩子平等相處的開明父母,但是總是在尷尬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很多父母都反映跟孩子互動交流時,孩子總是顯得不專心、不聽話,有時還會非常逆反的故意搗亂,我們輕率的把問題甩鍋給了不安分的孩子,從未想過深層次的原因。

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當然有的孩子性格內向、羞於表達,有的孩子思維跳脫、無暇表達,更有的孩子性格偏執、不屑表達,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單方面的看法,掌握話語權的我們就這樣給孩子帶上的不合作的帽子,這一點正是親子互動的癥結所在。可是追本溯源問題可能不在孩子一方,反而是孩子受到了大人的影響,才表現的不願合作了。

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比如很多父母喜歡帶著個人情緒跟孩子交流,本是關心孩子的溫言暖語,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我們應該詳細詢問孩子的坐立行走和吃喝住行,應該能夠發現孩子的情緒高低,以及額頭新添的小貼花。不管高興還是難過的事情,要問的直接具體,如果只是寬泛的問一句:“今天在幼兒園過得如何?”這樣也只能得到孩子一句“還行”的回答。不是孩子不願表達,只是孩子不知該從何說起,如何回答。

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學會蹲下來和孩子對話

當我們對孩子提出"具體問題"時,我們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看法和感受,這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教育孩子時,要站在他們的立場,運用他們的視角看問題,才能明白孩子的心理。

孩子在小學三四年級時很容易叛逆,因為他們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前期,會更在意他人的態度和看法,這對他們的學習影響也很大。

孩子越長大,就越覺得跟他疏遠?那是因為你還沒學到這種溝通方法


巧妙的使用旁敲側擊

跟孩子交流還有一個萬事萬靈的小技巧,我們不要總是直工直令的直奔主題,跟孩子說話要巧妙的使用旁敲側擊。接孩子時看到孩子胸前的小紅花,不要立刻問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得到了獎勵,而是表現出無知的詢問:“你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小紅花呀!”興奮的孩子也就迫不及待的給你彙報自己的成績了。父母臉上恍然大悟的表情和認真傾聽之後的驚喜讚歎,更能讓孩子獲得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