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欲的表现,大家怎么看?

岁月晴好m


先问一句:人不能有私欲?就应该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吗?

人有私心,不可怕,也无可厚非,谁敢说自己没有私心?

试问:谁不想评上职称?谁不想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谁不想因为努力工作得到应得的精神和物质肯定?

所以,评职称,无非两点:

一是师德和教学水平得到认可,这也是激励教师的一种制度,这也是教师职称评审的初心。

二是随之而来的工资的提高。多劳多得,不对吗?

而当下大家的意见并不是评职称的制度,而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不公平!等等。

所以,本人支持评职称,更支持过程的公正公平,真正把好事儿办好,通过评职称,评出正气,评出工作积极性!


爱无特殊教育点点滴滴


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且评职称也是教师上进的表现,但是由于职称名额少、部分教师为了评职称把教学当副业,才会出现大家对评职称的误解。其实,一名执着于教书育人、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老师,不管职称是何,都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1.老师们为啥要挤破头评职称?因为直接与自己的工资待遇挂钩

教师们评职称制度的初衷是好的。这个80年代简历的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教师们吃大锅饭的局面,希望以职称评审来让教师们评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更高的待遇。


目前,教师职称设置共有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同时,教师的工资待遇以职称取酬,也就是说,你的职称越高,工资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初级职称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达到条件的教师名额要远远多于限制名额,也就造成了能力、资历、学历、工作量和成果方面可能差不多的教师,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一般来说,一名高级职称的教师与初级职称的教师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所以不少老师挤破头想评上高一级的职称,也是为了自己的待遇能更好一些。


2.老师们都约定好不评职称可以吗?——不现实

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入职后发现职称之路并不好走,不仅要求的论文、工作年限、教学成果奖等条件较难满足,而且大家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看似与世无争的同事,在评职称时拿出非常多的成果。


也就是说,评职称其实也是算作有上进心的表现,让大家都不评职称是不可能的,因为多数人还是追求上进的,也希望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资历,让自己的职称更上一层楼,因为这个职称对于老师来说,除了好的待遇,还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满足感。


3.为何人们厌恶老师评职称?——部分歪风邪气导致

有些老师为了评职称,可能会出现学术造假的现象,为了发表论文不惜花费重金,也有个别老师为了评职称,同事们之间恶意互相举报。

更多的是因为社会上的人们认为部分老师过分追求高职称,从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对自己工资待遇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把写论文、获奖等职称评审的加分项,作为自己的主页去追求,反而不利于教师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


4.职称评审还有改革和优化的空间,不少省份也在进行改革

目前,多地在探索教师职称评价改革,增强教师职称评审的灵活度和公平性,比如:

一是完善评价标准,论文不作为限制条件。把师德放在教师评价的首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方式全面考察教师的职业操守,改变过分强调学历、论文的倾向,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探索以教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教学成果替代论文要求。

二是创新评价机制,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三是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评审制度。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公开、公示制度,确保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建议、打通教师维权渠道、严格落实退休人员不得评职称的规定、严查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违纪违规行为等。


教师职称评审本是好事,却因操作不当容易成为坏事,其实大家应该理性看待教师职称评审,毕竟多数教师还是真心为了孩子成长的。也希望国家进一步优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让更多老师从中受益!教师也不容易,希望大家尊重和配合老师的教学,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教师追求职称,是满足个人私语的表现,但更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是一种职业,职业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也就是说,教师首先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既然是职业,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也没有什么高尚与渺小之分。

人首先满足基本私欲,然后才可以谈论更高层次的发展。人都是有私欲的,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只付出劳动不收获利益的圣人,更不可能高举道德的旗号消灭人的私欲。唯有正视人的私欲,才能真正正视人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假如一个人同时缺少食物、安全、爱和尊重、自我实现,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他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事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意义首先就是吃,其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教师职称与教师收入直接挂钩,职称越高工资越高。在没有其他方式提升工资收入的现实背景下,教师只有通过晋升职称这一条路来解决工资福利问题,进而解决有地位够体面很尊严的问题。如果教师连这个与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职称都不挂在心上,那需要一颗多么的内心啊!

教师不是神,教师只是普通的人。是人,就要首先关注人性,并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教师追求职称问题。绝不能给教师贴上道德标签,好像教师个个灵魂高尚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如果教师可以这样打量,那世界上所有职业也都应该如此观看,为什么要紧盯这教师不放?

同时,教师追求职称,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任何一个人甘于平庸甘于低贱,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也是教师价值的某种体现。在没有更科学衡量标准的前提下,高一级职称也许代表了某种价值和意义。

人要怎么做才是有意义,人要怎么做才是远离私欲?千万不要拿圣人的标准衡量普通人,更何况这世界本来就没有多少圣人!教师追求职称天经地义,与私欲也许有关,但又是人人都会追求的事情。无可指责,不可非议!


看点看教育


老师追求职称,没什么不妥!

老师追求“私欲”,也没什么过错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死守“无私奉献”这个名誉,解决不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试想一下:

如果老师身边的所有人大框大框地购买“黑皮西瓜”来解暑时,而老师还站在一堆“本地无籽西瓜”前犹豫不决时,他又怎么有心思象蜡烛一样燃烧发光呢?

如果学生每周的零花钱比老师每月的生活费还高时,老师还有脸“为人师表”吗?

职称,本来就是上级挂在树上的一个“香饽饽”,也是老师们唯一一个靠自己“蹦一蹦”就有可能摘到的“充饥”品。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努力的往上蹦、奋力地往上跳。否则,别无门路!

如果说争夺这个“香饽饽”是一种“私欲”,也行!但我觉得这种“私欲”并不违背道德,并不丑陋,也不肮脏。

其实,这样的争夺,其他行业也一样普遍。只是,人们习惯换一种说法,比如“追求“、比如“理想”之类!

“私欲”也好,“追求”、“理想”也罢,人们通过对它的争夺,社会才可能进步!

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对老师存有偏见。认为老师只有固守清贫才崇高,追求利益就是师德有毛病。其实,这种想法是对教育最大的伤害。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关注,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

三味聊教育


他是怎么知道的?以他之心度人之腹知道的?


長風浩荡


要说教师追求职称,有一部分人有一部分原因是满足个人私欲,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有一部分原因不完全如此。

申报省级课题要求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否则需要两位高级教师作为推荐人推荐;当高级教师评委必须具有高级教师资格;职级工资和课时费都与职称挂钩;聘请专家作报告所付劳务费也与职称相关;…等等,外界环境要求你有相应的职称。当然,有人说我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无所谓!但我们这样想:不刻意钻营职称,该有了何必不要呢?!这也是对自我的认可和肯定。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对待职称,就完全没有必要回避或拒绝职称。


wuzhc


“教师追求职称,是个人私欲的表现”,这个说法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1、教师追求职称,事关个人的切身利益。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生存、要生活。而要生存、生活的更好,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而现行的教师待遇分配制度,是根据个人的职称等级而定的,没有高的职级,你根本就拿不到高的工资,其它的如比业绩、表现等都是浮云。比如,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同学或同事,除去五险一金后,副高职级可拿到手工资在4600元左右,而中级职称的只能拿到手4200元左右。教师群体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利益的竞争。

2、教师追求职称,也是个人业务能力的展示。晋升职称,除了一些不便言说的个人意志之外,往往还与业绩积分多多少少有点儿联系,因此,个人的“光环效应”也事关教师的长远发展。这也没有错!

总之,教师追求职称,是事关利和名的事儿,绝对不是私欲。



轻风耳语


每一种工作都有级别的划分,比如公务员有办事员、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处级等等,医生有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级别的划分是为了激励人们认真努力工作,积极上进,不断学习和进取,当然不同的级别会有不同的利益,级别越高,工资越高,不但是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也是对他们的工作的肯定。那么为什么教师就不能追求职称,这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对教师的一种激励和鼓励,另外教师也是一种工作,是三百六十行的一种。中国历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敢于清贫,敢于奉献,不图回报,就是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那么教师追求职称就没有奉献了,就没有付出了?就不能成为蜡烛了?就不应该了,教师不是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需要照顾,也有老人需要赡养那个,老师也需要生活,也需要柴米油盐,工作得到回报天经地义,无所厚非,不然为什么要给老师定职称这个说法呢,不要给老师戴太高的帽子,不要给老师太大的压力,他们一直在努力工作,默默付出,追求职称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少一些后顾之忧,他们也不会因为没有评上职称而撂挑子,不要难为老师们了,尊师重教的传统还有吗?教育是重中之重忘了吗,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在教育!


生活是一张网


你居心叵测,这个时候还有心拿老师刷屏?评职称是国家规定的,老师有什么私心?就像国家规定老百姓要奉公守法,不要造谣生事一样,大家就得遵守,你为什么不遵守?你如果遵守,你又是为了什么私利?


中华崛起儿女必须团结


首先,满足私欲并没有什么不对。

在正常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其他份内工作的情况下,通过个人科研、提升学历、考取证书、参加活动等方面的努力,获得职称的晋升没有任何问题。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实现个人价值。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可以实现个人价值,提高收入、获得荣誉、增加头衔一样也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这都与教师的本职没有任何冲突。一辈子清心寡欲,培养出一万个优秀学生的教师是好老师,追求职称,合理提高个人收入,培养出五千个优秀学生的教师一样是好老师。

其次,追求职称的背后是教师为自我提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公开、公正、透明的职称晋升。现在高校的职称晋升评价体系尽管还不尽完美,有些条件还饱受诟病,但整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可以从教学、科研、从教经历、职业技能、培训经历等多方位考察教师。不经过一定的积累和努力,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高校教师队伍里,想得到晋升恐怕是痴人说梦。尤其在现在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来自更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付出的努力也会比以往更多。

再次,职称晋升会给教师带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激励与挑战。

有形的激励比如待遇的提升,加冕头衔,职位晋升等。相信一个合格的教师都会视这些为一种激励,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种肯定。随之而来的就是更高标准的要求和自我要求。学校会委以更多重任,学生会寄予更多期望,社会会赋予更多责任。这些对教师来说都是更大的挑战,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得到更多付出也需更多。教师如果不能有更佳的工作表现,恐怕也很难扛住这份压力。

综上所述,追求职称对于教师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职业发展途径。就像销售都想做到销售总监,财务都想做到财务总监,教师想努力成为教授也是天经地义。希望每位合格的教师,只要很好的完成份内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学,实事求是的科研,公开透明的晋升,最终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