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美食—大連燜子

大連的小吃—燜子,是源於煙臺燜子,但是據說反而在起源地的煙臺逐漸沒落了。現在提到燜子,首先想到的便是大連。

雖然天津等地也有燜子,但是卻是由綠豆澱粉製成的。據說只有大連和煙臺的燜子是地瓜澱粉燜子。


大連的歷史並不悠久,建市不過一百多年,雖然有人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但也大多隸屬於其它轄區,自然也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

到了近代,大量的山東人冒著生命危險,突破層層阻礙,越過三海關“闖關東”。很多山東人選擇在氣候與膠東半島相近的大連和丹東落腳,紮根,燜子也是這個時候被帶進大連的。

家鄉美食—大連燜子

大連火車站

作為路邊小吃的燜子

因為造價低廉,製作簡單,早期的燜子在大連只是路邊攤小吃的地位,有些甚至連個固定攤位都沒有,用三輪車推著道具就可以開始營業。

記得小時候,賣燜子小攤的生意總是最紅火,十米開外就能聞到燜子的焦香混著芝麻醬的香味。一張摺疊餐桌,兩條長條木頭凳子,凳子上總是坐滿了人,甚至有人端著小盤站著吃。價格也是隻有幾毛錢一盤,非常親民。


燜子的製作很簡單

  1. 一口平底鐵鍋加熱倒上油。
  2. 燜子一整塊直接放進鍋裡。
  3. 用鏟子把燜子切成小方塊。
  4. 先炒熟後再把每一塊塊的各個面都煎焦(大連話叫“膈”)。
  5. 出鍋,倒上芝麻醬和蒜醬(蒜水)。

煎好的燜子外焦裡嫩,香氣撲鼻。

家鄉美食—大連燜子

大連燜子

需要注意的是,以前吃燜子都沒有勺或者方便筷,用的都是兩根鐵絲擰成的小叉子。

但是,由於近幾年土生土長的大連本地人都“不屑”於做這種小生意,現在在大連開燜子鋪的都是外地人居多,以至於不時聽到“味道不正宗”之類的抱怨。

進入海鮮酒樓的三鮮燜子

如果說普通的燜子是起源於煙臺,那麼三鮮燜子可以算是大連當地獨有的改良版燜子了。

三鮮燜子的做法也差不多,只是放入海參,蝦仁和魷魚(也有放海螺的)一起煎炒。還有講究一點的,先把燜子切成塊在油鍋裡炸過之後再炒。

家鄉美食—大連燜子

三鮮燜子

原材料的成本已經上升了,顯然一般的燜子鋪是吃不到這種的三鮮燜子的。

想吃三鮮燜子,要去一些上點規模的餐館,或者海鮮酒樓,價格當然也不是普通燜子可比的,在一些上檔次的海鮮酒樓甚至賣到了幾十塊錢一盤。


從普通的燜子上升到三鮮燜子無疑是一種改良,燜子也從上不得檯面的路邊攤小吃進入了五星級大酒店。但是,作為一名大連人,還是希望將傳統的小吃燜子繼續保留,繼承下去,因為它不僅僅代表了一種市井文化,更是幾代人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