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是什麼?這個寓言故事揭示了什麼道理?

用戶3873246687266


在答題前,我重溫了毛澤東主席的《愚公移山》,倍感親切。想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人民把毛澤東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稱為“老三篇”,背誦學習蔚然成風。在那個時代,這“老三篇”教育著我們成長,激勵著我們工作,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今天再說“愚公移山”這個寓言,還是毛澤東主席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敘述得好,他老人家是這樣講的:

“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麼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揹走了。”

這個寓言故事,帶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廣大勞動人民戰天鬥地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它告訴我們,只要矢志不渝,不怕困難,埋頭苦幹,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定能取得事業的勝利。

當年,舊中國有三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不怕困難,浴血奮戰,頑強鬥爭,最終推翻了這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毛澤東主席又題詞“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全國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經過70年的艱苦奮鬥,使社會主義建設蒸蒸日上,祖國繁榮富強,創造了人間奇蹟。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也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畏艱難,實幹苦幹,把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夢想都是奮鬥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在為夢想而奮鬥的過程中,都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像愚公那樣咬定目標,矢志不渝,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像愚公那樣不畏艱難,埋頭苦幹,頑強拼搏,有一個務實的作風;像愚公那樣,“每天挖山不止”,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有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意志。

愚公移山是一塊瑰麗的寶石,鑲嵌在祖國傳統文化的寶藏裡;她蘊涵的寶貴精神,正激勵著中國人民為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而奮鬥。



海藍山青


答愚公移山,我為愚公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激勵,我的寫作,和愚公移山的方式,是一樣的,寫作是一條很艱難的路,也許付出很大努力,暫時不一定,有什麼收益。

從小我就喜歡愚公的故事,雖然山很大,困難重重,別人也嘲笑愚公,但愚公還是堅定不移的,挖山,他的恆心意志,信心,是我們當代人的幹事業工作奮鬥的標準。

給我的啟示,雖然我寫作,很曲折,也受到不同人的口舌評論,當然這麼多年也多次投稿,也總是石沈大海,也沒發表幾回,但我有個信念,努力就有收穫,只要有信心,鐵棒也磨成針,恆心就是發奮圖強,必得碩果。


恩寵公主1


前些日子,我看到一個寓言故事,非常喜歡。在看到這個寓言故事之前,我一直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所蘊含的道理所折服,但當我看到下列這則寓言後,才發現“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漏洞,使其所蘊含的道理大打折扣。這個寓言故事的內容概要如下:

  • 有一個老人,在河邊用漁網打魚,一個年輕人在旁邊,很有興趣地看他打魚。老人打魚的技巧非常純熟,不一會兒都打了很多魚。年輕人羨慕極了。老人臨走的時候,拿出幾條大魚送給年輕人。誰知他不要,卻懇求老人,讓他教自己學習織漁網的技術。老人大笑,稱讚年輕人說:“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明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就收下了這個徒弟。

  • 不到一年,年輕人織漁網的技術就超過了老人。年輕人就告別老人,回家很快就織起了漁網。年輕人織好了漁網後,就興沖沖地拿著漁網,來到一條大河邊打魚。誰知他只是學會了織漁網,使用漁網的技術卻沒有學會,在向河裡扔漁網的時候,一不小心,自己竟然掉進了河裡,最後被淹死了。

  • 他的師父知道了徒弟的死訊後,很傷心,就來到年輕人淹死的地方,哭著說:“我認為教會了你織網的技術就行了,哪裡知道你根本不會使用漁網,都是我害了你啊。”

這寓言故事讓我感觸良多,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明白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就覺得自己很高明瞭,認為自己只要擁有了人生路上的“漁網”,再也無懼人生路上的風雨。孰不知,光有“漁網”,沒有掌握“漁網”的使用方法,難免會在世上碰壁,甚至會跌倒在泥濘的人生路上,一蹶不振。這就如年輕人看老人,以為只要有漁網就有吃不完的魚,就像公司員工看老闆,以為自己只要坐在老闆那個位置上,就有滾滾而來的財源,實在是太愚蠢了!


填滿故事的人生


《鼬鼠和獅子》

第一方面:鼬鼠敢於挑戰動物界肉食王者,能不怕獅子的權威,以弱者之軀去挑戰強者,不畏豪強,我覺得難得可貴。不論結果如何;鼬鼠至少站出來了,敢於去挑戰。至少比那些只會暗地裡嘲笑它不自量力,卻不敢於去挑戰的動物來說,好過很多!

而獅子方面:獅子是草原之王卻能在鼬鼠挑戰自己權威時,能冷靜分析結果,不被話語激怒,不去接受挑戰。這是獅子的品質,冷靜且強大;

告訴我們強者只會把時間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越是有能力,往往越會冷靜分析。

鼬鼠雖然不自量力,但我覺得它是勇者;獅子能力強大,卻不會被自己實力所衝昏頭腦,能冷靜分析,會善待每一個細節。越是強者越是冷靜。



雲夢想


我最喜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有個叫範吉射的人,家門口掛了一口大鐘。在我國古代,鍾和鈴都是樂器。

一天,有個人到範吉射家裡,見到門口的鐘,想偷偷地把它揹走。但是,鐘太笨重了,他根本無法把它揹走。後來,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鐘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於是,他找了一個鐵錘,用力去敲鐘。“當——”第一下敲上去,鍾就發出洪亮悠長的響聲;再敲下去,鍾發出同樣的響聲。他想:“鐘聲一響,人家就知道我在這裡敲鐘。這樣,鍾就要被別人奪走,我也要被人抓住。”於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樣鐘聲再響也聽不見了,他想既然我離得這麼近也聽不見,其他人當然更聽不見,就可以安全地將鍾偷走了。

其實他非常愚蠢可笑:雖然他捂住了耳朵聽不見鐘聲,但別人的耳朵沒有被捂住,當然還會聽見鐘聲。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掩耳盜鈴”這一成語,來比喻那些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他以為把成績單塗改了,媽媽就不會發現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盜鈴!”





八零後亮亮


我最喜歡的寓言故事是驢子和農夫。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頭驢子給農夫幹繁重的活,卻吃的很少,飼料不足,也不可口,魚子不想在農夫家幹活了,跑到宙斯那裡請求讓他脫離農夫,賣到別的主人那裡去,於是宙斯滿足了他的要求,把他賣給了一個製造陶器的工人,陶紅讓他搬運沉重的粘土和淘氣,比以前更勞累,驢子沒幹幾天又去請求宙斯要求再給他換一個人,週四滿足了他的要求,把他賣給了一個皮,他一到比較那裡看到要乾的活,不比陶紅那裡清,根本沒幹就走了,驢子厚著臉皮,第三次記取牛宙斯為他再換一個主人宙斯,這回不再理他了,這時呂自後悔不已的說,我真不幸流在以前的主人那裡,該有多好啊,現在可好,誰也不收留我了?這個怎麼辦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好,卻並不瞭解別人的生活同樣也有不如意的地方。


星大陸hao


“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的寓言篇。它往住敘述一個小故事,而又於具體的情節中,隱含著一種更深刻的思想,常語帶雙關,藉以闡發哲理,印證觀念,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敘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諸子及史傳使用,以作為陳說辭理的手段。《韓非子》作為先秦說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自從寓言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就顯出別具一格的文學意味。著名的“和氏獻璧”故事,曲折感人;“造父御馬”則描繪出造父是專政制度最佳辯護的人物形象;“鄭袖劓美人鼻”,寫出鄭袖工於心計,巧言令色,口蜜腹劍,手段毒辣,故事情節曲折,宛如一篇短篇小說,而且人物形象鮮明。引公木先生的話說:“韓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個最明顯特徵,就是比較全面而系統的反映了韓非子的歷史觀、社會觀、文藝觀以及方法論和認識論,可以說,讀韓非子寓言故事,幾乎等於讀了一部法家思想輯要。


滿目琳琅


兔子,機智聰明,身小靈活,跳躍敏捷,一躍幾步,跑的非常快。

烏龜,老實憨厚,動作遲緩,步履蹁跚,一步一步努力向前爬行。跑的非常慢。

兔子和烏龜賽跑!

兔子,自以為跑的快,一定能贏烏龜。途中停下歇息。身子一歪,便進入夢鄉,等夢中方醒,烏龜早已到達終點。

這個故事,它深刻寓意人們,做事情,不能偷機取巧。貴在專一,貴在堅持。

做事情只有持之一恆,才能到達理想彼岸!


南郭淑女


我會給寶寶講一些淺顯易懂的語言故事、經常幾個語言故事輪換著在睡前講給寶寶聽!

守株待兔、告訴我們不主動去努力而想獲得人、往往一無所獲、什麼也得不到、而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穫、得到自己想要的

狼來了: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對於寶寶來說富有教育意義、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撒謊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皮媽母嬰館


我最喜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主要講述的是範氏滅亡了,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揹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槌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這就太荒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