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如果要在中国历史名人中评选一位知名度最高的人,号称“酒中仙”的李白,无疑会高票当选。一个“酒鬼”,一个一生的郁郁不得志的“失败者”。能有这样的盛名,源自于他豪放洒脱、放浪形骸的浪子形象,更在于想常人之不敢想,说常人之不敢说,做常人之不敢做,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才情。

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作为超级富二代的李白,二十四岁踏上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路。更希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当上朝庭大官,在李白心中,他要用名闻天下的诗人头衔换取功名。然而造化弄人,四处寻求功名的李白一无所得。李白为此焦心不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正当李白绝望之时,苦熬多年,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接到了朝庭诏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大才子终于走进人生梦寐以求的殿堂。

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在长安,李白的才情非常受唐玄宗欣赏,仼命他为翰林待诏,职务就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但离李白的心里预期所去甚远,却见到了大美女杨玉环。自古才子多风流,何况李白还是大才子,在放情豪饮醉酒之间,李白为杨贵妃写下感情浓烈真挚的诗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虽然唐玄宗和杨贵妃把它当成了马屁文,非常喜欢,但李白酒后吐真言,毫不掩饰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暗恋和喜爱。在似醉还狂的状态下,李白在人生中最为精彩的夜晚纵情潇洒。

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不惑之年才出仕做了个没有实权的闲差,这令李白非常失落,几十年的失意,几十年的钻营,几十年的不得志,李白只能借酒浇愁。与贺知章等人结成“酒中八仙”,终日醉卧酒家,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还大声呼喊:“臣是酒中仙”!唐玄宗开始非常喜欢李白。“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吃”。亲自步行迎接,亲自调制食物招待李白,这样的待遇应该也是极致了,可命运就是这么讽刺,虽然才高八斗,但做人太高调的李白仅过了三年就被驱除出皇宫。李白在诗词方面非常有天赋,但在政治方面确实很不成熟,他狂傲、随性而为的个性实在太不适合官场。

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李白认为自己才华实在太高了,皇上是非常喜欢我的,但宫廷的小人太多,都妒忌我才遭到排挤。李白永远没明白,政治需要理性、务实和灵活,在讲究实际利益的官场里,才华只是一道可有可无的摆设。朝庭是权力的源头,也是高度奴才化的场所。李白虽然有满腔功名的欲望,但却不识人间烟火。他的人格与官场人格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交集在一起。

文人墨客那些事之李白

“赐金放还”的李白离开了长安,大唐的政治权力中心再没有李白留下的痕迹,李白又重新开始了漂泊四海、浪迹江湖的旅途。而大唐的文坛,却从此有了李白更耀眼的光芒,他纵情山水,有时纵酒高歌,有时幽雅自恋,有时放旷伟岸,有时却茫然四顾,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他潇洒肆意的背后,有多少失落又有多少心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