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山涛:你的人生风口在哪里?


山涛这个人,是我一直想写但又迟迟不愿动笔写的人。

原因是我找不到他人生的亮点,你说他是“竹林七贤”里的人物,可是“竹林七贤”里,多的是各种思想前卫、蔑视礼教、张扬自我的人,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就不说了,即便是像王戎和向秀这样的人,你也能在史料中读到他们作为人的丰富性的一面,比如王戎的爱财和抠门,向秀的软弱和深情(在嵇康死后不得已去做官,可是后来睹物思人,写了《思旧赋》),只有山涛,给人的感觉是说不清也道不明。

直到今天,我才若有所悟,写下来与诸君共论之。


竹林七贤之山涛:你的人生风口在哪里?

1.认清你的底色,找准你的风口


据说当初,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契若金兰,好得像一个人似的。他的妻子韩氏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他怎么回事?

山涛就说:“眼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这么两位了。”这句话更激起韩氏的好奇心。她就对丈夫说:“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

这一天,嵇康和阮籍又来了,韩氏就劝山涛将两个人留下来住宿,并给他们准备了好酒好肉。然后,韩氏不但把自己家的墙钻穿了,还一直看到天亮时分才回来。

后来,当山涛问起韩氏的观看感受时,韩氏坦直地对他说:“你呀,你呀,才智情趣比他们差远了!不过以你的见识与气度和他们交朋友,还差不多!”

山涛大约有点吃醋,听到这话总算找到一点自尊,就说:“是啊,是啊,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啊!”


山涛的妻子韩氏,和山涛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涛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

有一天,山涛对她说:“娘子啊!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时候娘子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

等到山涛显贵之后,仍正派节俭,虽爵同千乘之君,但不养婢妾,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


山涛之妻看人不可谓不准,比之嵇康、阮籍两位的才智情趣,彼时的山涛确实差得很远。才智情趣多由天生,这个强求不来,所以山涛开掘了自己其他方面的潜能,那就是见识和气度,历史证明,这两样法宝,确是政坛常青树的标配。

爱默生说: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忌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

山涛自己很清楚,如果拼科研成果,拼人格魅力,只要有嵇康、阮籍这样的人在,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只有换一个风口,进入政坛,才能让自己的见识和气度大放异彩。

这一年山涛40岁。

2. 世道越是浑浊,你越要保持清醒


当官后,有一次,山涛与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石鉴,对他说:“如今是什么时候,你还在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

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

山涛说:“切!(兄弟,我替你祈祷),希望石生你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山涛)丢弃官符而去。

正始十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山涛于是归隐不问世事。


这个故事讲得是山涛见微知著,看穿了司马懿的权宜之计,然后选择溜之大吉。

可叹当时名士众多,却少有人如他一样看得这么清彻,曹爽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不愿去相信司马懿还能东山再起,故事里的石鉴也是惯性思维,认为司马懿这次肯定是game over 了,而山涛却看出来,司马懿这只老虎会变成hello Kitty ,本就是“事有反常必为妖”。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惯性思维,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你用着最为顺手,也最轻车熟路,它会给你营造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你麻木大意,最后小则错失良机,大则家破人亡。


每个时代都有风口,每个人也都有适合自己的风口,可是有几头猪真的飞起来了呢?


山涛跳出了思维定式,逃离了刷卡上班的安全区,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迫切想要升到三公之位的人而言,其实并不容易。面对不够明朗的形势,山涛选择先保全性命,这就是他的底牌和本金。


3. 有原则的周全是智慧


竹林七贤之山涛:你的人生风口在哪里?


没底线的妥协是怯懦


山涛很会鉴别人才,也很会揣摩上意。每次,他都是先把合适的人选列好名单,然后再根据皇帝的个人倾向,优先呈报某某人担任什么官职。有的人不明所以,认为山涛是在假公济私,借着选拔干部之便,来为自己博取名声,刚开始皇帝也深以为然,于是就下诏书告诉他,不可如此,要秉公办理,要野无遗贤。

不过山涛依然按照自己的套路来办,久之,竟然也无人再质疑他了。

在山涛举荐人才中,有一次他和皇上意见不同,最后皇帝坚持任命自己选择的人。结果,这个人上任后没多久,就因收受贿赂被免职了。从此以后,皇帝再也不质疑山涛的辨才功力了。


陈郡人袁毅曾任鬲县令,性贪而行污,以贿赂公卿来索求美誉。他也送给山涛丝百斤,山涛不想要拒绝接受而于别人不同,于是收下藏在阁楼上。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用槛车送京师廷尉受审,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山涛就取出丝交给办案的官吏,丝上积满尘土,封条印章未动。


据说山涛饮酒八斗才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他的酒量,一次准备了八斗酒让山涛喝,并在暗地又添一些酒,但山涛喝八斗就不再喝了。


山涛深谙为官之道,担任组织部长,本就位高权重,更需战战兢兢。对上不可有培植党羽,结党营私之嫌;对下不可骄视于人,露出自矜之色。

所以,他上能让领导省心安心,下能让同僚们舒心放心。

皇帝给他的酒,他不能抗拒,但也喝不过八斗;别人送他的礼,未免显得自己格格不入,他选择纳而不收。

贪杯会误事,收礼会犯法,道理人人都懂,躬行事事皆难。

王石说:“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抗拒了诱惑的人。 ”


诚哉斯言!

总结:

山涛身上有一种奇妙的特质,就是自带平衡属性。纵观他的人生,青年读书,壮年出仕,老年归隐。居家时,可与名士们悠游自在,出仕后,可在政坛上游刃有余,看人时目光如炬,用人时不拘一格,对上以心揣之,对下以义行之。

举凡我们可以想见到的,诸如在出与仕,进与退,穷与达,贱与贵,原则与周全,妥协与底线等问题上,山涛都处理得公允得体,让人心服口服。

他一生洁身自好,死时家无余财,虽位列三公,生活却从不骄纵。


谢安曾经出过一个问题问谢家子弟,说:“为什么晋武帝知道山涛家穷,但是每次赏赐给山涛的东西又并不多呢?”

这道题目真的是一道送命题,你说皇帝给的少,就是说皇恩不浩荡,你说皇帝给的多,这又和事实不相符。

故事的最后,只有谢玄的答案流传下来了,他答道:“大概是因为领受的人要求不多,才使赏赐的人不觉得少啊。”


这就是山巨源,知道了自己的底色是不贪,找准了自己的风口是政坛,待人接物既讲原则又很周全,就好像武林中至阳至刚的《九阳神功》,中正大气,直道而行,匹配上至柔至弱的《九阴真经》,二者刚柔并济,自然无坚不摧,无往不利。

出仕之前,和嵇、阮相比,老妻说他:“君才智孰不如,正自以度识相友耳!”

出仕之后,和当政者相比,王戎评他:“如浑金璞玉,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竹林七贤之山涛:你的人生风口在哪里?


你看,山巨源的故事告诉我们,认清你的底色,找对你的风口,潜心打磨,有朝一日,你也能在你的领域里问鼎封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