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永居权”不是洪水猛兽,“收刮天下人才“正当时

近日《南方日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目前尚处于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份看似冷僻的行政法规,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更多的人持质疑态度,发出批评甚至反对的声音。

网友主要质疑的就是:为什么不继续进行“工作许可证”制度?一定要让外国人以“永居权”的形式获得“类国民”待遇?

“外国人永居权”不是洪水猛兽,“收刮天下人才“正当时

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

“永久居留权”也就是获得永久居留证,国外称为“绿卡”。从2004年到13年10年期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中国绿卡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之一。以前中国采取“定居签证”的方法。

新华社2019年4月14号的一份电文显示:2018年,有33.6万外国人获得工作许可,在境内工作的外国人总数超过95万。

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万国来朝,尽显天朝神威”的壮美景象。我们为外国人在朝为官,授予优秀外国人子弟参加科举考试等等特权。

我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

一次是隋炀帝期间。隋炀帝杨广结束了中国100多年的动荡,让匈奴鲜卑等,停止了猖獗的边境活动,中华大地再现统一盛世。当时周边国家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特别是“日本遣隋使”,名扬后世。

第二次是唐太宗期间。唐太宗李世民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他和其他的皇帝想法大相径庭。他对周边的民族,并不是一味的防御,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臣民,一视同仁。

长安城一度成为国际交流中心,大量的外来移民来到大唐首都长安城定居,都心悦诚服的地爱上了长安。

“外国人永居权”不是洪水猛兽,“收刮天下人才“正当时

唐帝国时期的周边国家

第三次明成祖永乐年间:大明王朝的朱棣时期,也有大国风范,友好的和世界各国互通往来。朱棣命令郑和下西洋,建立海上丝绸之路。

移民政策是吸纳人才的重要手段

移民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呢,就是立国之本。自从一战以后,美国就开始接收来自海外的人才,通过移民的方式实现了人才的引进。长期以来在欧美在欧洲人心目中,美国就是大老粗,没文化啥都不懂。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吸纳了大量​来自欧洲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一部分在欧洲被歧视的犹太人,其中最鼎鼎大名的就是爱因斯坦。可以说没有了移民政策,美国就啥也不是。

“外国人永居权”不是洪水猛兽,“收刮天下人才“正当时

领英发布《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揭示中国ai人才来源图谱


近几年由于乌克兰经济不景气,著名的“乌克兰安东诺夫”飞机公司已经有数千名工程师携带家属在中国陕西定居。这些工程师,可都是顶级专家,其中不乏国宝级人才,但俄罗斯垂涎三尺。中国在军用发动机,船用燃气轮机,航天火箭和空间站取得的成绩,背后都有乌克兰专家的身影。

是时候“网罗天下人才”了!

首先确实是到时候了,中国确实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速优秀人才的引进。随着中国经济及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全世界的吸引力也是今非昔比。从客观上确实有很多外国人想到中国来工作学习甚至定居。

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工厂,如果要进一步发展,对于必须从全世界来搜刮人才。而对于外国人才来说,绿卡是标配,不可或缺。

我觉得有两类外国人,我们应该给他中国绿卡,第一类,就是国际知名的专家,我觉得这点没有什么争议。

“外国人永居权”不是洪水猛兽,“收刮天下人才“正当时

乌克兰的顶级航母设计师巴比奇·瓦列里来华任职,前乌克兰的航母总师


第二类人才,国内大公司急需的国际性人才。中国需要拓展全世界的市场,不可能只用国内的人才。而且跟国内的人才市场并不冲突。这种人才引进相当于美国的EB2和EB3。

超国民待遇问题

被网友诟病的最多的就是中国人习惯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尤其是山东大学给外国留学生配备“异性学伴”,引起一边倒的冷嘲热讽。

我觉得超国民待遇问题,和中国绿卡问题,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问题,就算不给他中国绿卡,超国民待遇问题仍然有可能存在,反而给了他中国绿卡之后,反而让事情进入常规化和程序化,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来,从某种程度上抑制"超国民待遇”现象。

你看,美国的移民啊,完全没有超国民待遇问题,只有被歧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外国人永居政策”既要广泛讨论,也要学会倾听,有理不在声高,不要沉迷于口号式抵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