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之后,为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呢?

覃慕汐


为什么觉得什么都没学到?

  • 是真的没学到知识。

其实到了大学会发现,大学里有埋头苦干,默默学习的人;也有放飞自我,只求毕业的人。

  • 学到的知识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会有这种认知错误。

有些学生是很有自我想法的人,可能会觉得学校的课程安排不是很适合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如题的认知误区。

  • 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

众所周知,大学课本教授的内容都是一些经典著作,已经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但实践是日新月异的,要学着用既有知识解释全新的现象。

如何锻炼自身能力

  • 培养自己的技能。

会熟练运用Excel,会写稿子写文案,做得一手好PPT,都是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从小处着手,更容易产生满足感,从而起到正反馈的作用。

  • 参与社会实践

学校里五花八门的社团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参加,数量不必太多,1-2个即可。

注意不要只是参加而已,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规划。例如晋升部长之类,这也是锻炼个人能力的机会。

除此之外,可以去实习。到了工作中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学的知识可能用不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也会促使你积极主动的学习。

大学四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有规划,坚定的去执行。人生之路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


星期六的晚上呀


针对你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其实我也和你有一样的思考,上大学了。感觉天天无所事事,特别迷茫。老师讲的课,下课就忘,就是到了大四,我感觉百分之90的大学生,已经忘掉了大一学过的内容。

我就是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好多活动,为了挣学分,什么活动都参加过。比如书法,剪纸,羽毛球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然后学习就没咋学,但是,你会发现,平常不爱学习的,只要参加的活动多,量化就多,然后你的期末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到了大二,因为活动学分已经修够了,所以你就会变得更无所适从,但是这时候,你就要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了。要考研吗?考公务员吗?等等一系列的,不然到了大三你就会手忙脚乱的。

在我们上大一的时候,我们的院长就说,也理解我们,高三那么辛苦过来了,到了大学,刚开始玩一玩是可以的,但是到了大二就要开始学习了,因为大一你已经见识了,也玩了一年了,该好好学习了,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了。

如果你真的觉得你什么也没有学会,只能说你这个大学什么都没干,没有学会,你可能是玩游戏过去了,或者睡觉,再者和室友出去玩。

其实大学是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的,就拿我这个师范生而言,我学会了写教案,做PPT,考了计算机二级等等。

大学,不像高中有老师时刻监督着你,到了大学,全靠自己的自觉,学习好的为什么人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呢?就是他知道如何学,有自觉性,能够管住自己。

所以说,大学并不是学不到知识,而是看你自己能否管住你自己。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用[耶][耶][耶]


独步天下666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其实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至少能够说明你对现状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对目前的状况有一些不满,当我们从高强度的高中数据中的状态中走出来之后,面对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明显有一些不适应,虽然大学12年级的学习课程也是比较多的,但是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要小许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开设的是一些通识性的教学,即使是一些专业课程,也是多重基础的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许多的知识并不能拿过来,就能够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来应用,所以可能会造成你一定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这些学习内容对自己没有什么样的帮助,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对自己的成长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他在为我们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提供基础,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的积累,我们才能够逐渐的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自行学习更高阶段的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早一点,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而不是等到大四的阶段再来做相应的规划,比如举个例子,如果你对自己未来的设定是想继续毕业之后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那么在本科阶段,你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去从事相应的科研工作,进入导师的团队去做一些辅助性的事情,来积累自己,在科研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要尽量多的去看一些关于所在学科的论文以及书籍,另一方面,假如你不想再从事继续的学历的提升,而是想本科毕业之后就能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那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去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策划制作一些项目的能力,而这些都将为以后进入社会,提前打好基础,当然以上种种都要在不影响你本职学业的前提下去进行,你看,无论上面哪种路径的选择,都会让你自己在大学过得充实,同时,你也会从以上的经历当中去学习到很多真正价值的经验和知识


2018唱晓


你好。我觉得导致这个结果,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时间安排不合理

对于大学生来说,时间上,相对高中时候会比较充裕。高中时间安排基本由学校主导,而大学时间是由自己主导。除了上课,学校基本对课余时间不再过问。一些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课余时间做什么,可能会玩游戏、追剧,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从而感觉没有学下知识。

2.没有目标

一些大学生并不清楚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对大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很模糊。没有目标,导致学习动力有限,甚至不知道为何而学。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课程设置问题

部分大学课程的设置存在问题,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陈旧,知识老化,与社会实际应用存在脱节。

4.教师教学问题

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式单一,写一套教案混很多年,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上课时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5.学生缺少生涯规划意识

一些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去向不清楚,对招聘要求不了解。平时混日子,临到毕业才着急补课、培训追求所谓快速成才,但这很明显违背教学规律,为时已晚。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提前对大学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时间怎么安排,要提高哪些能力等等,“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学的充实,在毕业时候才不会心慌慌,才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所知。


咨询师祥山


你太现实了!说出了近些年来大学的错误导向。也正是教育的一大缺点,什么“高中是地狱大学是天堂”直接影响了一大批学子只为一张文凭而苦战高中,到了大学就直接放纵了自己,彻底浪费了最佳的创造思维时机。当开开心心地如梦醒般拿到那一纸文凭时,才感觉到更加的空虚!干什么去?干啥好?干啥能挣大钱?干啥能长久等等懵头思绪一拥而上,最后被“我能干啥?”一棒打傻!十年寒窗苦,换吧得一纸空!……这就是现实中的“书呆子”吧!……


李文彬531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方面,专业原因。我大学专业所学的课程偏理论,虽然也做实验,但是四年下来,总觉得除了课本知识,并没有掌握什么技能。一个同学学幼教,毕业之后掌握了不同的手工制作方法,吹拉弹唱更是不在话下。自认为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及她所学到的实用,因此也就和你有了相同的疑惑。另一方面,个人原因。大学相对于高中,更具开放性和自由性。如果只是为了学分,而没有明确自己大学的目标,很容易随波逐流,最终一无所获。大学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为了目标而努力,才会学有所获。


迷糊的北极Bear


有很多人把大学当做一个误区,辛苦了高中三年,考了一个好的大学,为的就是去大学好好的消遣娱乐,并没有认识到大学之后,人们会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去从业,年轻人们都喜欢在大学里挥霍时光,打游戏,攀比消费,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其实大学是需要我们去积攒经验,体验这一个小的社会,为了适应以后更大的社会,我们在大学里学习一种思想,为以后的选择厚积薄发,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专业,注定我们从事的一门行业,既然我们以后要从事这门行业,为什么不去钻研?


糖心儿Daddy


没有用心去学,或者说学的不扎实,有不少人都有如此之说,最主要的是没有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入,彻底。到了工作实地就知道了,什么叫理论上通了,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其实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经过长时间工作经验就清楚的知道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认知。努力,吃苦,认真,不服输是尽快成为骨干,经理,主管的最好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