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國際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中材國際(600970)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9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公司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有序推進生產經營,深入踐行“三精管理”,加快改革創新步伐,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3.74億元,同比增長13.36%;實現利潤總額18.04億元,同比增長6.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92億元,同比增長16.41%。新籤合同額連續三年突破300億元,2019年新籤合同312.86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截至2019年底,有效結轉合同額445.16億元,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做精做強主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公司以“市場國際化、管理精細化、運營本土化”為發展思路,夯實傳統主業基礎,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年新籤境內外水泥工程與裝備合同226億元,較2018年增長15億元。在國際市場,公司深耕重點區域,緊跟重點客戶,全年新籤合同116億元,新籤水泥生產線11條,粉磨站項目11個;在國內市場,公司搶抓水泥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機遇,發揮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優勢,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系統改造優化方案,全年新籤合同110億元,同比增長約1.1倍。

公司持續強化EPC全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項目對標優化,大力推行集中採購,積極推進BIM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實現了工程項目全生命週期、全要素的可視化、動態化和數字化管理。2019年水泥工程與裝備業務實現收入187.33億元,同比增長14.10%,實現毛利30.87億元,毛利率為16.48%。全年取得PAC證書13個、FAC證書19個,印尼BAYAH項目、埃及GOE項目榮獲中國建築境外工程魯班獎;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等3個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二)穩妥推進業務多元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公司充分發揮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深化落實“水泥工程+”戰略,多元化業務拓展成效漸顯。2019年,公司新籤多元化業務(包括多元化工程、生產運營管理、節能環保)合同共計84.02億元,佔新籤合同總額的26.85%;實現收入46.91億元,同比增長9.13%;實現毛利7.54億元,同比增長25.34%。

一是多元化工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深耕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等重點區域,成功簽訂埃及CS糖廠、哈薩克斯坦化工園等工程合同。全年新籤多元化工程合同55.75億元;實現收入21.22億元,同比增長11.57%;實現毛利2.88億元,同比增長31.34%。

二是“EPC+M”業務模式的應用不斷深化,全年新籤生產運營管理合同6.77億元,同比增長1.9倍;實現收入10.95億元,同比增長23.98%;實現毛利2.39億元,同比增長72.85%。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手運維生產線34條,有效結轉合同額56.39億元。

三是大力實施屬地化戰略,在市場前景開闊、項目經驗豐富的區域“深耕細作”,加強內外部協同,與中材科技(002080)、中材節能(603126)、北新集團等兄弟企業在越南、尼日利亞、坦桑尼亞合資合作項目陸續落地,開拓新業務利潤增長點。

四是節能環保產業佈局進一步優化,在水泥窯協同處置工程服務及運營、環保工程、節能改造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全年新籤合同21.50億元;實現收入14.74億元,實現毛利2.27億元。

(三)深化機制改革,激發內生動力與活力

2019年,公司全力推進“雙百行動”綜合改革。一是規範各類治理主體權責,優化“四會一層”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了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1+N”治理制度體系,切實提升治理效率和能力;二是建立完善工資總額管理及“強激勵硬約束”的考核體系,完成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試點,積極探索覆蓋不同群體的中長期激勵機制;三是有效推進一體化、垂直化管理體系建設,打造覆蓋財務、審計、安全等全方位的一體化管理體系,有效發揮管理職能;四是持續瘦身健體,處僵治困,通過內部整合、精簡機構、壓減層級、精簡冗員,內部組織機構和人力資源結構持續優化,人均營收、人均利總持續提高。

(四)加強技術創新,助推水泥工業優化升級

公司堅持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推動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第二代低能耗新技術、超低排放技術等多項成果實現產業化應用,為公司業務拓展和增強市場競爭力

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第一批試點企業,積極開展智能水泥廠和智

能危廢處置工廠建設,實現了工廠管理數字化、質量控制自動化、生產過程可視化、專家診斷遠

程化,目前已在槐坎南方、阿聯酋JSW、蕪湖南方等項目中應用;持續推進技術裝備標準化工作,完成26項水泥裝備和工程核心技術標準、規範及配套圖紙,建立技術專家庫。全年申請專利201項(國際專利4項)、授權專利93項。

二、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水泥技術裝備及工程業務

國內市場:我國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將持續推進,伴隨地方政府加大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地產政策鬆動等因素影響,水泥需求符合穩定預期,預計水泥產能置換、生產線技術改造等機會在2020年仍會延續。

國際市場:當前世界範圍內水泥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較低,境外大型水泥投資項目減少,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潛在項目多集中在東南亞與非洲,東南亞地區水泥銷售情況良好、盈利水平較高,預計東南亞市場將保持活躍狀態;國內水泥企業積極佈局非洲市場,預計該地區將湧現一批新建項目。同時,低碳、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水泥行業的共識,境外業主對碳排放、可替代燃料、數字化、智能化等提質增效技術提出新需求,促使水泥工程企業向客戶價值導向型進一步轉變。

2、海外多元化工程業務

伴隨對外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對外承包工程已成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部分。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19)》統計,2019年“一帶一路”國家經濟和貿易投資均實現快速增長,整體表現好於全球平均水平,這將進一步拉動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並且各國營商環境的改善以及多維度政策的支持為基礎設施行業投資提供了保障。從區域來看,據亞洲開發銀行預測,雖然2020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但增長勢頭依然穩健。東南亞、南亞國家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引領“一帶一路”基建發展。非洲開發銀行宣佈從2020年起陸續增資1,150億美元,支持非洲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建設。拉美國家基礎設施新建和改擴建需求較大,有望成為新的區域增長點。

3、環保業務

節能環保業務:環保作為政策推動型產業,是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是構建生態環境和經濟增長雙贏新局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生態環保產業產值規模力爭超過2萬億元。2020年3月3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環保的標準化、產業化、智能化、市場化將越來越明顯。節能服務作為環保產業的細分領域,伴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以及環保政策趨嚴,未來一段時間將會繼續增長。2019年行業總產值達到5,222.37億元,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4年將會達到8,800億元。

水泥窯協同處置業務: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我國目前有1,600餘條水泥生產線。預計有200-300條符合協同處置危廢項目建設條件,未來若整個水泥行業的危廢處置能力全部釋放,年處置危廢能力將達到1,200-1,800萬噸/年,這部分處置能力有可能在近五年逐漸落地。有機構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內,水泥窯改造建設端市場空間有望達到340億元,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運營端市場規模達700億元,運營端市場空間估計在400億元。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堅持“創新型、國際型、價值型”發展定位,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技術為支撐,做精做優水泥技術裝備工程主業,大力發展有限相關多元新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工程服務企業。

1、工程服務

水泥技術裝備工程:水泥技術裝備工程是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也是產業結構調整和多元化拓展的前提和基礎。伴隨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水泥行業的共識,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水泥行業“綠色智能”轉型;創新業務模式,向“客戶價值導向型”轉變,進一步提升傳統主業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多元化工程:多元化工程業務是公司突破主業天花板、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發揮傳統主業在海外形成的市場優勢、管理優勢、品牌優勢,以所在國家市場需求為根本,選取重點工程領域,培育特色競爭優勢,配置核心資源,加快推進公司由水泥工程專業服務商向綜合性工程服務商轉型。

2、生產運營管理

依託海外水泥工程項目,延伸產業服務鏈條,推進重點市場區域服務中心建設,通過“EPC+M”模式為客戶提供技改、備件、運維等全生命週期服務,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3、屬地化經營

充分利用公司積累的國際化資源和國際化經營優勢,秉承“用當地資源服務於當地市場”的理念,深入推進海外屬地化經營,在公司工程項目深耕多年的海外區域,緊密圍繞當地輕製造業市場需求,選取規模適中、回報好的投資項目,協同國內相關資源,加快形成輕製造業的海外佈局與產業規模。

4、節能環保

節能環保是公司戰略性的新興業務,在廢棄物處置、生態環保工程、工業節能等細分領域,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技術引領,創新業務模式,提升產業化能力和規模,努力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化工程技術服務商和專業化投資運營商。

(三)經營計劃

2020年,公司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提質增效,深化改革創新,確保“十三五”順利收官。

(一)做強做優主業

一是充分適應水泥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系統解決方案,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提升市場話語權;二是強化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深度開展項目對標,加大集中採購力度,實現全球資源配置,提高項目盈利能力。

(二)推進有限多元

在優勢市場區域和行業領域,加大多元化工程項目開拓力度,加快積累多元化工程業績,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生產運營服務能力,通過“生產運營服務+BIM+智能化”模式,深化智慧運營的應用與實施。做大做強節能環保業務,加快提升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產業化能力,創新生態環保工程業務模式,積極發展節能服務和節能信息化業務,提升市場份額。

(三)深化改革創新

繼續推動“雙百行動”改革任務落地,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和成果,全面推行管理層契約化,建立職業經理人機制,構建覆蓋不同群體的多樣化的中長期激勵機制。堅持瘦身健體,大力推進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統籌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持續推進人力資源優化,進一步激發內生活力。

(四)強化科技引領

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體系,建立科研創新激勵機制,完善協同創新和成(002001)果共享機制。以適應和引領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原則,重點攻堅水泥工業環保、高效、低碳、智能等技術領域,推進實現“科研成果產品化、產品市場化、市場效益化”,真正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市場優勢,推動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行業風險:全球範圍內,水泥熟料利用率呈下降趨勢,全球產能過剩嚴重,水泥工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針對行業風險,一方面,公司將繼續深化市場協同,加強戰略客戶管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推進項目全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持續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快業務結構調整步伐,實現有限相關多元業務快速發展。

2、海外經營風險:疫情全球擴散,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趨勢明顯;公司業務覆蓋的非洲、中亞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局、政策穩定性差;地緣政治衝突、社會動亂、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公共安全形勢仍舊嚴峻。公司將進一步加強海外項目風險的梳理、評估,完善海外經營、稅務和合規風險管理體系。

3、匯率風險:公司海外業務佔比較大,美元和歐元為主要結算貨幣,部分重大合同涉及當地小幣種結算,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針對此風險,一方面,公司加大海外項目本土化分包、採購力度,消化當地貨幣;另一方面密切關注匯率波動,持續完善外匯管理機制,以存量外幣資金和未來項目外匯收支為基礎,以套期保值為目的,利用銀行套期保值工具規避或鎖定匯率風險,確保將風險敞口維持在可控水平。

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因其具有突發性、易變性、複雜性等特徵,對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市場開拓、項目履約、人員派出等方面可能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此類風險,公司將進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應急保障機制,完善屬地化戰略實施體系,優化屬地資源配置,落實保障機制,最大程度避免此類風險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能力

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1,000t/d-14,000t/d各種規模的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技術和裝備,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以低熱耗為代表的水泥低能耗綠色燒成技術及裝備、低系統電耗為代表的水泥低能耗綠色粉磨技術及裝備、工業窯爐超低排放技術及裝備、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技術、新型低碳高標號多品種水泥熟料生產技術引領水泥行業節能減排、低碳綠色發展;智能化工廠技術實現生料磨、水泥磨、燒成系統的無人值守控制,助力水泥工業智能化轉型;BIM數字化項目管理平臺推廣應用於境內外多個項目,推動工程建設領域的變革發展。報告期末,公司擁有有效專利559項,其中發明專利131項,涵蓋水泥製造全工藝流程的技術和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500餘項,先後主持或參加百餘項水泥行業國際、國內標準和技術規範的制定。公司擁有國家水泥節能環保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中國水泥發展中心(與聯合國工發組織共同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10個省部級創新平臺,研發人員佔比超過20%。公司所屬中材(天津)粉體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是製造業單項冠軍。

(二)全產業鏈整合的系統服務能力

公司是國際水泥技術裝備工程市場唯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企業,擁有從水泥工程技術研發,到工程設計、專業裝備製造、工程建設、設備安裝、生產線調試、生產線維護和運營管理的完整

產業鏈資源、專業人才隊伍和系統解決方案。公司不斷加強內部協同,推動水泥技術裝備工程全

產業鏈的價值重塑和佈局優化,較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三)全球領先的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所有水泥生產線中,由公司承建或提供單項服務的比例近70%。在國際市場,自2002年開始大規模實施國際化戰略,截至2019年底,公司累計在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承接了237條生產線、71個粉磨站,水泥工程主業全球市場佔有率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境內外特大型萬噸級水泥成套裝備生產線有24條由公司承建,佔比近50%。2019年,公司上榜年度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位列中國入榜企業第11位,全球入榜企業第51位;在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發布的2019年工程總承包營業額及境外工程總承包營業額榜單中,公司榮膺“雙項第一”。

(四)豐富的工程業績

公司不斷加強精細化管理,增強工程項目在質量、成本和工期方面的比較優勢,創造了多項中國水泥工程建設領域“第一”的記錄:公司承建的都江堰拉法基項目是國內第一個EPC水泥總承包項目;銅陵海螺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是中國第一條5,000t/d國產化示範線,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里程碑”;多米尼亞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水泥工程總承包項目;越南福山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個日產5,000噸水泥工程總承包項目;阿聯酋UCC項目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條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阿爾巴尼亞FK項目是第一個將中國大型水泥成套設備出口到歐洲的項目;匈牙利NOSTRA項目被當地媒體稱為“世界最美麗的水泥廠”;埃及GOEBeniSuef6*6,000t/d項目是世界水泥行業迄今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步建設的最大規模水泥生產線項目,創造了“中國製造”和“中國速度”的新典範。

(五)良好的品牌信譽

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憑藉卓越的工程品質和服務質量、先進的項目管理經驗,多次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及建材行業多種榮譽,受到客戶和社會各界的廣

泛讚譽,在國際上樹立了“工期短、履約好、性能優、服務佳”的優質品牌形象。公司與

LafargeHolcim、Heidelberg等國際水泥巨頭以及Dangote等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SINOMA”品牌成為國際建材工程市場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當前,公司持續深化屬地化經營和本土化運作,積極踐行世界企業公民責任,不斷賦予品牌新的價值和內涵。

(六)較強的融資能力

公司作為國務院國資委所屬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擁有多渠道的融資資源和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公司與主要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金融、保險機構保持密切的工作聯繫,並可通過

資本市場運用股權、債權等多種渠道進行融資,解決公司資金需求,支持公司業務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