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狂的学大师狂草就不算书法吗?

胖胖的老李


关于这个说法,不恰当!中国的书法艺术灿烂夺目,光照古今,传承千古,远博海内外!不是一种书法可以代表的!书法分多种字体!如: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瘦金,魏笔……细分楷书还有四大家特色艺术:颜、欧、柳、赵、隶书分:秦隶、汉隶等!行书分:行楷和行草!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篆书分大篆,小篆!

目前的艺术界很浮躁!有的人,楷书,行书写的还不伦不类,没有章法,便急不可耐大学草书,结果笔力不行,形体不稳,草的一踏糊涂!给人胡乱涂鸦的丑感!找不到美在哪?诚然!好的草书作品让人:心怀激荡,激情澎湃,爱不释手,那种铁划银钩线条艺术,那种张弛有度,那种布局,那种一气呵戊,酣畅淋漓,那种起笔收笔之势,让无数人疯狂!让无数人折腰!历史上的:张旭草书,骄若惊龙,翩若惊鸿!怀素草书,大开大合,热烈奔放,乱而有序!近代伟人毛泽东草书,笔力纵横,气势如山,自成一家,惊艳了多少人!但书法基础不稳,一味追求去草!去狂!只会走弯路,浪费时间,无效果,显的浮浅无知!我曾认识有几个书法名家,练楷十余年,至今从未间断!也有人是无耐性写楷书打基础,去大跨越练草书,错误认为一草遮百丑,认为草书是最高艺术,是捷径!其不知,哪类字体写好不让人受益非浅?哪类字体不是名家辈出?即使硬笔书法也引起国人哗然,争相学习!





穰原诗画


楷书也是书法的书体之一,在书法艺术发展中有很高地位和意义。不学大师狂草,学楷书算书法。

楷书既有艺术价值,也有实用价值。使用历史长,应用普遍。楷书的名称还有:端楷、正楷、工楷、恭楷、官楷、真楷。

清代楷书是楷书发展的复兴时期,楷书融入碑学。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气象。祟尚技法变化和情感宣泄。

张裕钊(1823一1894),字廉卿,湖北鄂州人,晚清官员,散文家、书法家。楷书将欧体和魏碑相融合,自成一家。其传世楷书代表作有《南宫县学记》《千字文册》《滕王阁序》等。

张裕钊先生书法高古浑穆,内圆外方,骨力劲拔,陈方既说他的书法:"笔画以斜为正,结体似圆实方,匆匆落笔的手稿,更无意为方为圆而方圆自得″。

张裕钊文化园位于湖北省鄂州市沼山镇丛林村,内设张裕钊文史馆、张裕刽书法碑廊、张裕钊书法流派碑林、廉卿塔、民俗馆、生态园等景点。

(张裕钊文化园)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作品为张裕钊先生所书《滕王阁序》局部。)


神韵轩书法


我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习书法,并不在乎你学习哪一种字体。也不在乎意疯狂与否。

其实学习书法,并不是一个疯狂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学习书法,是一个平心静气的过程,学习某一种字体,都是对学习者自己而言,最适合的那种字体,不要刻意追求某一种字体。

很多时候人活着,都是活在别人的眼里,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想这是不对的。比如学习书法,学来的东西是给自己的,并不是给别人看的,很多人学习书法,并不是想把自己学成书法家,只是想把自己的字写得更好一些而已。这时候,你就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种字体。并不是说非要疯狂的学习大师的狂草才能够叫做书法。学习别的字体,一样可以叫书法,只要你写的好。比如楷书行书,行楷,行草。这些字体,完全,可以用来学习,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把这些字体都学好,可能一生都学不完。有的人钻研楷书。一生之中都在写楷书,虽然他也时常写别的字体,但是总要有一项是非常出色。就像二田的欧楷,可以说当今世上,无出其右者。你能说他们不是书法家吗?不能。他们是非常出色的书法家。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千年来,著名的书法家总结出的经验和技法,值得我们后辈仔细的学习和总结。千万不要用一种书法形式,或者是一种字体,来代表整个书法。这样的以偏概全是完全错误的.。没有任何一个书法家,这一生中只会写一种字体。那样根本称不上书法家,也不能用他来代表书法。书法的传承,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字体,相继的发扬光大,才能够称之为中国书法。

至于说到疯狂,其实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疯狂可言,只能是越学习越平静,我们可以说学习书法我很着迷,但不能说是疯狂,因为疯狂的字面解释是,失去心性的狂妄。所以,学习书法没有疯狂可言。至于那些,所谓的大师,在写一些所谓的狂草。对于我们这些初学书法者而言,根本就是,雾里看花的东西,很多我们是看不懂的。尤其是网络上所传的很多丑书大师。他们写的书法作品,平常人是完全无法看懂,他们代表的只是一种另类,当今社会的畸形产物而已。

狂草作为书法中的一种字体,被很多书法家所推崇。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没有办法理解,这些大的书法家们,写出来的字,同时也是看不懂他们写的字,所以我不认为,只写狂草的人就是书法家。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必须具备全面的书法知识,书法理论,还有各种字体。这才是我心中的书法家


雨夜构想


这个问题,从你叙述你学书的经历,你的观点,我认为就是对一些写草书的大师的不服气,隐隐的感觉到你晒出来你的字,是认为自己的楷书很好的了,当然你用了很巧妙的一个问题方式。对这个问题,首先,只要对书法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书法艺术有很多的书体,既有狂草,也有正楷,既有隶书,也有篆书,既有行书,也有甲骨文,在里面没有说哪一个书体就是最好的,只有按照书法的审美的要求去具体衡量才是对的,就好像李白和杜甫,不能一个字判定哪个好一样,因为他们风格不同,但都写到了诗歌的最高峰,所以他们都好。草书在视觉冲击力,现场表演力,观赏性,是最强的,而且它对一个书法家的技法能力、性情、学问、人生积淀、感悟、胆量、气魄等,要求更高,历史上有草圣张芝、黄庭坚、林散之,甚至毛泽东,但是没有楷圣,他们的狂草足可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所以能够学习擅长狂草的话,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三,对你写楷书评价。按照你自己说的己有2O年,原来是学欧阳询的,感觉比较困难,就偏向田英章,对田间章的书法争论是时下一个非常热门书法话题,比较基本的观点是:第一,田老师的字是有一定功夫的,但是去欧阳询的古朴、高雅己远矣,普通群众很喜欢他的字,但是在艺术学校、省级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眼里却是一文不值,甚至不屑于谈论,就好比喜欢看西游三国水浒肯定比红楼梦的人多一样,但是红楼梦却是更高层次的东西。第三,田英章收徒,像古时候一样,要遵门规,要跪拜,令许多人看着不爽;而且,规定只能学他的字,不能学其他的,更令人所吐槽,导致千人一面,近亲繁殖,写出来的字,盖住名,分不清是谁的!就如历史上,正楷曾经变成管阁体一样。当然有人喜欢,就有存在的理由,正如你所说,你喜欢就好。第四,是对待别人的意见。别人指点你,或者对你提出意见,我认为作为一个书法人,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够进步,最可怕的的是天然拒绝或者反驳,而并没有对人家所说的东西进行尝试,进行研究,就武断认为人家不好,自己的东西才是正宗,这样的话,正如鲁迅笔下的闺士,只能够看到围墙内四角的天空,没看到外面的广阔精彩的世界一样。总之,你喜欢田楷,可以继续写下去,当然,对别人的意见,最好不要抗拒,不妨去尝试一下,或许你才能真正领略真正的书法世界。





文仰山人


这位道友,你的顾虑和疑惑我深有体会。

其实,学不学他们说的那种都无关紧要,他们说的那种形式是一幅作品的章法,大小不一,布局洒脱。书法作品主要还是看布局,真没错,但书法不只是作品这么狭隘。

你的字很好,落款的行书也不错,中规中矩,没啥瑕疵。

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涉及一下其他字体,博览众长。这并不是什么追求境界,而是拓展自己的审美。从你说的情况来看,你是个谦虚的人,甚至过于低调了点。至于“大师”太多,也是少数人的,所以不必过于担忧。适当的时候也要展示一下自己,这是好事。如果真的遇到你说的大师,请用一句话回怼他:我能用欧楷田楷写心经,你用狂草写写看!

书法包含很多东西,作品和格局是其中之一,并不是全部。练字和书法也是不可分割的,如同模拟训练和实战一样,你说算不算书法呢?不仅算,还是必经之路,只是有的人一直停留在路口,而有的人有了自己想去的方向。所以我才建议老兄练练其他字体,书法之美,欧楷田楷无法全部代替。行书也罢,草书也罢,章法也罢,布局也罢,都是自我的体现,不必过于严苛,过于追求。


银河疼就


狂草只是书体的一种,并不是书法的全部,所以不写狂草并不等于就不是书法家。历史上不写狂草的书家众多,以书著名的也不少,关键在于以书写意,写出了自己独特的味道,从而也史上留名。

不管何种书体,首先要掌握书法的基本笔法,书法书法,就是书写有法之意。掌握了基本笔法,能出新为高,不能出新就是俗书,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拾人牙慧終归下品。

有些人为了避免被别人讥讽为下品,以专业书家为多,就努力出新,但从楷书上出新又很难,于是就写别人看不懂的字,美其名曰狂草。这样的人我认为也不能称为书法家,因为过了,过犹不及。

所以书法家不是自封的,而是经过时间检验,大众给予的。


中流10


你用的“疯狂”“大师”已表明你对草书或大草的轻蔑或反感,而又晒出自练的田楷更说明你认为的书法。楷行草隶篆符合条件,达到一定程度都叫书法。不过书法也有等次、高低层次的不同。同一类字体等次不同、同一类书体也等次不同,楷为立、行如走、草如奔。单就各字体而言只要达到一定程度,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昆仑139100429


第一,所谓书法,就是字的写法。

第二,有用隶书写的,有用行草写的,有用黑体字写的,有用正楷写的,也有用魏体字写的(比如招牌,标语用魏体就比其它字体中用)等等;

第三,所谓狂草,是指草书。会写草书的,不一定是疯狂之人。

第四,有些草书,是酒后才写出来的,显得愈发狂奔,一泻千里,比如怀素《自叙帖》是酒后写的,一个“戴”字占去几个字的位置,它单独成了一行。又比如“长沙”二字非常自然的连接一体,体现了狂草之美和自然流露,果如行云流水,苍劲有力,连贯得体,恰到妙处!

第四,狂草,是一种爱好!就象有人爱行书一样,同样写得美,但亦要酒后更加放胆地写,比如王義之的《兰亭序》就是一边聚会一边酒后书写的,而成了旷世奇作!


赣州市南康区段民生律


当然不是。主要是现在处于文化艺术的普及阶段,大众的审美还没有跟上,致使乱象丛生,大师多如牛毛。真正的高手,都知道学无止境,高山仰止,哪敢自称大师。

书法能成为艺术,主要是由于它的多样性,即书法的美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多种意象美,又怎能称为艺术呢。

一、在甲骨文到隶书时期,古人追求的是一种秩序美。这是人类本能所追求的一种普世美。

《峄山碑》的秩序美

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道家思想和贵族文化的影响,书法开始追求形而上的韵味美。

王羲之《得示帖》的韵味美

三、到了隋唐时期,文人墨客以森严法度为标杆,创造了更具意味的秩序美,及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动感美。

欧阳询《九成宫》的秩序美

四、到了两宋时期,苏东坡、黄庭坚等大家突破唐人藩篱,初次将二王书风与魏碑相结合,创造出了有浓重文人气息的雅致美。

苏东坡《渡海帖》

五、进入清代以后,碑学兴起。书法中又多了金石气、万古枯藤、天趣、恬淡静穆等等审美意象。

弘一法师《悲欣交集》

多数人只是学了皮毛,才会只看到行草和魏碑的动感美,而忽略了另一种意象美,即秩序美。


明之书苑


当然不是。狂草只是书法诸体中的一种书体。狂草亦是草书中之一种,草书又分为章草、今草和大草(即狂草)。

中国书法史渊源流长。简单地说书法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体。无论哪种书体,你只要写得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很了不起,说你是一个小书法家也不为过。你可能要问,草书不是书法诸体中最难写的一种吗?所以只要把草书学好了,其他书体就不在话下了。话不能这么说,能写好草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好楷书。因每个人的性格和天赋不同,对各种书体的兴趣和看法不一样,从而导致每人学书的路子也就不一样。篆书的形体匀称、圆转流畅之美;隶书的一波三折、结体扁平之美;楷书的厚重俊美、挺拔刚劲之美;行书的牵丝映带、变化多端之美;草书的线条飞动、笔走龙蛇之美。所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学狂草写狂草,诚问有几人能成功的呢?就是历史上的大草名家也屈原可数,这是因为要把大草写好实在是太难了。除了勤学苦练外,还得有别于常人的悟性和天赋,否则你就不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我学了十几年书法,诸体都写。草书也学了较长时间,要说写得如何?我只能说自己恐怕连草书的门还没摸着。

下图是我学书时的不同书体习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