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有什么看法?

苍梧书生680


县管校聘,本是个好方式,但到基层,就变味了。成了县不管校长聘,县城的优质师源,校长不放,乡村的优质师源,聘去县城了,乡村学校也不用怎么想办法搞教学了。最后,县城大校校长成了土皇帝。真有心搞,就把所有学校编码,所有教师按学科编码,电脑随机派位,来一次公平的分配,一学年之后,按学校、校长、老师综合排名先后顺序进行选择。排除老资格,钱,权因素,这样,谁还有意见?


大力水手119236800653


江湖满地一愚翁赞同“县管校聘”。但是,前提是必须要有有效的机制制约校长的权力。

大概是去年寒假放假前的最后一次校职工会议上,校长让我第一次听到“区管校聘”这四个字。

“为了增强教师区内的流动性,‘区管校聘’已经不是什么方案了。马上就要在我们区试行了。到时候你们的人事档案全都归教育局管。学校有权不聘用业务不合格的老师。你们应该要有危机感了。”

校长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的危机感不够咯!他的语气和表情似乎在告诉很多人,很快我就可以不聘你们了。到时候,你们自己找学校去吧!校长大人的那种自豪感、得意感就是今天我仍然能感受到。

增加区内,或者说县内教师的流动性。这本身是好事。以往调动个工作,差不多要褪层皮。现在“县(区)管校聘”为想调动工作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我赞同这个政策。

但是,校长的权力又比以前大了很多。如果没有对校长权力的制约机制。本来是件好事的“县(区)管校聘”就会成为灾难!就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大折腾”。琢磨琢磨上文那位校长大人的话中之话,我们就会明白,若无有效的制约机制,校长就会成为飞扬跋扈的帝王。

其实,近二十年以来很多教育改革之所以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和其初衷背道而驰,大都因为下放的权力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比如绩效工资改革,比如2015年波及全国的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想想我们的绩效工资方案是如何强行出台的,想想职称评定校内PK方案是如何出台的,我们就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人、没有机制管管下放的权力,那么下放的权力带来的将不是活力,而是灾难!


鲲鹏说教育


你对中小学教师采用"县管校聘"有什么看法?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又一举措。目前,我们这里的一个县正在试点,等时机成熟后会全面推广,这种举措是利大于弊!

何为"县管校聘"?

"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县管校聘"的优点:

"县管校聘"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师的编制不再属于某某学校,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离城近的学校,教师存在"超编"情况,而较偏远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缺编"情况,对于城里学校而言,普遍存在学生多,老师少的情况,目前又不能实行大班额教学,"县管校聘"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平衡教育资源的目的。

"县管校聘"实行后,能够有效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针对"超编"的学校,优先聘用师德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先照顾老教师,原则上离退休不足五年的教师,留在本校任教,按照学校编制优先聘用,对于超出编制而未聘任的部分教师,由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未被原学校聘任教师的德、能、勤、绩几方面综合考虑,分流到部分"缺编"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县管校聘"的缺点:

目前从"县管校聘"试点效果来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一套"县管校聘"有效评价考核机制,对教师的生活也带来诸多不便,在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很大,容易滋生腐败。

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县管校聘"是利大于弊。



Lance课堂


县管校聘不是一件好事,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校长的权力已经够大的了,很多学校都是校长一人说了算,连支部书记说话也不管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只是摆摆样子,没有实则性的权力,严重缺失对校长的监管,校长如果不正,极易产生腐败,搞权色交易,长得漂亮的,作风正派的女老师的日子就难过了。搞权钱交易,评职称,评优师,你教的再好,你不向校长进贡献礼,好事没你的,还给你穿小鞋。凡是校长作风不正的,往往他就会搞小团伙,利用一些教学不行,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打压业务能力强,有事业心,一身正气的教师。欺上瞒下,任人唯亲,把学校搞的乌烟瘴气,教师敢怒不敢言……。


天地人和80029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校长就在大会小会上一直宣传“县管校聘”,意思是以后要改革了,老师不再归学校管理了,教师统一归教育局管理了,在区里统一聘任,在这个学校聘不上,可以去另一个学校聘,如果两年内没有学校聘你,你就下岗了。

理解“县管校聘”

我的理解就是,所谓“县管校聘”就是把教师原来的所属关系由学校扩大到区级教育局了,这叫“县管”,把校长是否聘用教师叫做“校聘”。

不管这种方式好不好,老师们不喜欢折腾。昨天在学校大会上,校长还在说,如果实行“县管校聘”,就要实行绩效工资,就会涉及教师的十三个月工资。

好处

上网学习了一下,“县管校聘”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可以使人才流动起来。例如可以让这个学校没有聘用的教师流动到其他学校,同时校长的权力会更大,在管理学校方面会更加灵活。

问题

任何新事物都会有问题,“县管校聘”的会有哪些不足呢?

自从我们校长提出这个问题以来,我一直思考着。我想,能不能在更大范围内让教师流动呢?能不能不在县级范围内流动,能不能在市级或者省级甚至国家范围内流动?这样让更多优秀的教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有时我也想,既然校长聘任教师,为什么不能双向选择呢?可不可以教师选择校长呢?一个校长是否合格乃至于是否优秀,不能仅看教育局的评价,还要看教师的评价。

可能我只是想一想,具体怎样落实,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希望这项改革让教师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你怎么看这件事?写在评论区!


中考政治刘老师


折滕这些管理方式是浪费精力。教育百年大计,大周期事业,不是砍柴挖煤,可以计件考核,不能天天挥鞭使劲再使劲打老师打学生让他们考分数比分数末尾征罚制,那会摧残了人性人体人德。你看看当前教育界为了分数把老师学生当做牛马不断加重学生老师的负担,肆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延长老师工作时间,乱订教辅乱布置作业,以学生成绩为尺子制定对老师的各种征罚制度,如排名末尾落聘,后三位在教职工会上做检讨,后几位由中学调到小学,由城镇调到乡村等等恶政,使得老师为了成绩分数不择手段,加重学生负担、体罚变相体罚差生、教唆学生做弊、说谎等等。这样的教育要把下一代塑造成什么人?


慢慢来161172632


不可能的,就算有也只是形式上的,校长可以有权决定是否要招老师或执哪个老师,但不可能会决定解聘哪位老师或者不雇用哪位正在任教的老师,要是可以的话,这早就实行了,因为校长不是先进人物,几乎九成九都是靠金钱和关系上位的,如果让他们有权解雇老师或者决定谁都会得到聘用合同,我们的女同事可能都要陪他睡觉才能签得成合同,所以这种事这些年都没有执行到底就这道理。

教育界是很黑的,好不容易争取到同工同酬,他们又创出个职务工资,让领导一天上一节课,收1300-1800的职务工资,还要跟一线老师去争绩,三重得益,黑得要死,你还让他们有权去决定老师是否被聘用?真是想发生命案的节奏。


中小学英语精修


我县自去年开始,部分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尤其对于边远乡村学校,无疑是个福音。

每年暑假的教师招聘,分特岗、在编、非在编三种方式。虽然招聘的老师不少,但愿意到边远乡村学校去的不多。许多分到乡村学校的老师,一看学校的交通条件,宁可丢下这份工作也不在这里教学。

特岗和在编留不住,非在编就应运而生。所谓“非在编”,就是“县管校聘”三年。在这三年期间,县里发工资和福利等与在编教师完全相同,学校负责考核。若三年内没有大的工作问题,三年后转为在编老师。

这样,边远乡村留住了老师。因为由学校决定老师是否随时被解聘,学校管理也有了主动权。

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有权利决定老师去留的时候,“刺头”老师、“大牌”老师、“后台”老师等,可能就不会出现了吧!


老生物教师


关于中小学教师的‘’县管校聘‘’,笔者在去年头条号上已多次发文谈自己的思考和忧虑。在此再作如下补充,提出几个题目抛砖引玉,与教师同行切磋探讨。

一、‘’县管校聘‘’理论上无懈可击,实践中极易流于形式;

二、‘’县管校聘‘’的重点是‘’县管‘’还是‘’校聘‘’?

三、‘’县管校聘‘’过程中校长的权力怎样才能受到监督和制约?

四,‘’县管校聘‘’过程中怎样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伤害;

五、‘’县管校聘‘’的周期和范围如何确定,是一次性还是一阵风?

六、‘’县管校聘‘’试点要防止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


鹰眼看教育


什么鬼话连篇“县(区)管校骋”,赞同支持的大都是脑入水的,非把一线教师折腾得不似人样,哀大莫过于心死啊。纵十个手指有长短、大细,但区别不大,能站在讲台的还不是差不多的能耐,所谓优秀无非给机会,吹捧。当然一个初上讲台的比一个五十岁谁优秀,大家可判断,至于师德,不要被某个污点无限量地放大。

“县(区)公管校聘”等着矛盾不断激化吧,教育将在某几个权力,砖家叫兽的玩弄中,沉默地走上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