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今天和大家接着聊白马寺,在河南做导游,除了少林寺外,就属去白马寺的次数最多。

每次去白马寺,我都会给客人讲的一个知识点:“佛”字的来历

因为这个“佛”字的来历和白马寺的创建息息相关

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参考资料,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

《魏书卷一一四·志第二○》:“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白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愔仍与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中国有沙门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石室。愔之还也,以白马负经而至,汉因立白马寺于洛城雍关西。摩腾、法兰咸卒于此寺。”

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我简单翻译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据有关佛籍记载,在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也就是刘秀的儿子)住宿在南宫,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而来,而且手中还拿着兵器,左手拿着一张弓,右手拿着两支箭,在宫殿里飞了一圈,然后把弓和箭放到一边,就坐到了宫外水池中的莲花瓣上。

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第二天早上,上朝的时候,汉明帝就召集大臣们,并把昨夜的这个梦告诉了大臣们,问大臣们这个梦是凶是吉,有个大臣叫博士傅毅,就说了: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满身金光,它飞到哪里,就把祥瑞带到哪里,陛下此梦,乃我大汉国运昌盛之兆。汉明帝听完,就信以为真:那怎么才能请到佛法和佛经呢?博士傅毅就说了:陛下,您需要派外交使团前往西方天竺印度求得佛法佛经。皇帝决定后,准备下圣旨起诏,可就是这个时候发愁了,因为这个“佛”字汉语中是没有的。汉明帝想了想,昨晚我梦到的是个人,就写个“人”字,他左手拿着弓,就写个“弓”弓字,右手拿着两支箭,就刷刷划两道,一个“佛”字写成了,这就是汉语中“佛”字的来历!

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佛”字写下来了后,接下来就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去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当时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一路艰辛,在漫漫黄沙当中走到大月氏国,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的时候就走不动了,接下来再一打听,还有很远很远,而就在这时,他们看到集市上正好有两位高僧在弘扬佛法,而且讲得非常精彩,同时又见到了两位高僧所带的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等高僧讲完之后就赶紧,汉朝的外交使团赶紧上去说明来意,邀请他们同归汉朝。

去白马寺旅游,我给游客讲:“佛”字的来历

这两个僧人呢,一个叫摄摩腾,一个叫竺法兰,当时他们正想着到中国去传经说法,于是两方不谋而合,于公元67年,返回洛阳。当汉明帝见到佛经和佛像之后,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接待,并安排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后来第二年,为了表示对高僧的重视,汉明帝刘庄就在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庙,为了纪念千里驮经而来的白马,因此取名“白马寺”。

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佛”字:汉明帝梦到的这个金人,正是西方的圣人(亻),名叫佛,他把一把弓和两支箭放下,表示放下杀人的武器,不做坏事,从而表达佛经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义。

下一篇,我将为大家继续分享:“中国第一地位最高的寺院是-为何是洛阳白马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