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今天和大家接著聊白馬寺,在河南做導遊,除了少林寺外,就屬去白馬寺的次數最多。

每次去白馬寺,我都會給客人講的一個知識點:“佛”字的來歷

因為這個“佛”字的來歷和白馬寺的創建息息相關

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關於白馬寺的創建,參考資料,最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說。

《魏書卷一一四·志第二○》:“後孝明帝夜夢金人,項有白光,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明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經緘於蘭臺石室。愔之還也,以白馬負經而至,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關西。摩騰、法蘭鹹卒於此寺。”

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我簡單翻譯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據有關佛籍記載,在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也就是劉秀的兒子)住宿在南宮,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從西方而來,而且手中還拿著兵器,左手拿著一張弓,右手拿著兩支箭,在宮殿裡飛了一圈,然後把弓和箭放到一邊,就坐到了宮外水池中的蓮花瓣上。

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第二天早上,上朝的時候,漢明帝就召集大臣們,並把昨夜的這個夢告訴了大臣們,問大臣們這個夢是兇是吉,有個大臣叫博士傅毅,就說了: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滿身金光,它飛到哪裡,就把祥瑞帶到哪裡,陛下此夢,乃我大漢國運昌盛之兆。漢明帝聽完,就信以為真:那怎麼才能請到佛法和佛經呢?博士傅毅就說了:陛下,您需要派外交使團前往西方天竺印度求得佛法佛經。皇帝決定後,準備下聖旨起詔,可就是這個時候發愁了,因為這個“佛”字漢語中是沒有的。漢明帝想了想,昨晚我夢到的是個人,就寫個“人”字,他左手拿著弓,就寫個“弓”弓字,右手拿著兩支箭,就刷刷劃兩道,一個“佛”字寫成了,這就是漢語中“佛”字的來歷!

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佛”字寫下來了後,接下來就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去拜求佛經、佛法。蔡音等人於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當時沒有飛機,也沒有高鐵,一路艱辛,在漫漫黃沙當中走到大月氏國,也就是現在的阿富汗的時候就走不動了,接下來再一打聽,還有很遠很遠,而就在這時,他們看到集市上正好有兩位高僧在弘揚佛法,而且講得非常精彩,同時又見到了兩位高僧所帶的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等高僧講完之後就趕緊,漢朝的外交使團趕緊上去說明來意,邀請他們同歸漢朝。

去白馬寺旅遊,我給遊客講:“佛”字的來歷

這兩個僧人呢,一個叫攝摩騰,一個叫竺法蘭,當時他們正想著到中國去傳經說法,於是兩方不謀而合,於公元67年,返回洛陽。當漢明帝見到佛經和佛像之後,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接待,並安排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後來第二年,為了表示對高僧的重視,漢明帝劉莊就在自己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廟,為了紀念千里馱經而來的白馬,因此取名“白馬寺”。

其實,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理解這個“佛”字:漢明帝夢到的這個金人,正是西方的聖人(亻),名叫佛,他把一把弓和兩支箭放下,表示放下殺人的武器,不做壞事,從而表達佛經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含義。

下一篇,我將為大家繼續分享:“中國第一地位最高的寺院是-為何是洛陽白馬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