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富貴!富在“知足”,貴在“退卻”!您覺得這樣理解對嗎?

隨緣顯像


我沒有大富大貴過。

富到什麼程度才算富?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解,六七十年代,家有餘糧,全家人不餓肚子,那就算富了;到了八十年代,誰家要是萬元戶,那就是人人羨慕的富餘戶;改革開放之後,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那些有經商頭腦的人最先富裕起來。

說實在話,我們都不是聖人,誰不願意過好的生活呢?多數人都在一個普通的崗位上,掙著自己的薪金,就是所謂的工薪階層。不過,出類拔萃的人也不少,他們要麼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這些人自然掙的多一些;要麼是改革開放的弄潮兒,他們敢為人先,大膽創業,這些人是財富的創造者。這其中也不乏大神級的人物,他們擁有鉅額財富,成為某些領域的商業巨頭。

再說普通人,多數都是小富即安。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知足了,知足常樂嘛。

富在“知足”,貴在”退卻”,我的理解就是懂得滿足,現在創業不比以前,現在創業很難的,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即可。沒必要為了大富大貴,把全部家當都壓上,因為你還有家庭需要照顧。


海玉承翠


我感覺這樣理解不對,也不符合人類發展的規律。

人只有進,社會才能發展。人若滿足,知足,不奮進,不拼搏,那社會就會倒退。

富貴是指有錢財叫富,有權勢叫貴。

富貴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標。

如按這個解識,人一旦富,貴了就該知足,知退。這能行嗎?這個解釋不成立。錯。

人的富貴是相比而言的。

如你比張三富貴,可和李四一比你就差,和王五一比你更差多了。這時你就知足,知退。不向前,只看鼻尖這一點。你說行嗎?

人的一生就應該不知足,不後退。要勇往直前,力爭上游。好上加好,錦上添花。

不能停止不前,滿足現狀。那是極其錯誤的。千萬不能那樣做。


王年平


有一定道理。古人留了一句話,“富在知足,貴在知退,福在受諫。”真正富貴的人是什麼?知足的人。覺得自己很充足,這是真富之人,人縱使有上億的資產,每天跟人計較,也是很貧窮的人。所以人要活得實實在在,不要活在虛幻當中,一大堆痛苦。

“富人不佔便宜。”所以改造命運第一個,學吃虧,不要佔人便宜,你才是真正有福報、有富貴的人。“富在知足,貴在知退。”我們剛剛講的這麼多企業會倒下來,而且最近很多世界大型的企業都倒下來,為什麼?不知退。事業做成功了,覺得“我做什麼都能成”,狂妄自大就開始擴展。他忘了一句老祖宗的提醒,“隔行如隔山”。不冷靜,該退的,不該去攀的緣非要去攀,最後就被自己給搞垮了。很多大型企業就是因為不知道取捨,什麼都想要,最後就垮掉了。


榜樣之力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理解,無所謂對錯。我的看法:富者足用自立,貴者不失自尊,如是而已,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


筠齋


富在“知足”,貴在“退卻”,能超然物外,不過分迷戀金錢和權利,做到激流勇退,是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因為“盛極必衰”,“月盈則虧”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只有考慮長遠,未雨綢繆,才能避免不利的結局發生。正像《紅樓夢》裡賈元春夢裡告誡父母時說的那樣,“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只可惜賈府裡沒人聽的進去,極盡奢侈享受的眾多“主子們”不會主動放棄既得利益,甚至為了榮華富貴還被捲入了宮廷的內鬥,最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名利的誘惑太過強大,以至於四海之內,芸芸眾生趨之若鶩,有時甚至如瘋似狂,像“知名度”頗高的四十多歲才考中舉人的范進,七十多歲了還在渭水河邊苦等賢主的姜子牙,當然,追求錦繡前程和幸福生活本身並沒有錯,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進步。古語云“男兒漢當有凌雲志”,一個人沒了追求也很可怕。像現在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反應了莘莘學子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那種把國家和個人命運緊緊綁在了一起的行為是值得表揚的。

但一些人追名逐利,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如明朝的兩個“九千歲”劉瑾和魏忠賢,都是權勢熏天,欺上瞞下,結黨營私,禍亂朝綱。不過,他倆結局都很悲慘。清朝大貪官和珅,家裡私藏的財富能抵得上清庭十幾年的財政收入,最後也不得好死,落了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俗語,辛苦一輩子,卻為他人作了“嫁衣裳”。對名利的過分痴迷,使他們走上了不歸路,成了太陽山上被燒死的那個貪得無厭的婆娘。

當然,因為歷史太久遠,加上人物基數太大,明白人總還是有的。如漢初的留侯張良,幫助劉邦建立帝業後,及時功成身退,避免了韓信、彭越等鳥盡弓藏的下場。還有中唐時期的大將郭子儀,為人非常低調,班師回朝後立即就交了兵權,最後得享高壽八十多歲。所以,適度的看淡名利,反而是一種解脫,能使人來去自如,瀟灑轉身,如徐志摩說的那樣那樣,“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對現代人來說,這句話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還是上面那句話,追求富和貴都沒錯,但要量力而行,不可“走火入魔”,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人生除了名利之外還有很多寶貴的東西,如健康和親情。不過分透支精力,給身體留些健康,給親情留些時間,活的輕鬆一點,享受一下生活,不是很好嗎?


綠葉小杏


單看這句話,我認為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富在“知足”,知足常樂。何為富?當你窮的揭不開鍋時,別人可以頓頓吃飽喝足,那就是富;當你可以衣食無憂時你又覺得有車有房才叫富;而當你車房齊全時你又覺得家財萬貫才是真的富…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何時是個頭?

正所謂知足常樂,人一定要懂得知足,要對生活心懷感激,千萬不要一山望著一山高,那樣只會讓你永不知足。

貴在“退卻”,以退為進。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向著好的目標努力是人的本能,但是這也要根據自身的能力來決定你要前進到哪個位置,當你感覺自己拼盡全力卻無所成就時,一定要懂得“退卻”,適時的“退卻”是為了保存實力,自我修正,為了達到下一個目標積蓄力量。

富貴,每個人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不只是物質層面的,還是心理層面的,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度”


航拍臨沂


我覺得對!“知足者常樂”,知足會讓人更快樂,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一時會退步,但在遠處會有更多的歡喜在等待著你。得失總是在一瞬間,只要考量好這件事的意義,就能做出個長期的判斷,為了大義退卻是一種成就。


富從何而來,到何而去?

①什麼是富?

錢是我們生活的基礎,可謂是沒有錢寸步難行,有錢能使鬼推磨。愛新覺羅玄燁曾說過“打仗打的是錢糧”,所以賺錢也成為了大多數人奮鬥一生的目標,生活富足可以讓人揚眉吐氣,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貴氣也會隨之而來。

該怎樣富起來呢?

首先努力是第一步,但重要的是在於抉擇和膽量,其實每個人都在努力拼搏,程度都不相上下,只是做的工作不一樣,有了努力,正確的選擇,無畏的膽量,剩下還有一味藥劑就是機遇,只要能去主動發現和探索就一定會有出頭之日。愛因斯坦說成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還有百分之一的靈感,靈感其實也代表著機遇。

③賺多少算多?

和珅因為貪財成為了清朝富可敵國的貪官。當時清朝所有的錢行,也就是現今的銀行,基本都掌握在和珅手裡。但最終結果卻是就地正法悲慘離世,沒有什麼是永久的,大富及貴,小富為安。富有是為了成就生活需求,而不是禍國殃民,富不光是錢的富,道德和秉性也要富起來才能變得更富有。錢的富足只能得到物質,但是精神的富足可以得到朋友。


如何獲得貴,貴有什麼用?

①不一定有錢才算貴

生活中我們常把富貴連起來理解,所以才叫“富貴”但貴也是單獨存在的,沒錢也可以做貴族。貴是一種生活的狀態,有錢可以變得富貴,安穩,滿足。但沒錢也同樣,比如一任村長,只要時刻心繫人民,大家也會同樣愛戴您,這也是貴的體現。

②貴從何而來

有的人家庭條件天生就好,較為富足,而且從小呵護備至,也沒有很大的煩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叫做富貴。但大多數人,沒有這麼好的條件,所以可以靠自己積累。上善若水也是一種貴的表現,別去爭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要懂得施捨,成就他人,會得到福報,也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生活中有條定律就是幫助的人多了,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主動幫助你,這就是貴的積累,也就是說為什麼貴要退卻。

③富與貴是如何聯繫的?

題主說富在知足,貴在退卻是因為富貴在一塊的時候,因為知足,所以可以施散,貴自會來。比如我們熟知的趙本山老師,在如日中天的時候收了70多位徒弟,既受藝又給錢,讓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成功。其現在也很少出境,而是得到了一種傳承,讓徒弟來繼承光輝,而現在自我生活很幸福,也沒有煩心事,這樣就是知足與退卻才產生了貴。


富貴中的知足與退卻是什麼關係?

①知足是開心的良藥

當一個人走向一定高度是要有社會責任的,因為你也不需要太多的錢財了,所以還要做些錢以外的東西,比如身體健康,家庭,朋友都需要我們去幫助,這樣對自己身心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整個人生成功的一部分,更多的要為社會做貢獻,這樣是也是為什麼要退卻的原因。

②退卻是富貴的保護傘

世界上沒有誰是獨大的,所以無論富足到什麼地位也都會有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解決不了難題,越是爭取就越容易碰壁,因為越往後越容易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東西。比如建高速公路,現在基本都限制在120千米每小時,因為超出這個範圍就會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果有一天,人類有技術實現人工智能避讓,所有車都可以加裝系統,那麼高速開到200千米每小時,也沒有問題。

③知足和退卻是福分

人的一生有限,可能活著的時候創造了很多成就,但最終都會離去,而留下的辦法就是事物的成就,和給後代留下了什麼,做人做的是大義,要為社會做貢獻才是一個人成功的本質所以當離開的那天,也飽滿了這個世界。

所以說,知足是認清自己和保護自己的過程,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儘量不要超越這個尺度,因為很容易受傷,對其他人也沒有好處,而這時可以選擇退卻,把要突破的東西交給有能力的人,不僅事業會更上一層樓,也可以成就他人。


糕仁宜等


關於富貴的理解,能夠將“富”理解為知足,將“貴”理解為退卻,不僅具有創新意義,而且還富有禪理,同老子《道德經》關於“功成身退”的思想不謀而合。

一,富貴,本為世俗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在中國文化裡,富貴一詞歷來是美好的象徵,比如花開富貴、富貴榮華等等,都是老百姓追求的人生目標。這裡所說的富貴,富多指有錢,而貴多指當高官。所以,自古至今就有很多人為了追求富貴不惜豁上身家性命,也有無數人為此前仆後繼,延續至今,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或者令人嘆息的歷史故事。

二,將“富”理解為知足,符合中國文化中關於知足常樂的思想。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則不論自己的財富有多少都會感到美滿和幸福,就不會出現為了追求過分的富足而欲壑難平的苦惱,這樣的人生是真正的“富”。

三,將“貴”理解為退卻,是人生大智慧。老子在《道德經》裡講人要“功成身退”,所謂功成就是成就功名,成為貴人。如果在這個時候知道身退,就一定能夠自保而免受不必要的傷害。戰國時期范蠡助勾踐成功後沒有接受越王的封賞,而是選擇了逃避,最終不僅保全了性命,而且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首富,還被民間尊為財神。而與其相反的是他的好朋友文種因為沒有退卻而身首異處。



館閣秀才


真知灼見。心無缺,就是富有。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們常思一二,知足常樂,感恩擁有。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平和,就能天安地安人安,安後而定,安定即幸福。

懂得低頭,肯於吃虧,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用計較,到頭來都是跟自己過不去,苦得自己嘗,痛得自己挨。與其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如說饒了自己。世間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做自己能做的,其餘隨它去。

人生在世,順天知命,天天都是好日子。



秋葉如詩


對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