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讓孩子優秀,是批評教育好,還是專門溺愛的好?

與正義同行


本身這個問題給出的條件選項就有些偏頗,我們都知道溺愛是一種不太被認可的養育方式,而所謂的批評和教育也不是同等條件下的闡述,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可選性的!那我看到的要尋求的結果更多是前提條件:如何讓孩子優秀?

由於所有孩子的首要目標都是感覺到情感聯結和被接納,所以,當一個孩子相信父母不是無條件的愛他的時候,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要記住,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沒有什麼能比愛和無條件的接納更能鼓勵孩子並且更有效。

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必須稱讚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缺點,而是意味著當父母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包括他們的全部獨一無二的有點和缺點,才能最好地幫助孩子。

我們要做的是更有針對性的鼓勵孩子,關注並認可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愛讀繪本的杜老師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大致分為三種:專斷型,放任型和權威型。那麼到底哪種最好,並且具體怎麼做,下面的視頻中我來為您簡單介紹一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9a33d838af940d1afcc3e8f66d68f61\

心裡視角VS育兒


要孩子優秀,不是批評,乜不是溺愛,而是鼓勵。孩子世步時多鼓勵,孩子落後時幫孩子找出失敗原因,克服錯誤,總結後再鼓勵。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一懂得對與錯,二能夠自己面對失敗。


北方的狼____


這兩個沒有啥可比性,單獨用在孩子身上都不行,要兩者結合。

我小時候,媽媽就是採取單獨批評的模式。怎麼樣都得不到她的表揚,每次做的不好,她就批評我,做的好,她就說我應該更好。例如上大學那會兒,她說誰誰誰家都拿獎學金,然後我也努力,拿了800的獎學金,我和我媽說以為她會誇我,結果她說才八百[捂臉][捂臉],其實她是高興的,但是,我真的很不喜歡她這種教育方式,感覺怎麼做都得不到她的肯定,那個時候會覺得有些壓抑,覺得一點動力都沒有。

我有個同學,家境優越,家人一直視若珍寶,那叫一個寵的,好像全天下就他兒子最好。現在我那個同學犯了個大錯,全家賣房子給他還債。當然,這不能以偏概全說寵孩子都不好,只是如果你只寵不批評,孩子將來犯錯的幾率會比別的孩子更高。

所以從我和他的例子就能看出兩個極端都不好,要相互配合著用,例如孩子做的很好,你可以誇他做的不錯,是爸媽的驕傲,但是可以做的更好,爸爸媽媽期待你更好的成績。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嚴厲批評,並指出問題所在(嚴厲批評不是打人,我不支持打孩子的),然後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我們只是希望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優秀的孩子是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庭來支撐的,所以作為父母要在孩子優秀的時候承認他的優秀,在他犯錯事和他一起改正。[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蘿小卜MAMA


你好,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孩子,該給他指正錯誤的時候要指正,該引導的時候要引導,溺愛就算了吧!還是痛在心裡吧!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議你這樣說。這麼說是為了讓孩子瞭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從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2、“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就事論事,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

3、“你其實是想說什麼?”

有的時候,孩子會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不喜歡!”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等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那麼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當孩子在做不恰當的事情時,這樣說還能讓孩子懂得什麼事情在什麼時間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當孩子又在跟你討價還價的時候,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這句話。你要讓孩子瞭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


哈哈車幹


個人認為不能說哪個更好,因為要對人對事來分析和對待,不能絕對。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家長和孩子一樣都是要成長學習的,每個階段每個孩子的問題不一樣,不能走向極端。不能一味地批評教育,因為物極必反,這樣會使得孩子產生自卑、自責等心理,久而久之會使得有的孩子懦弱,使得有的孩子性情暴躁叛逆。當然一味地溺愛也是不可取的,這樣只能讓孩子唯我獨尊,目中無人,變得自私,也不利於孩子獨立的品格發展。

對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大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處於摸索試探階段,但是有一點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我們大人都要學會去傾聽他們,只有知道他們的想法和心聲,才會找到對應的方法,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要先找到病理才會診斷及對症下藥。


唐小貓


你好,我是(寶媽一起和你談育兒),很高興能為你解答。對於你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想要孩子變優秀,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教育是一個慢過程,這就需要父母慢下來和孩子同步,耐心、細心的去教育孩子,當然具體不能離開這三點(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溺愛是不可以的。下面具體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表揚鼓勵的孩子更自信

受過表揚的孩子,他會因為得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而變得更加自信,因為父母是信任支持他的,同時也會讓他變得更加勇敢。當然表揚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不是什麼都表揚、亂表揚,表揚也要實事求是,對於正能量的東西必須給與表揚,要發自內心, 並要具體到問題,比如(你今天自己認真把作業做完了,媽媽都為你感到高興,相信以後你自己做作業的能力會越來越強,而不是隻表揚你真棒)


適當的批評也很重要

總是受到表揚的孩子,時間長了可能會盲目自信,目中無人,承受不了一定的挫折,適當的批評就是適時給他壓力、給與挫折,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生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就要及時給與批評教育。告訴孩子人無完人,錯了沒關係,錯了就要接受批評,不能只接受表揚,不接受批評,那樣永遠長不大。

溺愛不可行

這一點是不用質疑的,溺愛是不可行的,溺愛的孩子自私自利,更是承受不了挫折,就像一顆小樹苗從小成長在溫室裡,長大後一下把他放到室外,它是經不住風吹雨打的。溺愛中的孩子,不但長不大受不了挫折,更不會為他人著想,那樣會很危險。



最後我想要說想要孩子優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以身作則,具有終身學習意識,時刻觀察孩子的成長,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以便可以和他一起處理所發生的問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想要孩子變得怎麼樣你就怎樣去做,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寶媽和你一起談育兒


答案是多鼓勵,該批評時候批評。但是要採用合適的方式。

1 多鼓勵

看到孩子的優點,就說出來。這樣孩子就知道這些優點是好的,被肯定的,他們就會往這方面發展,從而固化到孩子身上。

但不要說得太籠統,總是你好棒,你好聰明。

要誇得具體,比如,你今天做作業的時候好認真,你很努力,謝謝你給我做了示範。誇孩子具體的品質,這樣孩子就知道這些品質很重要。而不是在乎自己的聰明。



2 正確的批評

批評的時候不要放大孩子的錯誤,而是要實事求是,比如孩子今天早上沒有洗手。你就說今天早上沒洗手。而不是,你從來不知道洗手。這就有點兒人身攻擊了。

然後再說,你昨天就做得很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光輝歷程”,知道這事兒不是做不到的。

最後,和孩子一起解決。

這樣的批評,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寶媽麗麗在修行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管是批評還是溺愛都沒有用。而且教育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根本不可能通過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合適的方法和力度。

下面進入正題。

批評和表揚哪一種方法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先來把批評和表揚轉變成孩子做錯事和做對事的時候。畢竟你總不會無緣無故的批評或者表揚吧。

開篇正題:做正確事情的時候進行合適的稱讚,可以固化孩子的正確行為。做錯事的時候是提高親子關係的時候。

首先我們要知道批評對成長是沒有用的。就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老闆的批評只會讓我們想辦法隱瞞或者不表現出錯誤,而不會讓我們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對小孩子來說,批評只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壓抑他的情感,最多在家長面前減少一些家長反對的行為,就比如孩子沉迷網絡,有幾個是靠批評變好的?

表揚可以讓人愉悅,孩子在被表揚之後會想做相同的事情再得到表揚。

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基於結果的表揚(你真棒,你真聰明一類的)只會讓孩子在乎結果。比如表揚成績好,那麼孩子可能會為了提高成績,不做手段,包括作弊,改成績等。

最重要的是會讓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維,為了維持真棒,真聰明,真有天賦這樣的評價,而不敢去嘗試任何有難度的事情。甚至撒謊。

最好是基於過程的表揚,比如你真努力,你真認真,這樣孩子們就會知道,你們並不在乎他是否成功,他們才會願意嘗試更多新的、困難的事情。

注意,不是不能說孩子好,而是要基於成長的表揚,比如,“你這次考了100分,爸爸很高興,你一定是很努力並且找到了很好的方法吧?能跟爸爸說說嗎?”

下面進入第2個主題,是否要溺愛?

開篇正題:不行!

我們常用的幾種管孩子的方式嚴厲的控制型,忽視型,溺愛型。

控制只會激起反叛,或者換個方向說,孩子習慣被你控制了那他怎麼進入社會呀?

忽視則會讓孩子尋找歸屬感,因為他在父母這裡找不到嘛,於是他就可能沉迷於網絡,甚至加入各種幫派團體。

溺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沒錯,無限制的溺愛會讓孩子找不到行為的邊界,但是他知道進入社會之後,不會有人這樣寵著他,他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因為這個話題跟問題無關所以就簡單說一下,如果想深入瞭解的話建議讀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


盾牌教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關於孩子教育,我想說下個人的經驗和看法:

1:孩子的成長過程伴隨很多事情的出現,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會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慢慢顯示出來。父母肯定是希望孩子越來越優秀,至於採取什麼教育方式合適,我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教育和批評並重的方式。

2:孩子不可能不犯錯,本身就是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犯錯了,肯定是要批評教育,當然批評的目的不是懲罰孩子,而且讓他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3:溺愛和滿足孩子本身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但我認為主要說批評教育的一個補充。具體體現出來就是獎罰分明,做事有原則。

4:最後一點就是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家長應該總結經驗,學習好的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