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乡村振兴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乡村振兴,各学科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促其优化。艺术基于其内在特质,是致力于乡风文明最佳途径之一。艺术不只作用于乡村风貌,更不只限于设计时尚的民宿和艺术支教,如果我们深入的了解、读懂艺术,就会发现艺术不是一种孤立的割断,而是与政治、经济、社会、大众发生了紧密联系,扮演着一种动态激活的身份。在乡建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艺术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激活性、生态性、在地性和生长性。艺术不仅对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发挥作用,而且还能够助力精准扶贫,以及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健康发展。

在表达思想,传达概念上,艺术一直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的语言,以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不同的艺术形式之所以旷日持久,是因为它们诞生于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因此,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奋斗历程和美好愿望。

1、艺术语言通过作为具体符号的艺术品,成为构成美学话语的结构性事物。美学话语是关于艺术的符号学语言,与科学话语和技术话语并列为人类主要的三种话语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以美的形态呈现、以直观的视觉感受传达信息、没有语言交流障碍。艺术语言能够跨越国界和种族在人们心灵上达成一种共识,在人们思想上达到共通。

2、艺术手段较之行政命令等其他手段能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艺术以无形的、春风化雨似的形式滋润和灌溉,是一种友好交流手段。

3、艺术是全世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需要既是一个物质文化的客观需要,又是精神层面的主观需求,为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美好生活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艺术既是美好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美好生活体验的助力器。

艺术设计之于社会的九个问题:设计为什么?设计问题是设计语言能解决的吗?设计需要哪些知识储备?如何做有效的设计?如何发现设计问题?如何从“设计思考力”转化成“设计创造力”?如何从“设计创造力”转化成“实现力”?如何评判设计优劣?设计成果如何转化为市场价值?

艺术介入乡村的机制、规划产业等,艺术创作应扮演的是最后一步。在地的艺术品创化,创化后怎么去转化为价值,转化为价值后怎么持续地增加收入,比如成立乡村合作社等,可以在艺术家离开后持续运营,将农创产品转化为后续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以艺术为抓手的公共艺术活动在美化环境、为民增收的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活动中的共同介入、共同创作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凝聚力上有着特殊的贡献。乡村振兴中产业为基、文化为魂、人民为本。以艺术的方式介入乡村建设、最大范围的调动村民积极参与破解“政府干、村民看”难题,化解一些村民间、干群间矛盾。在此过程中村民找到了自信、自尊、情感归属与幸福感。


陈炯 简历:

中央美术学院 博士

中青城投集团艺术研究院 院长

【艺乡建】创始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主任 \\硕士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 常务理事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拼布艺委会 委员

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业委员会 主任

文化部高级画家 一级美术师

恭王府(国家一级博物馆)中青年艺术季顾问

贵州省国际民间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传统村落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 中国新版法徽 人民法庭建筑外立面形象统一设计 全国派出所建筑外立面形象统一设计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设计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设计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与村民一起农创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与村民一起研发农创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装置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装置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油画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艺术节作品

陈炯《基于艺术语言特质作用于乡村建设的社会价值》

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